看补充说明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3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 港澳同胞292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台湾同胞40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6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7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8.2%,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5%,市场份额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速,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7%、13.1%、14.1%和29.1%。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费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长12.2%。

16个主要客源国2007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序号

国家

入境旅游人数

比上年增长

(万人次)

(%)

1

韩 国

477.68

21.7

2

日 本

397.75

6.2

3

俄罗斯

300.39

24.9

4

美 国

190.12

11.2

5

马来西亚

106.20

16.6

6

新加坡

92.20

11.4

7

菲律宾

83.30

18.3

8

蒙 古

68.20

8.0

9

泰 国

61.16

3.3

10

澳大利亚

60.74

12.9

11

英 国

60.51

9.5

12

加拿大

57.72

15.5

13

德 国

55.67

11.2

14

印 尼

47.71

10.2

15

法 国

46.34

15.2

16

印 度

46.25

14.2

2、港澳台地区市场

2007年,香港和台湾市场继续发展,澳门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上年略有下降。

——2007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过夜旅游者2539.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占32.6%;一日游人数5255.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占67.4%。

——2007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其中:过夜旅游者390.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占16.9%;一日游人数1927.8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占83.1%。

——2007年,台湾市场入境人数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731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湖北、陕西、湖南、安徽、天津、河南、河北、重庆、海南、山西、江西、吉林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460.87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424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广西、湖北、四川、福建、陕西、天津、湖南、安徽、河北、重庆、海南、河南、山西、吉林、新疆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628.5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黑龙江、湖南、陕西、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安徽、河南、河北、海南、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西藏、贵州等28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87.06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地区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广东

870 552

15.6

2 460.87

17.8

2

上海

467 297

19.7

520.10

11.9

3

北京

457 962

13.7

435.48

11.6

4

江苏

346 900

24.5

512.55

15.1

5

浙江

270 790

27.0

511.18

19.8

6

福建

216 936

47.5

268.75

17.0

7

山东

135 185

33.3

249.64

29.3

8

辽宁

122 786

31.4

200.09

24.0

9

云南

85 958

30.5

221.90

22.6

10

天津

77 871

24.4

103.23

17.2

11

黑龙江

64 270

30.5

141.42

32.9

12

湖南

64 218

27.6

120.57

24.2

13

陕西

61 211

19.8

123.13

16.0

14

广西

57 708

36.4

205.52

20.3

15

内蒙古

54 485

34.9

149.45

21.3

16

四川

51 243

29.7

170.87

21.9

17

湖北

41 264

28.9

131.82

24.9

18

重庆

38 231

23.8

76.17

26.3

19

安徽

34 400

51.7

106.43

32.4

20

河南

31 801

16.2

88.09

16.3

21

河北

30 911

27.1

81.76

12.8

22

海南

30 160

31.6

75.31

22.1

23

山西

22 171

35.0

73.79

28.6

24

江西

19 554

40.1

66.47

33.7

25

吉林

17 931

30.6

54.36

25.0

26

新疆

16 190

26.5

43.84

20.9

27

西藏

13 529

122.0

36.54

136.0

28

贵州

12 918

12.2

43.00

33.8

29

甘肃

7 021

11.6

33.12

9.2

30

青海

1 590

20.0

5.00

18.5

31

宁夏

261

7.5

0.94

8.2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南京、青岛、天津、西安、厦门、大连、重庆、成都、昆明、无锡、宁波、黄山、中山、泉州、福州、武汉、三亚、长沙、沈阳、烟台、温州、哈尔滨、威海、洛阳、郑州、延边、承德、乌鲁木齐、南通、秦皇岛、长春等39个,比上年增加3个; 另有漳州、济南、拉萨、九江、汕头、太原、海口、南宁、大同、贵阳、合肥、石家庄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7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青岛、西安、桂林、南京、大连、重庆、成都、珠海、昆明、黄山、厦门、三亚、武汉、宁波、无锡、沈阳、长沙、福州、威海、烟台、延边、温州、洛阳、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哈尔滨、南通、长春、郑州、拉萨、中山、太原、南宁等41个,比上年增加2个。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珠海、苏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福州、大连、西安、泉州、宁波、重庆、无锡、桂林、长沙、沈阳、成都、南通、三亚、烟台、武汉、漳州、中山、昆明、黄山、哈尔滨、温州、秦皇岛、威海、郑州、乌鲁木齐等36个,比上年增加3个;另有洛阳、长春、连云港、济南、承德、太原、合肥、延边、汕头、拉萨、九江等11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6.73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6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城市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上海

