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鹫是什么意思

没有阴鹫一说有阴骘或者阴鸷一词。

阴鸷:阴险凶狠。《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 严延年 为治阴鷙酷烈。”《明史·许誉卿传》:“吏部尚书 王永光 素附璫,讎东林,尤阴鷙。” 鲁迅 《彷徨·长明灯》:“‘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他忽又现出阴鸷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敛了。” " 阴鸷"又解作“心思缜密且深藏不露"." 阴鸷者,“心思缜密且深藏不露"也.

阴骘:所做的功德事只是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例如无条件帮助人,无企图救助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国家有所成就,这就是阴骘的表现。做善事想令人知道,那是沽名钓誉的作风,与阴骘相差十万八千里,背道而驰。古人云:“万事皆虚善不虚,万物皆空德不空。”无心行善才是阴骘。

鹫(鷲)jiù,一种猛禽,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称“雕”。

阴鸷是什么意思

恶毒、阴险,常用来形容一一个人心思缜密,万分危险。

阴鸷是一个汉语词语,贬义词,读音是yīn zhì,意思是阴险、凶狠。

出处《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严延年为治阴鸷酷烈。《明史·许誉卿传》吏部尚书王永光素附_,雠东林,尤阴鸷。

阴鹜 阴鹜是什么意思, 阴险吗?

大概是错别字吧,没有“阴鹜”这个词。应该是“阴鸷”。阴鹜:狠毒、阴险。脸色阴鸷:脸色很难看,阴毒的样子。

阴骛是什么意思

没见过“阴骛”这个词。字形相近的词有“阴鸷”:yīnzhì

狠毒,阴险。

曾见过有些网络小说将“阴鸷”误写为“阴鹜”和“阴骛”。

阴鹜还是阴骛?什么意思?

阴鹜和阴骛都不对,应该是阴骘,有三种释义:

1、默默地使安定。

2、犹阴德。

3、冥冥之中。

阴骘,拼音yīn zhì,汉语词汇。原指上苍默默地使安定下民,转指阴德。骘(zhì):安排,定。主要是指只是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的功德事。例如无条件帮助人,无企图救助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国家有所成就,这就是阴骘的表现。

语出《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为默定的意思,后引申为默默行善的德行。《红楼梦》中有“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扩展资料

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劝人多积阴功阴德,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辛苦积得小阴骘,当有一孙登第。”意思就是我辛辛苦苦积累得到的小阴德,应当有一个孙子能在科举中取得名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骘

阴鸷是什么意思?

阴鸷也有阴德之意:《太上感应篇实例》有一段故事,说徐泛爱看到文昌帝君阴鸷文,有一条注解说:行善没有人看见的叫做阴,暗中施舍给人们的恩惠叫做鸷。

注1: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①,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注2:《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正统道藏》太清部有《感应篇》三十卷,题“李昌龄传,郑清之赞。”《重刊道藏辑要》有《太上感应篇集注》等,《道藏精华录百种》有《太上感应篇樾义》二卷。该文思想可上溯至《玉钤经》、《道戒》和《抱朴子·内篇·微旨》转引的《易内戒》、《赤松子传》和《河图记命符》等书。《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

注3:太上,就是太上老君,原名李耳,又称老子,著作有《道德经》。是我国道教始祖,上天至尊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