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事迹有哪些?

1、周永开: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

2、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卢永根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3、张桂梅: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担使命

张桂梅坚持为民情怀,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2002年起锲而不舍四处奔走,克服资金难以筹集、贫困山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一系列困难,在2008年8月成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

4、李夏:抢险冲锋在前扎根基层为民

李夏2011年9月到绩溪县工作以来,扎根奉献皖南山区,无论在哪个乡镇、哪个岗位,都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始终冲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线。

5、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全面从严治党的忠诚卫士

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对党忠诚、爱国爱疆,始终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谋划落实纪检监察工作,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经年累月冲锋在大案要案查办第一线,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山头”,近三年带领专案组查办大案要案百余起。

扩展资料: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数次爬雪山、过草地,作战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屡立战功,多次负伤。

后到中央警备团当战士,在延安枣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1944年夏,张思德去安塞执行烧炭任务,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月5日,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坍塌,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外,自己却被埋在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心情十分悲痛,提出要为张思德开追悼会,他要参加并讲话。

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事情经常发生,张思德并不是牺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也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迹,毛泽东之所以郑重提议为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不同寻常的,有着特殊的深远考虑。

二、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例

相信说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想的的就是雷锋同志,那么带着崇高的敬意来一起重温一下雷锋的故事吧!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三、生活中有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说明事例)

1、杨利伟: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黄纬禄: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

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3、任新民:

任新民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

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

曾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4、钱学森: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 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5、王大珩:

王大珩是中国航天相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20世纪60年代中,他在长春光机所组建空间对地摄影技术组,后来以这个组的技术骨干为基础,在北京扩建了中国首支航天相机研制队伍。在他的主持下,1975年成功研制出首台航天相机。

在初期的型号研制中,他极力主张棱镜扫描式全景相机,实现大面积对地普查观测;采用同步对星体摄影作为定位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以后多次相机总体方案论证会上,王大珩十分关注空间恶劣热真空环境下光学系统及光机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保障了相机在空问的稳定运行并获得高清晰度图像。

四、为人民服务的人有哪些

张思德 :1944年9月5日,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焦裕禄 :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任长霞:1964年2月8日出生在郑州一个工人家庭。分配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从事预审工作后,刻苦钻研业务,从一个不起眼的"新兵丫头"逐渐成了"办案能手"。

华益慰: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退休干部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把全部爱心奉献给人民,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军队医学事业。

雷锋: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雷锋乐于助人,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