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分别在什么部位?请说的具体点如题 谢谢了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扩展资料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

《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丹田词条

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位置在哪?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丹田,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丹田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

锻炼方法

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三、丹田在哪个位置?

在脐後肾前,又名黄庭,由脊椎保护。丹田和其他经脉一样,是具体实物。

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说法: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

扩展资料:

丹田的作用:

1、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督脉属于阳经,故上丹田属阳,是阳气积聚之处,又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思维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之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平衡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机体的储能性效应。

这样,有利于人体修养生息、蓄积精力、发挥潜能,与疾病作斗争,以获健身之效。所以,练功后会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周身舒适。

2、中丹田位于胸部膻中穴处,为气会之所在,在针灸治疗疾病时,所有关系到“气”方面的病症,均取此穴。

凡是属于中气下陷之疾患,如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垂脱、经量过多、气虚哮喘等等,均可以通过意守中丹田而治愈。但在意守中丹田时意念不可过重,要似有似无,以免造成胸闷、胁胀等不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田

四、上丹田 中丹田 下丹田的位置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扩展资料:

1.在说话时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尽可能地撑住肋骨而不使它垮塌。

2.正确的呼吸方法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腹部充气,肋骨向两边扩张,丹田鼓;呼气时:肋骨、小腹收缩。

3.丹田位于肚脐下三寸左右的位置,也就是肚脐下三个手指的位置,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腹。

4.找到共鸣的方法:将嘴竖开到感觉两腮打开的程度,找到打哈欠的感觉,发“MIMA”。不要刻意的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多挑几首高的歌练一下。

5.气沉丹田,用手顶压肚子,但是要保证不陷下去,试着练一下声,练到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就成功了,唱的时候一定要把声音从腹腔里甩出来。

五、丹田的位置

按照道教的说法,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心脏下方两乳之间,而下丹田则在肚脐下小腹部。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的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并且处于一条直线上。

丹田的位置

所谓的丹田是道教在修炼内丹中精气神的时候所用的术语,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位于一条直线上。丹田并不是穴位,而是指的人体部位。

还有就是在中医看来,丹田指的是针灸穴位名,分别是以百会为中心的上丹田,以肚脐为中心的中丹田以及以会阴为中心的下丹田。

再就是气功家们的说法,上丹田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而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包括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

还有就是佛教里关于丹田位置的说法,上丹田在两眉间,中丹田在心窝,而下丹田则在脐下三寸的位置。

所谓的“气沉丹田”就是一种呼吸配合意识的一种呼吸方法,是用深长的呼吸配合下沉的意念,因此产生了呼进去的气体有种下沉的感觉。

一般现在练瑜伽、静坐或打太极拳的时候,常常会用到气沉丹田的方法。气沉丹田不仅可以强身治病,还能促进胃肠肝活动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