467 297

19.7

520.1

11.9

2

北京

457 962

13.7

435.5

11.6

3

广州

319 147

14.1

611.3

8.3

4

深圳

262 328

15.8

831.3

18.7

5

杭州

112 665

24.0

208.6

14.6

6

珠海

90 240

3.3

282.0

1.5

7

苏州

88 916

18.9

161.2

16.9

8

南京

80 764

19.3

116.1

15.0

9

天津

77 871

24.4

103.2

17.2

10

厦门

71 880

21.7

93.2

3.3

11

青岛

67 507

24.4

108.0

26.4

12

福州

59 868

137.3

58.9

87.1

13

大连

58 125

25.0

84.0

20.0

14

西安

54 300

16.3

100.0

15.3

15

泉州

49 398

15.2

60.2

8.3

16

宁波

43 070

27.8

68.9

27.0

17

重庆

38 231

23.8

76.2

26.3

18

无锡

36 249

14.5

69.5

-2.6

19

桂林

36 006

36.9

128.6

16.2

20

长沙

30 440

26.6

47.6

39.3

21

沈阳

28 993

25.2

45.6

14.0

22

成都

26 142

29.5

73.7

27.1

23

南通

24 728

41.3

22.4

24.0

24

三亚

24 408

43.0

52.2

34.3

25

烟台

22 950

38.3

30.7

28.2

26

武汉

22 828

17.2

53.0

15.5

27

漳州

22 469

148.9

18.7

0.7

28

中山

21 678

0.0

68.3

11.4

29

昆明

20 784

9.5

71.3

0.8

30

黄山

17 507

60.3

68.6

25.7

31

哈尔滨

15 316

14.8

27.0

13.5

32

温州

14 083

28.9

28.9

14.1

33

秦皇岛

13 073

25.6

22.2

11.2

34

威海

12 447

39.4

26.7

30.5

35

郑州

10 884

4.6

26.2

12.9

36

乌鲁木齐

10 587

20.8

23.2

14.1

六、全国星级饭店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长6.5%;客房157.38万间,增加11.39万间,增长7.8%;床位296.94万张,增加18.40万张,增长6.6%。

——到2007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98.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96%,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13583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16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上缴营业税1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员劳动生产率9.87万元/人,比上年上升5.2%。

——全国5806家国有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19.92亿元;上缴营业税41.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01万元/人。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兴建的592家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4.82亿元;上缴营业税19.6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万元/人。

——在13583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级饭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级饭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级饭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级饭店594家,减少9家。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具体如下:

饭店数

客房数

床位数

营业收入

客房出租率

(家)

(万间)

(万张)

(亿元)

(%)

合 计

13583

157.38

296.94

1647.03

60.96

按经济类型划分

国有企业

5806

66.61

131.22

619.92

60.42

集体企业

914

8.87

17.05

73.21

58.24

股份合作企业

342

3.46

6.63

29.56

60.55

联营企业

78

1.15

2.09

10.99

58.94

有限责任公司

2665

33.43

61.22

364.65

61.36

股份有限公司

646

9.00

16.54

94.42

61.83

私营经济

2309

18.89

35.56

142.02

59.35

其他企业

231

2.39

4.45

27.44

61.62

港澳台投资经济

353

8.15

13.31

168.47

65.34

外商投资经济

239

5.43

8.85

116.35

65.87

按规模划分

客房数500间以上

146

10.46

17.37

217.71

63.52

客房数300-499间

578

21.09

35.87

338.17

62.62

客房数200-299间

1083

25.95

46.31

307.29

63.79

客房数100-199间

4058

55.23

105.51

456.43

61.22

客房数99间以下

7718

44.66

91.87

327.43

57.90

按饭店星级划分

五星级

369

13.73

21.47

401.07

64.64

四星级

1595

33.69

60.06

502.85

63.84

三星级

5307

64.76

124.33

519.76

61.25

二星级

5718

42.04

84.72

211.77

56.73

一星级

594

3.16

6.36

11.59

56.84

七、旅行社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8943家,比上年末增加98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97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国内旅行社17146家,比上年末增加843家。

