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地盘到底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呢?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其中,在很多人看来,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

尤其是翻开战国时期的地图,可以发现韩国的疆域面积也是不如其他六国的。正是因为韩国的弱小,所以,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也即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第一个就消灭了韩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地盘到底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

首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在晋阳之战后,魏赵韩三家彻底掌握了晋国的大权,三家分晋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到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于是,韩国和魏国、赵国一样,正式成为周王朝之下的诸侯国。对于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对于韩国来说,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疆域变化较小的一个诸侯国。在战国历史上,韩国的疆域基本上固定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当然,到了战国后期,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后,韩国逐渐丢失了在今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也即当时的韩国,其地盘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省一带了。

因为韩国的疆域只包含今山西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区,所以韩国的整体地盘,可谓十分有限,从而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小的一个。作为对比的是,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这六国,在巅峰时期都是地跨数省之地的。比如燕国在乐毅伐齐时,其疆域面积包含京、津、冀、鲁、辽等地。再比如三晋之中的魏国和赵国,其在巅峰时期的地盘,也都至少是韩国的两倍以上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地盘为何是最小的呢?哪些因素限制了韩国的地盘扩大?对此,在笔者看来,其实在三家分晋的初期,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的疆域,实际是相差不大的。

并且,在三家分晋时,齐国、秦国都没有崛起,这对于韩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张疆域的良好时机。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相对于魏国,韩国明显错过了这一段时期。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的几位君主大部分没有什么作为,尤其是和魏国初期的几位君主比起来。

韩国多大面积

韩国的国土面积为10.329万平方公里。

韩国,为大韩民国的简称,首都为首尔,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韩民族,通用韩语。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南半部,东、南、西三面环海。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

人口民族

韩国为单一民族国家,属黄色人种东亚类型,占全国总人口的96.25%。

截至2020年5月,韩国总人口约5200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3月更新显示韩国人口约5200万。

2022年6月6日,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韩国首尔市户籍登记人口为949.6887万人。继2016年跌破千万人口关口后,时隔6年再度跌破950万人,韩国再无千万人口城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