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指的是什么?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1、“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2、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3、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4、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5、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扩展资料: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五常指的是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中云“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即二人。
扩展资料:
古人发现:在面对同一件事时,经常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常常以自身的经验和利益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但这样的做法虽然不能算错,但也有不足。
所以,古人提出了“仁”的观念,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换位思考。“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儒家的五常是指什么
五常这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儒家的五常是指什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中云“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即二人。
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国伦理的发展中那么五常指的是什么?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详细解释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
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五常指的是哪五常?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
“仁义礼智信”现如今已经是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义和仁是道德的代表,“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即正义,公平;而“仁”是“五常”之核心,即仁慈、仁爱之心;“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准则,即遵礼,循礼;“智”就是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统一起来,即明辨是非,知善知恶;“信”是立国、立人之本,即守信用,不背言。这条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五常”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崇高道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