——到2007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5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际缴纳税金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07年,全国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373.04万人次、5821.87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22.1%;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2175.14万人次、6378.7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旅游者8424.48万人次、26391.7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5.1%;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为10631.69万人次、23742.4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1.2%。

八、出境旅游情况

2007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加。

——2007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因公出境603.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因私出境3492.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2007年,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987.4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4.40万人次,增长17.1%,其中:组织出国游502.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组织港澳游485.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另外共组织边境游4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4%。

——截至2007年底,除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已有89个国家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按市场正式启动的先后顺序,89个国家分别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马耳他、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尼泊尔、德国、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南非、克罗地亚、匈牙利、巴基斯坦、古巴、希腊、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芬兰、瑞典、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塞浦路斯、丹麦、冰岛、爱尔兰、挪威、罗马尼亚、瑞士、列支敦士登、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突尼斯、塞舌尔、肯尼亚、赞比亚、约旦、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斐济、瓦努阿图、英国、智利、牙买加、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秘鲁、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老挝、蒙古、汤加、格林纳达、巴哈马、孟加拉、叙利亚、安道尔、摩洛哥、摩纳哥、保加利亚、乌干达、阿曼、纳米比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

——2007年,我国内地居民首站赴香港的旅游人数为161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赴澳门1277.02万人次,增长29.1%;赴泰国71.69万人次,下降6.5%;赴新加坡64.76万人次,增长16.2%;赴马来西亚57.35万人次,增长31.8%;赴菲律宾16.00万人次,增长15.7%;赴韩国131.25万人次,增长19.5%;赴澳大利亚39.84万人次,增长15.5%;赴新西兰6.83万人次,增长16.6%;赴日本145.81万人次,增长13.9%;赴越南92.03万人次,增长81.7%;赴柬埔寨14.05万人次,增长70.7%;赴缅甸16.38万人次,增长61.2%;赴文莱0.26万人次,下降7.1%;赴马耳他0.08万人次,增长19.3%;赴土耳其2.39万人次,增长38.7%;赴埃及3.30万人次,增长52.0%;赴尼泊尔2.86万人次,增长81.9%;赴德国27.16万人次,增长5.4%;赴印度6.98万人次,增长48.2%;赴马尔代夫0.95万人次,增长47.3%;赴斯里兰卡0.69万人次,下降4.7%;赴南非3.88万人次,增长22.6%;赴克罗地亚0.10万人次,增长24.2%;赴匈牙利1.60万人次,下降10.9%;赴巴基斯坦2.64万人次,下降10.7%,赴古巴0.39万人次,增长18.6%。

九、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比上年减少70所,在校学生37.6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641所,在校学生为77.38万人。

——2007年末,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20.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4.42万人次,增长12.0%。

2018年全国旅游热门城市排行?

根据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业比重、交通便利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六个维度来进行评比,进而计算出中国旅游城市的排名,选出前50名进行展示。数据主要源自CEIC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以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哪最好? 安徽怀宁怎么样? 能有省内的排名最好了!谢谢!

2007年度安徽省县域经济运行评价考核结果:宁国市、繁昌县、凤台县、肥西县、当涂县、芜湖县、肥东县、无为县、天长市、广德县依次位居综合指数前十位。

安徽省怀宁县位于皖西南交通要塞,东临安庆,南枕长江,境内独秀山与大龙山遥相竞奇.国土面积1276KM2,辖20个乡镇,人口69万.早在七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复位,取“永怀安宁”之意,立县曰“怀宁”。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怀宁县城随安庆府迁至宜城(今安庆市),府县同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至安庆府,省、府、县同城而治,史称“首府首县”。1950年,县城迁至石牌镇。2002年1月,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四海闻名。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千年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现代著名诗人海子等盖世英才。东汉古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小吏港(今小市镇),至今仍保存着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等遗迹。怀宁素称“戏曲之乡”,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有“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不成班”之誉。

怀宁2007年经济数据: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个“一二三四”发展方略,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怀宁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最后认定,全年生产总值(GDP)6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5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亿元,增长11.9%。第二、第三产业对县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7.7%和26.3%,分别比上年提高22.8和15.3个百分点。县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21.8:45.9:32.3。按户籍和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9091元,比上年增加1383元。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623445 14.8

