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南翔旅游有什么好玩的啊?
好像就古漪园和云翔寺,小笼出来古漪园那里的还有南翔小笼馆的也是比较好吃的,南翔还有双塔,其实参观一下那里的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上海旅游景点排名前十
上海景点排名前十:
1.迪士尼度假区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黄赵路,是中国第二个迪士尼主题公园,共分为米奇大街-探险岛-梦幻世界等七大主题园区,特别适合家庭出游,里面的游玩项目,不是很刺激,园区内的布置也特别的美,尤其是傍晚时分,景区内还很多演艺表演,非常的精彩,唯一一点,园区太大,票价高。
2.东方明珠塔
上海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为上海市的标志性景观,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方明珠塔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全球唯一的360°全透明的悬空观光长廊,双脚踏上透明玻璃,俯瞰黄浦江两岸全景,俯首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明珠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多处景观,不过,去往东方明珠塔的游客较多,票价也不怎么便宜。
3.外滩•南京路步行街
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两个景点相距不到1公里左右,出南京东路,就是黄埔外滩,这里上海市的地标,来上海必游的地方之一,外滩的美不分白天与夜晚,白天可以看到万国建筑,遥望浦东陆家嘴的现代化摩天大厦,夜晚还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江景,从外滩去往南京路,步行只需要十分钟,这里是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但南京路上的建筑,还是保留了老上海的风格,别有一番风味。
4.豫园•城隍庙
豫园•城隍庙,仅仅只有一路之隔,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上海市的著名园林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造型精美的建筑群,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别致与细腻,尽显江南园林的秀美,出豫园之后,便是城隍庙,是上海的一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不过,城隍庙周围,还是一块购物与餐饮的最佳之地。
5.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很值得去游玩的景点,基本上玩一天是没问题的,特别适合亲子与家庭出游,是上海人气很高的一处景点,园内动物展览-演艺项目,以及互动体验等,整个园区分为步行区与放养区,步行区有熊猫-大象等动物,还有游乐区域,如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热门项目,放养区必须乘坐大巴车游览,可身临其境的。
6.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课植园路,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与嘉定镇-南翔镇-枫泾镇并称,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条长街临水而建,不过,很多人都特别推荐朱家角,虽然不是很大,但拥有水乡的特有的气质,各种文艺小弄,茶室也是有模有样,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景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傍晚时分,夜景比起白天景观,更为值得去欣赏,美景如画。
7.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科技馆是一座把自然科学,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的主题乐园,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个人感觉,科技馆应该是带孩子,来上海的必打卡地方,自然馆,科技馆种类都很多,陈列的设施,也是比较全面,如果,在体验的过程中,尽量避开双休与节假日,里面也有各式各样的影院,非常适合亲子游,前往打卡游玩。
8.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浦东南路,是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改建而成,至今,仍有很多人,对于当年世博会时的盛况记忆犹新,依然保留了标志性的一轴四馆,如今,世博园区明显已冷清很多,除了中华艺术宫,每天的游客较多之外,其它几个展馆,平时参观的游客人数,并不是很多,你大可以放下脚步,拿上手中的相机,慢慢记录下所有美好的画面。
9.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
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一大是中共会议旧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二大会议,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四大会议,全面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几处红色场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境内,不过,现在上海已开通红色专线旅游观光车,可专程打卡市区内的红色地标。
10.古漪园
古漪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沪宜公路,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园内明代建筑众多,主要由四面环水的两块岛地组成,共分为逸野堂-戏鹅池-南翔壁等6个景区,园内艺术构思,以及优美的花石小路,使古猗园更显出古朴素雅,清淡的气韵,里面还有个竹刻博物馆,有一些从其它地方搬来的小型古物,仅仅是园景,里面种的各种鲜花绿植。
三、南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上海嘉定南翔镇好玩的地方:
1、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古猗园距市中心21公里,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2006年,古猗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云翔寺
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目前能见证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如果说历史上的云翔寺曾经蜚声江南,那么复建后的云翔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饮誉沪上和海外。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区的留云寺。现在的寺庙占地15亩,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严谨,共分三进院落,于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
云翔寺以唐风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刚劲雄健,气宇恢宏,简洁大度,淳朴自然。而且这还是一座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庙,在上海地区寺庙建筑中,能将古建形式,民族风格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云翔寺是第一次。
3、五代砖塔
南翔五代砖塔位于嘉定区南翔镇,为南翔寺遗留建筑。在南翔老街报济桥北堍解放街两侧的十字街口,有一对砖塔并峙。这对砖塔古时处于原南翔寺山门旁,如今南翔寺早已毁废,而留下了双塔,乃是这座古镇的历史见证。
4、南翔老街
南翔老街(Old Nanxiang Street)(即市政府公布的双塔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坐落于南翔古镇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4.34万平方米。内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过整修,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粉墙黛瓦、屋舍参差林立,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小桥、流水、花园、长廊、画店各具风韵。
四、南翔八景是哪八景?
