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贾是什么意思
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炎帝和黄帝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尊崇的先祖,他们也是商业文化的奠基人。《易经·帝系篇》中的记载,是最早的商业活动。
进入战国时期,商贾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重农拟商是各国共同奉行的主张,在汉、魏、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商贾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跋涉,苦苦挣扎。
到了唐宋,商业进一步繁荣,商贾们也渐渐地活跃起来。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在江南一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贾势力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他们要从末流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昂首挺胸地成为“正本”。
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个影响很大的商贾集团,一个是晋商,一个是徽商。
扩展资料
古代的商贾,凡是成功者,无不奉行“诚信、耐劳、节俭、朴实、禁欲”的信条。
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没有汽车,没有任何快捷的通信工具,一切都只能靠两条腿,或是马车、舟船,一趟生意,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或两三年,其中辛苦,现在的商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的。
古代的商贾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总结出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仁为质”的商业道德规范和准则,逐步形成并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经商风俗和经商理论,逐步形成并总结出了颇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贾
二、古代“商”和“贾”有何区别,什么是商,什么是贾?
商贾是古代人们对商人的一种称呼。在古代的时候,走街串巷专卖货物的人叫做商人,有固定的卖货地方,坐着贩卖货物的人们叫做贾。后来人们就把商和贾一块称为做生意的人。
在古代人们会在中午进行贸易活动,百姓聚集在一个地方商人卖东西,买东西的人买一些自己需要的。古代的商人的身份是很不好的,他们衣服不能随便穿,子女也不能入朝为官。即使自己非常的有钱也很难找到好的结婚对象,在汉朝商人的女儿甚至不能算良家子女。
舜是第一位商贾,舜在年轻的时候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生活用具,在负夏做小生意。后期的时候官府限制了殷商遗民的行动,但允许他们做生意,慢慢地人们就把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人的活动被官府限制和监视,商贾地位开始下降。盛唐之后,女子经商的风气大开,但南宋之后却突然加强了对女子的约束,女子经商却成成为绝响。
一直到了明末清初,女子才渐渐开始涉足商业的。在花开月正圆电视剧中,周莹虽然是女子,却有一副经商的好头脑,当她提出要在吴家堡当学徒的时候,还曾一度被大家质疑和瞧不起呢。那时候都是晚晴了,对于女子经商,世俗之人的态度都是不认可的,可想而知在这之前,女子到底有多严格的约束了。其实,古代时候人们所说的商和贾是没什么区别的。
三、商贾(gǔ)之分
商贾(gǔ)是古人对商人的一种称谓,现“商”和“贾”并用,泛指做生意的人。
在古代“商”与“贾”是有着区别的,有着“行商坐贾”的说法。那些走街串巷贩卖货物的人被称为“商”,有固定场所的,坐着贩卖,等着人自己过来购买的叫做“贾”。
东汉班固编撰的《白虎通》记载:“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古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故通物曰商,居卖曰贾。”
商业发展
周代到春秋时期,由于交换的发展,商业从生产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部门。
周朝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货币。据出土文物资料显示,1932-1933年在河南浚县获得3000多个贝币,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也挖掘大量贝币。西周时还出现了金属货币-铲币。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交换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到严密监视。
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开放,商人地位再度提高。其后商人地位再次受打压,并形成“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名,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令商人地位严重受打击。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鼓励工商,商人地位大幅提升,更成为爱国救亡的主力军,至今商人已属于社会较上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