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最初,毕升先用木头做字模,木材遇油墨会膨胀,字迹模糊不清。他又改用胶泥做字模,印出来的字迹非常清晰,于是,胶泥活字开始进入到印刷业当中。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北宋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毕升在宋庆历年间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有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平面,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样印刷。

后世纪念

毕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然而,史料对毕升的唯一记载就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那区区四个字:布衣毕升。千百年来,毕升的身份一直是个迷。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升的墓碑。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杭州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梦溪笔谈》记载,这种印刷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即用黏土做成一个个小方块,每块上刻一个字,用火烧,使之坚硬。

排印时,用一块铁板,上面涂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制成的合剂,然后再放上一个铁框,把刻好字的陶块排在框中,排满后放在火上烤,待松脂、蜡等稍微融化后,再用另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涂墨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意义

活字印刷术印刷时,可用两块铁板替换使用,这大大提高了印书效率,“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印完一种书以后,再用火烤铁板,使药物融化,拆下活字,按字韵排列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格内保存,以备下次印书再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400多年。

毕升发明的这种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并没有被普遍应用,但它对后人影响很大,元代时,发明了木活字,明代时,又有人使用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但这些都是在毕升泥活字的启发下制作出来的。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入朝鲜、日本。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是毕升发明的。

北宋的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世界发展

13世纪末,高丽用金属活字印《清凉答顺宗心要法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本。

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

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经》、《劝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