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属于束缚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毛管悬着水是指毛管水与地下水无联系而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水,主要由降水,灌溉,融雪等产生的重力水向下运动而成)。也就是说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多余的水分就会渗透,没有不透水层的干扰,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水中去。也就是饱和持水。
土壤含水量是不断变化,包含万千的,而田间持水量是一个特定值。但是通常我们通常把土壤水中可以被吸收的拿来表示土壤含水量,就是所谓的土壤有效水,这个是用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来表示,也就是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二、田间持水率对农田灌溉的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它对农田灌溉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要想进行科学化的农田灌溉就要先了解地块的田间持水量,这样可以确定灌溉定额,计算灌溉周期。既做到节约灌溉水量,又能很好的促进作物生长,增收。
三、什么叫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它是农田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水量,也是旱地作物灌溉水量的上限。
四、什么叫做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它们对农田灌溉有什么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一般来说,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属于有效水分。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水分,而水分的大部分来源则是通过根部到土壤中进行吸收,能够被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称之为土壤有效水,它一般是处于凋萎系数以及田间持水率之间的土壤水,在进行灌溉的时候就可以来进行参考这一目标来进行,在进行灌溉之前使用来进行来接土壤中的水分。
不同性质的土壤,他们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均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灌溉之前在了解土壤水分的状况下还要与土壤的性质相结合,下表就是一份不同土壤性质的田间持水率以及凋萎系数的要求,通过参考下标的要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
在了解土壤水分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了解土壤的性质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土壤的缺水状况,比较的麻烦,而最直接的判断方法是使用土壤水势来进行,土壤水势的测量可以使用来进行。它可以实时的监测土壤中的水势变化,为我们准确的灌溉做出了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