第一产业 135737 4.0

第二产业 286559 22.3

工业 239089 26.6

建筑业 47470 3.1

第三产业 201149 11.9

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8978 10.1

批发和零售业 41027 9.4

住宿和餐饮业 11325 8.2

金融保险业 9150 9.8

房地产业 28876 6.5

其他服务业 81794 16.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35%,涨幅高于上年4.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82%;居住类价格上涨4.87%;服务价格上涨2.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5%。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1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3万人,增加1.5万人;第二产业7.6万人,第三产业20.1万人,共增加0.3万人。城镇在岗职工1.65万人,城乡私营、个体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3.6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经济外向度还不够高;产业集群规模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物价水平上涨较快,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08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16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837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243公顷、165公顷和104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73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7.7万吨,比上年增产14.6%;油料产量2.53万吨,增产1.6%;棉花产量6164吨,减产20.9%;蔬菜产量32.02万吨,减产5.5%;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76984 14.6

油料 25270 1.6

棉花 6164 -20.9

糖料 1020 -1.5

麻类 25 4.2

茶叶 185 1.1

瓜果 17968 0.1

蔬菜 320233 -5.5

全年肉类总产量25397吨,比上年增长0.3%。禽蛋产量12656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25800吨,增长3.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农用拖拉机4548台,联合收获机140台,农用运输车1337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905吨,增长0.1%。农村用电量7663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30230公顷,新增55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34.8%。股份制、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均保持快速增长。

全县规模工业涉及的24个工业行业,有22个工业行业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增速超过50%以上的有15个。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服装 万件 444.51 831.9

机制纸 吨 25659 43.3

大米 万吨 27.26 62.6

配混饲料 万吨 11.6 76.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8.97 47.5

塑料制品 万吨 1.58 42.4

水泥 万吨 268.2 -2.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9.77。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9.22亿元,增长53.8%;实现利税5.47亿元,增长33.1%;其中利润总额3.64亿元,增长35.8%。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2.3%。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47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1%。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利润3518万元,利润总额112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3.1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3.6%。其中,城镇投资28.03亿元,增长110.8%。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175744万元,增长81.5%;第三产业投资148569万元,增长88.3%。从行业看,工业中制造业投资14.75亿元,同比增长92.4%,占总投资的4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9.3%。商品房销售额29747万元,增长213.7%。

全年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施工项目403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293个;本年新开工项目246个。

五、国内贸易、外贸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95亿元,增长1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38亿元,增长15.9%。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63亿元,增长21.9%;零售业零售额13.27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3.31亿元,增长20.4%。

全县10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全年商品购进总额27281万元,销售总额32766万元。其中,农畜产品批发业21060万元;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业2824万元,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业6415万元,分别占当年销售总额的64.3%、8.6%和15.6%。

全年进出口总额1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出口938万美元,增长58.7%;进口291万美元,增长21.5%。

全年外商签约项目2个。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4134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511万美元。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30人次,比上年增长4.5%;接待国内游客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17万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万美元。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4个。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200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等级公路)1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5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50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831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641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不含农用运输车)保有量5985辆,其中个人汽车5155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4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645万元,增长10.6%;

邮政业务总量3802万元,增长27.8%。全年邮政特快专递80433件,比上年增长131.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7.79万户,移动电话14.5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914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0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33万元,增长38.0%;工商税收37162万元,增长34.3%。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07年总量分别达到16568万元、57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和2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142万元,增长39.6%。其中,支农支出增长238.7%,科学支出增长81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8.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60158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6871万元,增长21.6%。其中,企业存款45846万元,比年初增加2128万元;农业存款14425万元,比年初减少248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6407万元,比年初增加92733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0370万元,比年初增加42445万元,增长15.8%。其中,短期贷款259501万元,增长20.8%;中长期贷款50869万元,下降4.3%。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12.28亿元,占47.3%;工业贷款2.87亿元,占11.1%;商业贷款6.78亿元,占26.1%。

全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人保)承保额29.2亿元,保费收入1843万元,赔付1367万元;人寿保险保寿收入10293万元,业务赔款和给付673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技术人员7312人,比上年增长1.1%。全年全县科学支出597万元,比上年增长818.5%。72家民营科技企业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科技计划项目20项,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重点新产品称号。全年申请专利30件。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69所,在校学生118111人,专任教师5406人;当年招生33058人,毕业生33938人。其中,普遍中学42所,专任教师2480人,在校学生57379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58人,在校学生6718人;小学215所(不含教学点20个),专任教师2800人,在校学生493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3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57.38%。

