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疟疾日的疟疾宣传核心信息
疟疾宣传核心信息(2008版)
(一)疟疾是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
(二)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及地区工作、生活、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
(三)疟疾的症状主要是发冷、发热、出汗,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五)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六)春季休止期治疗是清除疟疾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2011版)
一、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
(一)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
(二)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
(三)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四)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是睡觉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抹驱蚊剂等。
(五)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二、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
(一) 面向政府领导的核心信息。
1. “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
2. 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消除疟疾的关键。
3. 消除疟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 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
1. 对从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各国返回,且有发热症状的患者要警惕疟疾。
2. 发现疟疾病例要依法报告。
3. 对于确诊的疟疾病例,如无疟疾药品,应当尽快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联系协调解决。
(三) 面向疟疾患者的核心信息。
1. 全程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2. 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3. 恶性疟蚊子传,热带地区最常见;发冷发热又出汗,延误诊治有危险。
(四) 面向出入境人员的核心信息。
1. 出国前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了解境外疟疾流行状况。
2. 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
3. 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4. 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二、疟疾的分布地区是哪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约2.29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0.9万人死亡。
全球9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非洲地区,其中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尼日尔、莫桑比克和布基纳法索这6国的病例总数占到全球的50%。
亚洲(印度、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国)、东地中海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西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也有疟疾流行。
国内疟疾疫情现状:
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福建省从2006年起已经连续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2019年通过了国家消除疟疾考核。
但是长期以来,福建省前往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经商、务工、旅游人员众多,每年报告输入的病例就有百例左右。
在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仍然是目前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三、超级疟疾在东南亚蔓延有治疗方法吗?
北京9月24日消息,越南、泰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刊文说,令主流疗法失效的“超级疟疾”正在东南亚传播,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和越南都已经出现疫情。研究人员警告,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级疟疾”可能会进一步扩散传播。
文章详述了疟原虫是如何基因变异,从而对青蒿素、哌喹这些主流抗疟药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疟疾”最早于2007年在柬埔寨发现,随后扩散到泰国、老挝、缅甸,如今越南南部也报告出现了“超级疟疾”疫情。
在越南,对青蒿素类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疟疾病例已经占到全部疟疾病例的三分之一。在柬埔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更是接近60%。
文章作者、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怀特指出,疟疾抗药性已成为公共卫生紧急状况,人们需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共出现约2亿例疟疾病例,约60万患者死亡,其中大多数感染者和死亡病例出现在非洲。
近年来,疟疾抗药性问题格外令人关注。专家表示,疟疾抗药性并非意味着青蒿素完全无效,而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研究表明,如果将现行青蒿素类药物的疗程由3天延长到7天,绝大部分的疟原虫还是可以被杀死的。
怀特说,由于青蒿素最早用于东南亚地区,所以该地区的柬埔寨等国最早出现了疟原虫抗药性问题。在开发出新一代抗疟药物之前,复方青蒿素抗疟药疗法仍然是对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
四、哪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流行区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我国云南、海南、贵州、安徽等为疟疾高发区。陕西的关中陕南地区也是疟疾流行区,但近年来本地感染病例已经很少。
五、世界十大病毒排行(杀伤力。传播),,不是电脑病毒,,,我知道的伊波拉不知道排第几
世界十大病毒排行榜:
NO.1史上最危险的病毒: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目前尚不知从何而来。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90%的被感染者死亡。
NO.2史上最危险的病毒:天花病毒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
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NO.3史上最危险的病毒: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 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NO.4史上最危险的病毒:脊髓灰质炎骨髓灰质炎,也称为小儿麻痹症,自1916年以来已造成超过10000人死亡。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是通过嘴或是肛门传播的。
尽管有9/10的感染者没有表现出由病毒引发的症状,一旦病毒进入血液循环,有些人被感染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当病毒会进入人体的神经系统后,就会破坏我们的运动神经元,引发严重的弛缓性麻痹。
NO.5史上最危险的病毒:拉沙热病毒
拉沙热是由一种沙粒病毒引起的,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血压急剧下降,脑部受损。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NO.6史上最危险的病毒:登革热病毒
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死亡
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能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感染登革热病毒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
NO.7史上最危险的病毒:马秋波病毒
一种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维亚发现,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这是一种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维亚发现,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会死亡。病毒体积小但威力大。
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
NO.8史上最危险的病毒:西班牙流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有37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士兵开始返回家乡。这时一种新型疾病出现了,有些人称之为西班牙流感,或者世纪大流感和1918流感。这场灾难在几个月内带走了2000万人的生命。在一年的时间内,流感继续蔓延,死亡人数十分惊人。估计全球范围内有5000万到1亿人死于此疫。这场流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瘟疫。西班牙流感与我们现在每年都会遇到的常见流感不同。那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被称为H1N1禽流感病毒。
科学家们怀疑这种病毒是一战前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后来在西班牙造成800万人死亡,这次流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人类对这种病毒完全没有抵抗力,正如同 1550年阿兹特克人面对天花时的困境。大规模的运输部队和补给部队使病毒向其他地区的传播更为快速。
NO.9史上最危险的病毒:黑死病车上堆满尸体,木板上摆满死去的家人,贵族和农民齐声哀号,希望进入天堂得到解脱。这就是黑死病,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黑死病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1348年的欧洲,有一半人死于黑死病。
当时,中国和印度也有不少人因此而死。黑死病沿着战争和贸易的路线不断传,沿途的城市和乡村完全毁灭,全球的政治、经济受到致命性打击。黑死病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流行性鼠疫,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和空气进行传播。
但最近的研究对此提出质疑。一些科学家认为黑死病可能是类似于伊波拉病毒的一种出血性病毒。科学家正在研究疑似鼠疫受害者的遗骨,希望发现一些遗传证据来证实这一理论。
NO.10史上最危险的病毒:疟疾
疟疾并不是什么新型传染病。最早关于疟疾的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当时的希腊人就记述了疟疾的破坏性影响。最早关于蚊子传染疾病的说法出现于古印度和中国的医书上。即使是现在,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很多疾病跟蚊子有关。疟疾一般是由蚊子和人类身体上的虐原虫微生物引起的。当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类皮肤上开始吸血时,疟原虫微生物就会进入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在血红细胞内生长并最终摧毁红细胞。症状有轻有重,典型症状是发烧。发冷,出汗,头痛和肌肉痛。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本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1992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