根据清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这八景分别为——
海天旭日旧时上海的海滨
黄浦秋涛黄浦江上观赏两岸景色
龙华晚钟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的龙华寺
吴淞烟雨吴淞口地区
石梁夜月小东门外陆家石桥
野渡蒹葭苏州河野外
凤楼远眺新开河古城公园
江皋霁雪古城墙大境阁所在地
这些文绉绉的景观名折射出旧时沪人讲求自然风雅的赏景视角。这老上海八景如今却只剩下龙华晚钟一处了。不过,老南市的上海老饭店却存着完整的老八景图。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景观,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上海地区,同样也不例外。早在1989年2月,《上海滩》杂志社就曾在刊物上登出启事,发动市民点选自己心目中的景观,并在众人推举的百余处景点中又初选出35处候选景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沪上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天主教圣堂所在地佘山、徐家汇主教座堂;佛教的龙华、玉佛、静安等沪上三大名刹;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教的松江元代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等,都榜上有名。倘若再将那些带有宗教意味的去处,如青浦朱家角放生桥、南翔寺砖塔、天马山护珠塔、嘉定孔庙、南市文庙等也计算在内,则真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了。两年之后,在类似的评选中,评出得票最多的12处景点为外滩、豫园、淀山湖大观园、玉佛寺、龙华寺塔及龙华烈士陵园、古猗园、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商城、南京路、松郡九峰、上海植物园、吴淞口、大小金山。有关的宗教去处却只占到其中的六分之一。而这12处新上海景观中,不少是在近现代历史中形成的,如外滩、植物园、南京路、烈士陵园、大观园等,甚至还有当时甫告落成的上海商城。它们在候选景点中的得票率高,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国人的宗教意识普遍淡薄,才会使那些宗教景观纷纷落榜;二是市民的审美情趣及外出“白相”(沪语游玩之意)的去处,已和古代的沪人大不相同,楼台亭阁、登高远眺和观花赏月等雅兴,早被全家外出野餐、逛店购物或在硬件设备措施一流的娱乐场所看进口大片等时尚所取代。这也是当时簇新的上海商城和享有“中华第一街”美号的南京路会受到市民如此青睐的重要原因。
若追溯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景观,实在是不胜枚举,北宋时华亭县有所谓的“华亭十咏”,为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任华亭知县的唐询所作,当时十景分别是南朝顾野王曾寓居过的亭林湖、杭州湾大金山北的寒穴、吴王猎场(因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出生于此,其后代在此游猎,又称陆机茸)、柘湖(今奉贤柘林为其遗址)、秦始皇驰道、位于松江城西的陆瑁(陆逊之弟)养鱼池、华亭谷、陆机宅、昆山、三女冈等,唐询的“十咏”还得到北宋另两个名气更大的文人王安石和梅尧臣的唱和,为此“十景”增辉许多。至南宋时,辖境包括今天市区大部分和7个县的华亭县,更有人作百景之咏,作者为许尚,今存84首,可见其时景物之盛。各县镇还有自己的特色景观,如南翔八景、松江十景、七宝镇的“七宝”等等,其实都是当地的历史古迹。