2007年高考,全县共录取4779人。其中,文科1513人,理工科3164人,艺术类71人,体育类31人。应届2169人,历届2176人。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文物管理所、公共图书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20个。县黄梅戏剧团全年外出演出90场,观众6万人次。

年末全县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20个,电视转播发射台3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20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90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7%。

年末全县拥有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4个,室内全民健射中心一个。设施较为齐全的县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9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妇幼保健所一个,血吸虫病防治所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272张;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其中医生370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2007年,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10.69‰,死亡率4.08‰,自然增长率6.61‰。年末全县总户数188270户,比上年增长1.9%。总人口687502人,增长0.5%。其中,男性人口354325人,女性人口333177人;农业人口612776人,非农业人口74726人。

2007年,全县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3949万元,增长24.0%。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3273万元,增长27.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75元,增长27.9%。各乡镇三十户抽样调查统计,200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29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3元,增长1.9%。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4亿元,增长23.0%;人均储蓄7220元,增长22.3%。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员共达7175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3340人。共有0.44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底,全县共有55174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年末全县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9个,拥有床位479张,收养各类人员475人。各种不提供住宿的社区服务中心83个,开展活动项目20个。

年末全县共有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测站各一个,烟尘控制区2个。全年全县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240万元。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

二、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省份

1、江苏: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接待国内旅游者首次突破3亿人次,达到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87.9亿元。

2、广东: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同比增长23.9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3.83亿美元,增长约23.48%。

3、上海:2010年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50%;接待入境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同比增长45%。

4、浙江: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4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总收入2643.7亿元,同比增长17.5%。2010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5、山东:2010年山东实现全省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2915.9亿元,同比增长25.1%,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同比增长21.2%。

6、北京:2010年力争实现境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同比增长7.1%。

7、辽宁:2010年全省旅游收入目标锁定2500亿元。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9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8、河南: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2亿元,较上一年相比,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3%和15%。

9、四川:2010年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2010年四川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同比增长23.8%。

10、湖南: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425.8亿元,同比增长29.68%,喜进全国10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02亿人次。

11、福建:计划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预期超过1300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预期目标是1.12亿人次。2010年1-10月福建旅游总收入约925.59亿元比增6.3%。

12、天津: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2011年计划接待海外旅游者力争达到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80亿元,同比增长20%。

13、湖北:2010年,湖北将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名牌,计划实现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2亿人次,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增长20%。

14、山西: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108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9%。其中,海外旅游接待1302856人次,同比增长22.01%;海外旅游创汇46459.91万美元,同比增长22.93%;国内旅游接待124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8%。

15、贵州: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1060亿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旅游接待人数达1亿人次。

16、安徽:2010年目标是实现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75万人次,国内游客1.4亿人次。

三、旅游收入500-1000亿元省份

17、陕西: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9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6%;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4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1%。

18、云南: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旅游总收入达900亿元,力争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以上。2010年1-7月,旅游总收入达498.4亿元;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45.7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78.8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接待国内游客79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5%。

19、河北:预计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1.5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以上。

20、重庆: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918亿元,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62亿人次。

21、江西:2010年旅游总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1.08%,相当于全省GDP的9.2%;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5.06%。

22、广西:2009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9.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和6.9%;接待国内游客1.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7亿元,分别增长21.9%和33.6%;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1.201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达701亿元,增长31.3%,

23、吉林:2010年旅游收入达到725亿元,预计2011年将提升25%。

24、内蒙古: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目标锁定720亿元,同比增长17.77%。

25、黑龙江:201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631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国内旅游收入为357.49亿元,同比增长33.6%。

四、旅游收入100-500亿元省份

26、新疆:2010年旅游收入281亿元;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创汇3.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038万人次。

27、海南:2010年1至9月份,旅游总收入191.84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1%和20.02%;全省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1915.3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8.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03%和19.05%。

28、甘肃: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到235亿元以上。

五、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下省份

29、青海: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1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入境游客达46740人次,同比增长29.4%。

30、宁夏:2010年目标是实现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58亿元。

31、西藏:2010年,全区旅游收入突破6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2011年,西藏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7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

几个旅游目的地年收入及其占各省份经济总量

兰州 2011年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0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2%;入境旅游人数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国内旅游收入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9%

西安 2011年 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万人次,增长3.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831万人次,增长0.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增长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5.8%。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