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发射的第1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吗?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在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由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和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组成。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宣告我国也进入了太空时代,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继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中国的卫星发展
而在1975年11月26日,我国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三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之后在1990年7月16日,“长征二号” 捆绑式火箭在西昌首次成功发射,为我国发射载人飞船奠定了基础。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后来被命名为“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行了新的一个里程碑。
“神舟” 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1月作出决定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批准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实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以一定规模和短期关怀解决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设空间站,解决大规模、长期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神舟十三号了,相信未来我国的卫星航天工程会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成功的?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8天后(设计寿命为20天),电池耗尽。
在此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其工作寿命。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背景:
1958年,中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组建专门的研究、设计机构,拨出专款,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代号为“581”任务。度过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之后,中国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突破和进展。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该报告计划在1970年至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代号为“651”任务。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
东方红一号(代号:DFH-1),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1965年开始研制工作,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仪器舱为圆柱形,安装在卫星中部。在舱罩与底盘的连接部位装有密封圈,以保证仪器舱的密封。仪器舱底座是卫星的主要承力结构件,也是卫星与运载火箭连接的重要部件。
它既承受卫星自身的重量,在发射过程中,又要承受运载火箭的推力。根据“651”任务总的安排,由中科院化学所负责卫星仪器舱底座和卫星用密封圈的研制。仪器舱底座,采用了当时国内、国外都属先进的复合材料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