明朝又有所谓“沪城八景”之说,首见于官修的万历《上海县志》,根据清朝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这八景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上海地区的飞速发展变化,城市的面貌也早已非复旧时模样,喜欢怀旧的人把手中的摄影机、照相机对准的是那些行将消失的旧屋老房子或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景观,至于昔日文人津津乐道的“沪城八景”,更多只是载见于泛黄的古籍,不再为今人所提及。原因在于它们折射的是更加贴近自然的生活习俗,只属于古代沪城民众特有的文化欣赏视角,与今人的生活节奏、环境、习性和释放宣泄情感的方式等,都大相径庭。当然,随着“回归自然”的理念又重新时髦起来,亦有依循旧俗的。我们且来看看“沪城八景”的实际内容:
“海天旭日”是指清晨去海塘边观看日出。“海日初升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近些年来已有旅行社组团,让市民去那因陆地向东延伸而形成的南汇芦潮港,专门观赏旭日初升于东海的美景。笔者就因单位组织职工和子女共度儿童节的活动,在 1998年6月1日的凌晨,与儿子一起在该处得享眼福。
“黄浦秋涛”本指沪人在农历八月“陆家嘴上看潮头”的传统习俗,“三江入海接潮还,申浦秋涛涌若山”,虽没有浙江海宁观潮那般壮观,想来也颇具观赏性,否则不会留下如此佳话。如今陆家嘴早已成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域,黄浦江两岸高楼耸立,狭仄的江面船舶密集,哪里还有半点波涛汹涌的气势,只有每天载着千百游客的游艇在波平浪静的黄浦江上游弋,让绝大多数是来自外地的游人巡览浦江两岸建筑而已,该旅游项目美其名曰“浦江一日游”,但本地居民鲜有光顾者,因为每天来往两岸的摆渡轮,同样可让人们将岸边的风光尽收眼底。
至于“吴淞烟雨”、“野渡蒹葭”和“石梁夜月”等景观,有的因自然环境变换而不复存在,有的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拆除。如污染严重的吴凇江(俗称苏州河),在近代上海人心目中已成黑臭浜的同义词,原来的烟雨朦胧荡然无存,还是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市府开始着手治理苏州河的黑臭现象,两岸柳枝婆娑,河面重新泛绿的景况,才让人能稍稍体会古人笔下“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那泊吴淞”的意境。
“野渡蒹葭”本来只是描述浦南一带莲径苇塘、遍地蒹葭和石桥野渡的溪舍渔庄景象,这种宛如图画,充满诗意的农家生活,在以往的上海郊县俯拾皆是,所谓“金风飒飒响回塘,渡口呼船正夕阳。知否侬家烟水外,蓼花红处近渔庄”,可在乡镇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乡村中,已很难再觅到这样的天然野趣。更有甚者,有的乡间竟然还充斥着一些生产伪劣冒牌产品的小工厂或作坊,从而沦为工业污染严重的受害地!
