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朱瞻基为什么短命?
明朝朱瞻基短命是因为家族遗传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的似乎都很短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毙;明英宗朱祁镇终年38岁;明宪宗朱见深终年41岁,朱厚照终年31岁等等,只要翻开历史对比一下明朝的皇帝就知道,他的家族大都早逝,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家可能有着家族遗传疾病,才会出现如此现象。
朱瞻基的特点
朱瞻基从小就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治国认真,在各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之一。出生起就十分不一般的朱瞻基从小和父亲一样热爱读书,学习非常勤奋。与此同时,朱棣也带着这个小孙子体察民间疾苦、一同御驾亲征,锻炼他的综合能力。
二、朱瞻基为什么短命?
因为劳累过度引发急病而死。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处理政务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了皇帝身上,到了朱瞻基即位后,虽然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但最后的负担还是在他身上。
再加上老朱家的遗传基因有可能有些缺陷,十年下来,因劳生疾是完全有可能的。
扩展资料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当了皇帝,虽然他仅仅统治了大明王朝10年就驾崩,但他的统治成就可圈可点,当时的明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后世史学家把他和父亲朱高炽的统治合称为“仁宣之治”。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示例来了解
1、微服出访
朱高瞻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不是乾隆帝那种的私访。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是真正的了解民情,而不是借了解民情之名搜刮民资。
2、善于纳谏
朱瞻基时期,有一批学识渊博、忠于国家的大臣辅佐朝政,应该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的时期。在施政时,朱瞻基既懂得怎样授权,也知道如何行使领导权。他在作出一项决定前常常采纳大臣的意见,而且倾向于接受或支持大学士和大臣们的建议。
3、善于领导
朱瞻基在强化行政制度和皇帝权威方面,表现了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当出现危机时,朱瞻基的行动是果断和负责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从安南撤军的最后决定时就是如此。
三、明朝朱瞻基为什么短命?
明朝朱瞻基短命是因为家族遗传。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的似乎都很短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毙。明英宗朱祁镇终年38岁。明宪宗朱见深终年41岁,朱厚照终年31岁等等。
只要翻开历史对比一下明朝的皇帝就知道,他的家族大都早逝,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家可能有着家族遗传疾病,才会出现如此现象。
相关内容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四、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
; 朱瞻基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仅有短短十年,却被誉为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最有作为的帝王。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
简要答案
nbsp; 明朝皇帝的寿命都不太长,历史学者认为他们早死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家族遗传,身体虚弱;第二点是吃丹药伤身;第三点是劳累过度。
详细内容
01
朱瞻基,朱高炽的长子,其父在位8个月暴毙后即位,史称明宣宗。然而好景不长,没当多久皇帝,朱瞻基就死了,年仅38岁,很多人都好奇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其实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明朝短命皇帝一大堆,朱瞻基算好的。
02
朱瞻基短命是家族遗传病
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暴毙,长子朱瞻基即位。但是当皇帝不到10年,朱瞻基也挂了,虽然历史上对于朱瞻基怎么死的说的很明白,短期病死。然而皇帝八卦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对“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经过查询对比,专家们发现,其实除了朱瞻基短命外,明朝的一堆皇帝也是短命鬼!如此说来,朱瞻基短命可能是家族遗传了,至于为何如此说,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短命的皇帝们吧!
03
明朝短命皇帝一大堆,朱瞻基38岁算长命的
1、朱棣打进南京城时,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不知生死(25岁);
2、明仁宗朱高炽当皇帝不到一年暴卒,朱高炽怎么死的成谜,终年47岁;
3、明英宗朱祁镇病死,终年38岁;
4、明代宗朱祁钰,死因不明,终年30岁;
5、明宪宗朱见深,因万贵妃死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终年41岁;
6、明孝宗朱佑樘,病逝,终年36岁;
7、明武宗朱厚照,落水后口吐鲜血,瘫倒在地,终年31岁;
8、明穆宗朱载垕,纵欲过度,后头晕目眩,终年36岁;
9、明光宗朱常洛,死于红丸,终年39岁;
10、明熹宗朱由校,落水生病,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11、明崇祯朱由检,于景山自缢身亡,终年33岁。
04
明朝皇帝为什么都短命,劳累过度(家族遗传)
在大量的数据下,明朝皇帝为什么都短命有了比较准确的答案,主要有两点:1是劳累过度,吃丹药伤身;2是家族遗传,自朱棣以后的皇帝都死的早。
1、皇帝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身体吃不消
明朝的制度,明朝的皇帝,只要不是昏庸的,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朱元璋,这哥们做皇帝的时候每天批奏折要批到2-4点。然后按现在的时间算5点钟就要开始准备早朝,如此工作压力不死人就假了,这也是朱元璋自己弄的,过度的君主集权了。
除了工作伤身外,明朝皇帝还喜欢吃丹药。明朝的皇帝大多想长寿长期服用所谓丹药,而这些丹药是什么不用多说吧,死的早正常。
2、家族遗传
奇怪的是,同样是朱家子孙,太祖系统的藩王却大多很长寿。出自太祖的亲王、郡王,活到七八十岁的很常见,有的甚至生育上百个儿子,可见明朝皇室并非天生身体不好。问题在于,成祖朱棣可能传下了某些遗传疾病,导致永乐一系子孙普遍身体不好。
以上就是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的全部内容,其实在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终年71岁,明成祖朱棣终年65岁,从这可以看出,确实是朱棣出了问题。是不是就是因为有病,朱棣才暴躁呢?历史真相,等待着后世人去揭秘。
五、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是什么?
家族存在遗传病。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超过四十岁的皇帝就很少,特别是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更是如此,长寿的特别少。那么朱高炽是得了什么病遗传给后代呢?史书上记载,明仁宗“无疾骤崩”。
这就奇怪了,朱高炽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史书上曾记载朱棣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对一起打仗的次子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那意思就是,你好好干,你大哥体弱多病,估计活不久,以后太子位子就是你的了。
就是朱棣这句话,给了朱高煦一股强大的干劲,也为后来造反埋下祸根。但就是这位自小体弱多病的朱高炽,最后却是无疾骤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朱高炽不是无疾,而是当时的太医并不知道这种病——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在平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但一旦发作就是又急又凶,轻则中风瘫痪,重则死亡。朱高炽骤崩,属于突然死亡;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只用了三天时间,也属于急发性的死亡。
从死亡时间来看,明宣宗朱瞻基死于正月,而后来的明代宗、明英宗也同样是英年早逝,并死于正月。
北方的正月还非常寒冷,而且气温变化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体的血管也是一种刺激,容易造成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造成动脉血压的增高,同时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心脑血管病就进入高发期了。
相关信息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教导宦官读书参政。
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同时明宣宗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曾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终年三十六岁,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景陵。著《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至今已佚,存词二首。传位长子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