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能吃吗?

不能。普通的福寿螺是滤食性的,是含有非常多的寄生虫以及细菌的,确切的说不宜食用。

想要吃福寿螺也可以,通常大型的正规餐厅菜谱上的福寿螺,都是经过定向培育的白化福寿螺。白化福寿螺是得了白化病的福寿螺,这会大大的降低体内的寄生虫以及细菌含量。所以普通池塘和水沟里面的福寿螺最好就不要食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做好螺种运输工作。购螺后要把螺种安全地运回养殖场地,这是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的第一环工作。幼 螺的运输,通常采用塑料袋装水充氧运输法,该法可以减少幼螺之间的挤压和碰撞,提高运输成活率,适用于长途运输。

投放饲料:福寿螺除吃水生植物外,还喜吃陆生 植物和商品饲料。投放一定量的商品饲料,可以加快生 长,提高产量。投料时间,应早、晚各一次。饲料的使用, 应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以降低成本。加强水质管理。福寿螺的水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螺能快速生长,要勤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福寿螺会导致寄生虫入侵大脑?

福寿螺能不能吃?

福寿螺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福寿螺本身有很多的寄生虫,所以吃福寿螺的话,要经过高温消毒,也就是说,必须煮半小时,才能保证杀死福寿螺本身的寄生虫,当然,在国外也会看到一些主播什么的,他们吃福寿螺,就是稍微煮一下,然后就开始吃了,其实这个有很大的风险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产生疾病。

所以如果发现福寿螺可以捡回家,然后煮熟,煮熟之后再把肉挑出来切碎,然后再炒或者煮蒸都可以,味道其实还挺好的。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先不管七二十一把它煮熟,煮半个小时之后嘞,把它挑出来切碎,然后买一包火锅底料,或者专门用来做田螺的配料,啥也不用放,直接炒,把味道入里面就可以了。

福寿螺可以吃吗?

可以食用。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

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

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 福寿螺能不能吃

时间: 2019-11-05

福寿螺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一般大型的正规餐厅菜谱上的福寿螺,都是经过定向培育的白化福寿螺,白化福寿螺是得了白化病的福寿螺,这会大大的降低它们体内的寄生虫以及细菌含量。所以,普通池塘和水沟里面的福寿螺最好不要食用。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呢?

福寿螺能吃,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北京、上海都禁止了福寿螺的销售,西安也禁止餐馆烹饪半生的福寿螺,但注意,几年后,这些地区就放松了禁令。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怎么吃?

福寿螺不能吃。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如福寿螺)和转续宿主而感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幼虫移行症,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2006年6月,北京某酒楼在加工福寿螺时,未彻底加热导致螺肉中广州管圆线虫未被杀死,从而引起北京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 世纪70 年代被引入中国台湾,80 年代作为一种食物被先后引入到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1981 年被引入广东,1984 年起广为养殖,并迅速扩散到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福寿螺具有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食量大、生长迅速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