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店宝宝:阿里发布财报 每天净赚5.15亿

8月20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21财年Q1(对应2020年Q2)财报。财报显示,2021财年Q1业绩营收1537.5亿元,同比增长34%,超出市场预期的1480.6亿元;净利润4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以一个季度90天计算,阿里巴巴当季每天净赚5.15亿。即便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94.7亿元,也同比增长28%,每天净赚4.38亿元:经营利润为347.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从财报数据来看,阿里巴巴无疑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财报。相比照上个季度受疫情所困,这个季度通过财报显示出来的数据阿里已经全面恢复增长,甚至超过了疫情之前水平。据悉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目前未有需要调整今年6500亿元人民币收入目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的平台仍然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消费平台。”

“阿里的逆势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以电商为主的网上交易平台天然的适合疫情过后的消费环境,这个从年初直播电商大爆发就能看出来,二是阿里在电商之外还有各种平台布局,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也让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店宝宝电商研究院张斌说。店宝宝是国内电商软件服务行业的老牌企业,至今已经服务过上千万淘宝店主,其主要通过提供电商运营工具、货源、培训等服务,帮助想在电商领域创业的人开网店。

电商板块对阿里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财报显示以本季度阿里集团整体的净利润率为23%,而核心电商业务的净利润率高达38%,这意味着电商板块一直在补贴其他亏损业务。截至2020年6月,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较2020年3月增长2800万,至8.74亿。有媒体就据称计算称,14亿中国人中,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中国人在使用淘宝或支付宝等阿里巴巴旗下的APP。

而作为核心电商业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淘宝特价版”,更久统计数据显示发布至今不足100天的“淘宝特价版”目前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接近4000万。目前“淘宝特价版”这个平台上聚集了全中国145个产业带、120万产业带商家、50万外贸商家、超过30万外贸工厂,成为产业带商家最大的内销平台。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阿里巴巴在过去一个季度中取得出色的业绩表现。这表明,疫情加速了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企业运营模式的数字化进程,我们也很好地把握了由此带来的增长机遇。”疫情高潮期过后最亮眼的就属直播带货,这是当下数字化消费的一个经典例证,财报也显示,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已经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超过100%,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新经济业态。淘宝直播带来的成交中,商家直播的占比超过6成;今年天猫618期间,开淘宝直播的商家数量同比大涨160%,带货超过1亿元的直播间中,商家自己的直播间占到2/3。

除此之外阿里云计算和大文娱板块亏损收窄,前者收入同比增长59%至123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突破百亿营收,亏损也降至-3%:后者净亏损率达到 历史 新低,小于20%。

无论如何对阿里巴巴来说除了核心电商之外,还有云计算、新零售、物流、金融等板块成为增长引擎,这些都是阿里得以保持增长的重要因素,也为阿里长期保持增长蓄能。

二、阿里巴巴年净利润

财报显示,阿里当季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调整后净利润446.2亿元,同比下降25%。

阿里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对增长业务的投入增加、为用户增长而增加的费用,以及支持商家的举措。

从营收结构看,2022财年第三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同比增长7%至1722.26亿元,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195.39亿元,本地生活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至121.41亿元,国际商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8%至164.49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生态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达到12.8亿,单季增长4300万。其中,中国市场消费者单季净增长2600万至9.79亿。

财报同时显示,阿里当季持续推进股份回购计划,以约14亿美元回购了约1010万股美国存托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9个月,阿里累计以约77亿美元回购了约4220万股美国存托股。

拓展资料:

阿里巴巴的简介:

1.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

2.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3.20多年来,阿里巴巴已由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技术驱动,包含数字商业、金融科技、智慧物流、云计算、人地关系文化娱乐等场景的平台,服务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阿里巴巴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开拓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消费市场繁荣,推动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