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忧劳而逝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葬于紫金山明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扩展资料:

出身布衣

朱元璋,汉族,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1日),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么死的呢?

朱元璋是怎么死的,我归纳了这么几点用来抛砖引玉:

一、朱元璋是个工作狂,自从登基以后这位老人家从来就没有休息过,嗯,即使过年他也是在办公中度过的,他的死也和他不分昼夜的工作劳累有关系。他这么拼到不是第一次当皇帝觉得新鲜,而是要实现自己的心中蓝图,为了这个心中的蓝图,花多少时间工作,杀多少的人他也不会计较。他这样不舍昼夜的为了大明天下工作,到了洪武26年,实现了全国人口六千多万,耕地850多万顷。基本上实现了天下太平,人民安定的局面。这和他几十年超负荷工作是分不开的,连个宰相都不设立的大明朝,自然极大的损耗着这位皇帝的健康。

二、朱元璋对大臣极不信任,凡事都要自己来做。同时,他还轻视大臣达到了历史上的之最,他觉得大臣们都是吃闲饭的, 什么用都没有,不高兴就拉出去一顿打,这还算轻的了,稍微发现点问题就杀头。他经常对大臣是怒气冲冠,这也是有损健康的原因之一。

三、洪武15年,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女人马皇后去世,这让55岁的朱元璋悲痛万分,从此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四、洪武25年,儿子朱标去世。这让已经65岁的朱元璋精神几乎崩溃。要知道在明朝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多就算长寿的人,活65岁的朱重八身体只是勉强维持。

五、洪武26年,也就是儿子去世后的一年,朱元璋就病倒了。虽然后来逐渐恢复了,但也已经看出健康大不如前。就算这样,他每天依然坚持带病工作。

六、洪武31年,朱元璋又病倒了。一开始还算勉强支撑,但到了夏天病情也没见好转,最后死在了南京的西宫。他死了之后没几天,就发布了早已经写好的遗诏,立皇孙朱允炆为帝。

七、不得不最后提一句,朱元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临终之后发布了最后一道命令,那就是让他的嫔妃殉葬。殉葬这个风气早在先秦的时候就被废止,到了明朝又被朱元璋恢复,这个可以见他对女人的自私,想着让这些嫔妃去地下继续服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