另如小东门外的陆家桥(明代正德年间翰林学士陆深出钱所造,又名学士桥),由于在填没方浜筑路时,该大石桥被拆,致使“携伴良宵出城去,陆家桥上月如霜”的景况不可能重现于今世。上海的妇女向有“走三桥”之习俗,在“桂樽环饼答秋光,处处氤氲朝斗香”的中秋夜携伴同行,须到三座桥上赏月,还要看水中月穿桥洞,其中学士桥是不可或缺之处,这才逐渐形成“石梁夜月”之佳景,此种悠乎悠哉的闲适意境和传统习俗相融共合的场面,已非驾驶小车穿梭于现代高架桥之间的今人所能想象,也许只可从古装戏中去欣赏那种踱步于青石板桥或抬头赏秋月的扮相了。
“凤楼远眺”亦属同样情况。沪地民众旧有重阳登高之俗,在“题糕醉菊酒新刍”的日子里,“携朋共有龙山兴,海邑龙山是凤楼”。现已荡然无存的丹凤楼,原在小东门外供奉天后的顺济庙内,明嘉靖年间筑城墙后,此楼被移至城头万军台上,在尚无高楼广宇遮蔽人们视野的当时,丹凤楼本身所具有的一定高度,显然成了重阳节里上海人的首选去处。每年端午节时,黄浦江上举办龙舟大赛,丹凤楼自然也是最佳的观赏之地。清季上海贡生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中称:“鼓角声中焕彩游,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丹凤楼在民国拆城风兴起之时,遭到同样的厄运。其旧址上建有大楼,楼旁的马路就叫丹凤路。前些年,丹凤路一带的居民,曾一度伸着脖子等盼着拆迁那鳞次栉比的老式石库门旧屋,目前已经有部分地段已经变化为城市绿地,恐怕很少有人会相信,当年这里居然还是赫赫有名的沪上景观哩。
与上述景观相比,“江皋霁雪”和“龙华晚钟”两景所在地总算硕果仅存,前者指民国初期拆城墙时仍被保留的大境关帝庙,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葺,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扩建为三层杰阁,底层倚城墙,二、三层在城楼上。后有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陈銮为东首新建石坊题“大千胜境”额,遂有“大境”之称。由于城外是空旷田野,遇冬日雪至,放眼望去,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昨夜天公剪鹅毛,北风吹散遍江皋。垆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从李行南的竹枝词中反映的习俗来看,上海人也喜欢登此处城楼,持螯饮热酒,邀友共赏雪,能够列为 “沪城八景”之一,足见当年“江皋霁雪”的景况之盛。尽管大境阁一隅尚残存于今日上海城区,市府还有意拨款修复,而“大境”的名称,从同名的市级重点中学上,也还能让老上海依稀感到几分熟悉和亲切,该学校“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教育战线上栽培大量人才的卓越成就,亦曾在沪上传为佳话。但“江皋霁雪”这一意境悠雅,更多地带有文人闲云野鹤况味的习俗,却因再无白雪蔽野可言,而永久地从人间蒸发了。
后者所发生之地,即沪上天台宗名刹龙华寺,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左右皆有庙会,因此引来远近各地的大量香客。所谓“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来自梵宫的晨钟暮鼓之声,传到朝至夜归、载满善男信女的船上,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龙华庙会至今犹存,千年古刹的钟声,也仍响遏行云,其特殊的穿透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龙华寺从古代的沪城八景之一,转圜为今天新上海的城市景观。
五、南翔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上海嘉定南翔镇好玩的地方:
1、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古猗园距市中心21公里,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2006年,古猗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云翔寺
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目前能见证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如果说历史上的云翔寺曾经蜚声江南,那么复建后的云翔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饮誉沪上和海外。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区的留云寺。现在的寺庙占地15亩,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严谨,共分三进院落,于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
云翔寺以唐风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刚劲雄健,气宇恢宏,简洁大度,淳朴自然。而且这还是一座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庙,在上海地区寺庙建筑中,能将古建形式,民族风格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云翔寺是第一次。
3、五代砖塔
南翔五代砖塔位于嘉定区南翔镇,为南翔寺遗留建筑。在南翔老街报济桥北堍解放街两侧的十字街口,有一对砖塔并峙。这对砖塔古时处于原南翔寺山门旁,如今南翔寺早已毁废,而留下了双塔,乃是这座古镇的历史见证。
4、南翔老街
南翔老街(Old Nanxiang Street)(即市政府公布的双塔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坐落于南翔古镇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4.34万平方米。内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过整修,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粉墙黛瓦、屋舍参差林立,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小桥、流水、花园、长廊、画店各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