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里面蒋干怎么死的
1、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中,对蒋干的死亡时间和原因都没有直接描述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2、《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于是密下扬州,派九江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蒋干有美好的仪表,以辩才著称,在长江,淮河一带出类拔萃,没有人能与他论辩。
于是蒋干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访的名义去见周瑜。周瑜亲自出迎,立刻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
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
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
但是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扩展资料:
他本是九江的名士,但在《三国演义》里却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超级大白痴。其实,正史中的他,的确是个风流名士,并不是个白痴。
曹操南征,强征蒋干入他的幕府(和司马懿一样),而后又命他去劝降周瑜。
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被称当世名士的周瑜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周瑜确实是如演义中所写的,一听蒋干来访,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带着蒋干巡营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
蒋干在整个过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语”,从来没有作过劝降周瑜的意图,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群英会。而之后的蒋干盗书,也完全是子虚乌有,蔡瑁、张允被攻杀,也是因为荆州兵有一部分仟乱,而被张辽、于禁攻破,蔡张二人死于乱军之中。
再之后的连环计,也是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这完全是因为船只太多,不好固定才把船拴在一起的缘故。蒋干回见曹操,也只说周瑜非言辞所能动,并劝曹操死了这条心之后,蒋干也仍然在曹营悠游他的岁月,过着他名士的风流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干
二、三国蒋干怎么死的
蒋干是老死的,他原本是九江里面非常有名的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一个非常笨的人,在正史里面,他虽然是一个非常风流的人,但不是笨蛋。在曹操向南出征的时候,强行把蒋干弄到自己的麾下,后来还让蒋干去降服周瑜。
当初曹操在军营中听闻周瑜很年轻,并且很有才,所以想让周瑜变成自己的麾下,并且让蒋干去跟周瑜谈判,让周瑜离开孙权,而为自己所用。蒋干当时也有非常好的外表,并且辩才显著,在曹操营中也是非常出色的人才。
其实蒋干知道,周瑜不是一个看重名利的人,并且周瑜也知道蒋干为什么会来,所以带蒋干巡视了自己军营一周之后,对蒋干说自己的心中志愿。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蒋干都是一直笑着对待周瑜,并且也没有劝周瑜降服,也没有组织那些群英会。在之后,江湖上流传的蒋干偷书,这种事也是瞎编的。后来蔡瑁和张允被杀,是因为有一些人叛变导致的,所以两个人死在了军营之中。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连环计,也是不存在的,那是因为当时的船太多了,海上风浪也比较大,所以才把船绑在一起,后来蒋干回到军中剪刀曹操,只是告诉他,自己并没有劝动周瑜,还让曹操不要再动周瑜的心思,而且蒋干也依旧在曹操的军营中,慢慢的享受自己做为名士的日子。
三、三国时期的蒋干是点样死的?
蒋干是病死的。其实书籍上并没明确指出他的死因,何况他写的是围绕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中心人物,所以,蒋干就被忽悠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