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麂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麂子是三有保护动物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不超过35公斤,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

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活习性

麂类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森林或林缘灌丛种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主要为夜行性,常单独活动,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

通常5~7月产仔,孕期5~6个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类是重要经济毛皮动物,其皮张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麂子

二、麂子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麂子是三级保护动物,是国家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中国分布有四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菲氏麂仅有标本报道。

麂,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不超过35公斤,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

麂子习性及外形

麂类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森林或林缘灌丛种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

主要为夜行性,常单独活动,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通常5~7月产仔,孕期5~6个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类是重要经济毛皮动物,其皮张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之一。

麂属动物为中小型鹿类,最大体重不超过35公斤,雄兽有角,雌兽无角,只在相应部位微有突起。麂角的角基颇长,外有毛皮包裹。

成年雄兽长角后,未见脱落换角报道。有额腺(黑麂除外)以及眶下腺,但没有附跖腺。头部被毛短而细,泪窝颇大,额骨两侧缘隆起成骨嵴,向后延伸至角基部。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麂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总的来说,麂子是国家保护动物,但由于种类多,所以一级、二级的都有,比如黑麂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小麂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其生存的干涉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麂子成为保护动物的原因,麂皮的质地非常的优质、舒适,经常被用来制作高档衣服和鞋子,所以麂子就惨遭大范围的捕杀。

麂子的特点:

“麂子”是一种小型鹿,为草食性动物,多以种子植物以及蕨类和伞菌为食。栖息于高山或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采伐迹地和河谷灌丛,经常活动于海拔1000~4000米之间的山上。

麂子在鹿科动物中算是体型比较娇小而又可爱的一种,成年麂子的最大公斤数不超过七十,体长也不会超过一百二十厘米,看起来非常的短小而又精悍。麂子腿又长又细,线条十分的优美,但是腿部力量又十分的具有可塑造性和韧性,爆发力非常的强。所以麂子是非常善于奔跑和跳跃的。

四、麂子是保护动物吗 麂子是不是保护动物

1、黑麂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育种。野生小麂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赤麂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黄麂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也不可随意养殖,需要向当地林业局申请《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否则是违法的。任何麂子严禁猎捕、买卖、食用,尤其是黑麂,贩卖是违法行为。

2、麂子在国类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黑麂数仅见于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处,赤麂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小麂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湾等地。

3、总的来说,麂子是国家保护动物,但由于种类多,所以一级、二级的都有,比如黑麂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小麂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五、麂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     黑麂是一级保护动物,赤麂是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小麂是三级保护动物。在2000年8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有益的野生动物名录》中,发布我国的所有麂子都属于保护动物。

麂子的种类

      赤麂是体型最大的一类麂子,全身呈现棕红色,繁殖能力很强。

      黑麂是麂子中数量最少的一类,虽然全年都能够繁殖,但是分布的范围很小。

      小麂中体型较小,也是中国独有的品种,叫声十分像狗,所以也被称为犬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