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有什么区别?

很大区别,冬至日(12月22日),近日点(1月初),

冬至日是地球自转轴在轨道平面的投影南极正好对准太阳所以太阳这时直射南回归线。而这时地球所处位置理论上可以在轨道的任何位置。与近日点远日点没有必然关系。而且事实上这个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现在近日点和冬至日比较接近仅仅是巧合,同理夏至日的也一样

这个考点我做题的时候没怎么见过,很冷的考点了

二、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特点是什么

近日点的特点是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远日点的特点是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弱。

近日点、远日点的产生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星体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远日点。

地球大约在每年的1月3日最接近太阳,而在7月4日左右离太阳最远。

扩展资料

地球在一月最靠近太阳和七月离太阳最远时的距离相差大约500万公里(310万英里)。地球在一月初的近日点时,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亿4710万公里(9,140万英里);相对的,在七月初的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亿5210万公里(9,450万英里)。

因为远日点时距离的增加,在给定的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近地点的93.55%。当冬天降临南半球时,地球位在远地点,由于距离的增加降低了太阳辐射,加上白天也比较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南半球的冬天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比六个月后在近日点的北半球冬季获得的热量要少。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在北半球是冬天,而在南半球是夏天,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不会影响到季节的改变。相反的,地球的季节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的转轴倾角是23.4度,没有垂直于公转轨道的平面。

这使得地球在12月和1月离太阳较近时,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因此冬天落在阳光不是直接照射的北半球,而夏季落在阳光几乎是直接照射的南半球,而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无关。

三、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具体时期?

远日点在7月3日,近日点在1月1日,也就是公历新年(元旦)那天,新年就是这样规定和形成的。为什么远日点不在7月1日?因为下半年比上半年长:上半年只有3个大月(1、3、5),而且2月只有28天(间或29天),下半年却有4个大月(7、8、10、12),这样就成了7月3日。

四、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为什么?

原理:开普勒定律说,地球在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在近日点离太阳近,半径小,线速度快才可以和远日点大半径扫描的面积保持相等。

开普勒定律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绕心的天体运动。在宏观低速天体运动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速的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提供了其回归低速状态的方程。

也就是说,开普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论,不仅适用绕太阳运转的所有行星,也适用于以行星为中心的卫星,还适用于单颗行星或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

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天体。提出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但是为后来许多定律的证明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1、地球公转的轨迹——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地球上远日点时间: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2、各个星体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大致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星体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近日点。

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普勒第二定律

五、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近日点与远日点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

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23度26分)

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

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

六、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日期

地球近日点: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

地球远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

太阳系中的行星、小行星、彗星都是绕太阳旋转的,这些天体在运行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那一点叫做远日点,距离太阳最近的那一点叫做近日点。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