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是几本呢?
三亚学院是三本学校,三亚学院(University of Sanya),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2005年4月,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正式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转设并更名为三亚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专任教师1168人(不含外聘),其中具有正高级179人,副高级21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48%。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2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8%,具有硕士学位7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79%,硕博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36%,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1.52%,有195名双师型教师,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16.7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是几本 具体位置在哪?
1、三亚学院是二本院校。
2、三亚学院(Sanya University)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是三亚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截至2018年3月,学设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71个专业(含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
三亚学院是几本呀?
三亚学院是二本。
三亚学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三亚学院在海南省内和省外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三亚学院是二本大学。
2005年4月,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正式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转设并更名为三亚学院。截至2014年1月,三亚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51.77万平方米,有高科技图书馆2个、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下设18个教学学院和1个教学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68人(不含外聘),其中具有正高级179人,副高级21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48%;具有博士学位2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8%,具有硕士学位7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79%。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是几本?
是三本,三亚学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是三亚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有教职员工1000多人,在校学生20000余人;馆藏图书200余万册。
历史沿革:
2016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三亚学院;同年8月,学校黎族文化研究与发展基地正式开办。
2018年10月,三亚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合作共建的“国际设计学院”和“创新设计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11月,学校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同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2月,三亚学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签约合作,揭牌成立康养产业学院,共建妇儿康养特色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是几本院校?
三亚学院是二本院校。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三亚学院紧密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区位优势,前瞻海南“未来岛”的壮阔发展前景,尽享海南健康岛、安全岛的环境生态优势。
三亚学院美丽校园生态安全、宜学宜居,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下设21个学院,开设51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
三亚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三亚学院学校成立了民办高校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任名誉主任;学校还成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乡村民宿研究中心等,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
2016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质量促进部”在三亚学院挂牌成立,并作为海南省唯一高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校作为全国唯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13所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改革案例一起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以上内容参考 三亚学院——学校简介
三亚学院是几本
三亚学院是三本,三亚学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是三亚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科分类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74个专业(含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九大学科门类。
奖助学金措施
(一)奖学金: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专业奖学金,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获奖面在40%以上。
(二)助学金:设国家助学金、企业助学金等多种助学金,帮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三)勤工助学:学院设立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困难学生解决求学中的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