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蜜蜂的嗡嗡声是怎么出来的?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翅膀扇动的直接结果,是翅膀扇动导致空气震动而发出声音。而且蜜蜂振翅的频率非常高,达到每秒300-400次,就是300-400Hz,所以嗡嗡声很明显。另外,蜜蜂在蜂巢被侵袭时是会加大翅膀震动频率以示愤怒,嗡嗡声就更大了。

这个也是蚊子、苍蝇等昆虫飞行发出声音的原理。苍蝇每秒振翅在200次左右,即200Hz;而蝴蝶每秒振翅才5到6次,所以飞行时没什么声音。

二、为什么蜜蜂会发出嗡嗡叫

蜜蜂嗡嗡声并不是用嘴叫出来的,而是在飞行的时候,煽动翅膀发出来的。比如蜂王双翅振动发出的声音被称为“歌唱”,“歌声”通过巢脾传递,这是因为蜂王振动双翅是靠胸肌的振动而带动的,由于胸肌紧贴巢脾就将其振动声波传播开来,当蜜蜂感受到后,便产生停止活动的反应。再如,侦察蜂飞舞发出的“呼呼”声,有“调兵遣将”的作用,一旦产生了新蜂王,就必然分蜂,这时侦察蜂发出的这种声音,便引导蜂群飞向新巢  。

扩展资料

雄蜂为未受精之卵细胞发育而成,精子系假减数分裂而成。雄蜂为发育周期最长的种类,从卵到成虫需24天。 雄蜂为蜜蜂里唯一不具有蛰针的蜂种。雄蜂有良好的飞行能力,这是与蜂王交配成功概率的保证。工蜂从卵发育到幼虫需11天, 卵期3天,幼虫期9天。

工蜂幼虫此后经过5次脱皮进入蛹期。蛹期9天后,羽化破茧。 蜂王为发育周期最短的蜂种,只需16天。蜂王为蜜蜂社群的唯一母亲, 一天可产卵1500- 2000颗卵。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

蜜蜂的腹部末端长有长长的螫针,当人们因为害怕而扑打它时,它们就有可能出于自卫而蛰人,蛰人后它们也会死去。这是因为蛰针是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而螜针又与大、小毒腺和内脏器官相连,腹部刺针末端长有很多小倒钩。

当蜜蜂蛰人时,小倒钩会牢牢地勾紧人们的皮肤。当蜜蜂试图飞离时,刺针就会连同部分内脏一起被拉出体外,蜜蜂也就因而死去。不过,当它螜咬其它有着硬质表皮的昆虫时,因小倒钩没法勾紧光滑的表面,蜜蜂也就不会死去。

此外,蜜蜂不喜欢黑色物体,绒毛状的东西[来源请求],和酒,葱,蒜等一类强烈的气味。而女士常用的香水则会引来蜜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蜂

三、蜜蜂是怎样发出"嗡嗡"的声音的?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翅膀扇动的直接结果,是翅膀扇动导致空气震动而发出声音。而且蜜蜂振翅的频率非常高,达到每秒300-400次,就是300-400Hz,所以嗡嗡声很明显。另外,蜜蜂在蜂巢被侵袭时是会加大翅膀震动频率以示愤怒,嗡嗡声就更大了。

这个也是蚊子、苍蝇等昆虫飞行发出声音的原理。苍蝇每秒振翅在200次左右,即200Hz;而蝴蝶每秒振翅才5到6次,所以飞行时没什么声音。

蜜蜂能借助于摩擦翅肌而发出声音,若双翅处于折叠状态,发出的是嗡嗡声,与飞行时的发音不同。蜜蜂在分群之前的声音通讯是最典型的。蜜蜂的发声不是完全由于翅膀振动,蜜蜂双翅的根部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蜜蜂鸣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这是蜜蜂发声的原因。

一个11岁的小女孩偶到养蜂场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聚集在蜂箱上的蜜蜂,嗡嗡叫个不停,翅膀却不扇动。她想起教科书中写着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小女孩将这个疑问告诉老师,可老师只相信书上讲的。她不甘心,开始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蜜蜂发声的真正奥秘。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但蜜蜂仍是嗡嗡直叫。这样,经过多次观察与思考后,她用放大镜仔细查找,终于在蜜蜂双翅的根部发现了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鸣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由此,她得出了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结论,并撰写了有关论文,获得科普专项奖。

关于蜜蜂如何发出“嗡嗡”的声音很有争议。最近的主流观点认为,蜜蜂是用沿着它们身体两侧的14个呼吸孔(称为“通气一个喇叭手用嘴来控制喇叭的声音一样。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昆虫学家对此理论提出质疑将蜜蜂的通气孔小心地堵住,蜜蜂仍然能发出“嗡嗡”声最新的假设是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中有部分是由的,胸部随后将这种声音放大。剪下蜜蜂的翅膀后虽然色和强度,但不能中止“嗡嗡”声。孔”)来发声,这好比他们用实验的方法于翅膀的振动引起可以改变声音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