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肖到底按立春算还是按正月初一算?

如果是按照我国一直沿用的阴历来计算的话,属相应当以立春计算。

只不过随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很多人都以阳历新年的元旦或者阴历新年的正月初一来区别自己的生肖属相,这是不正确的。

据史料记载,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时代,当前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就比如,2017年的立春是正月初七,因此在正月初七之前出生的人不应该是属鸡,而是应该属猴。在2017年的正月初七之后到2018年立春之前出生的人才应该算作是属猴的人。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比如:以子丑寅卯对应鼠牛虎兔,子年就是鼠年,丑年就是牛年,寅年就是虎年,卯年就是兔年等。由于,干支纪年法是以太阳为参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为开始,所以干支年的分界是立春,农历新年是立春开始。

二、属相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还是立春开始算

正月初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

时代的变迁并未使生肖文化衰亡,生肖作为春节节庆的主角反比古代有所强化。除传统的日历、春联、年画、剪纸,带生肖的”狗年旺旺“,”猴赛雷“成时尚拜年语,各级春节联欢晚会都不乏生肖题材,生肖文物、艺术品展览琳琅满目,新闻媒体争相普及生肖知识。农历干支(生肖)纪年和八字论属相,分别以正月初一和立春为岁首。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三、生肖按“立春”还是“初一”分?

生肖是按立春划分的。理由有二:

一、立春,是新年第一个节气,从立春这天起,已经进入新的一年了。生肖自然也随之更新。

二、在古代有“春大于年”之说,这里的春是立春,年是正月初一。我国历史上,年的时间经常变动,时间长度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年份是13个月)。而立春这天亘古不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也亘古不变。

生肖的最初意义是划分时间,除了十二生肖,一天还有十二时辰,也可以用生肖来表示,十二个时辰的时间长度是等分的。所以生肖对应稳定不变的二十四节气,从立春这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