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蚂蝗养殖利润和成本

养殖技术

一、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二、药用蚂蟥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 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 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 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三、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二、水蛭的养殖技术知识,水蛭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1、建设饲养池: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作为养殖水蛭的饲养池,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防止水蛭外逃。2、养殖要求:幼水蛭可投放8万条/亩,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亩,池塘底部要放一些树枝和石块,并栽培水草、蒲草等水上植被,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场所。3、日常管理:不可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和化工品,以防污染水源,进入夏季后要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水温过高时会影响到水蛭的生长。

一、水蛭的养殖技术知识

1、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2、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3、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4、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5、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

二、水蛭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1、养殖条件

(1)养殖水蛭的场地应在光照条件良好、能够避风的地方建造,春季、秋季的光照要满足水蛭的生长需求,冬季要做好防寒工作。

(2)养殖场还要根据水蛭的生活习性来建造,既要确保适宜的温度、湿度、水质、光照等条件,又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以增加养殖收益。

2、投放种苗

(1)水蛭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及生长能力,所以养殖后通常能够达到较稳定的产量,同时由于其繁殖期大多集中在6月份,因此春季便可投放种苗。

(2)春季的温度条件较适宜,适合水蛭生长,此时开始养殖通常到了10月份左右便可收获加工。

3、合理投喂

(1)螺肉、浮游生物是水蛭的主要饵料,也可以将各种动物的血肉、内脏作为饵料。

(2)养殖期间还可以投放一些农作物秸秆和普通的田螺,这样能够为水蛭补充天然饵料。

(3)田螺的投放数量不能过多,避免影响到水蛭的生长,比如与水蛭争夺生长空间,使得其繁殖能力下降。

4、日常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所以养殖期间的主要管理工作为调节水质。

(2)野生水蛭对水质的要求不严格,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若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则依然会严重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养殖期间可将水温保持在20-30℃左右,并且水中的溶氧量要适宜。

(4)进入冬季后若气温低于10℃,则水质会停止进食,并钻入土壤中(或树叶下)冬眠,所以冬季要排出池水,覆盖稻草,这样既能为水蛭保温,又能保持泥土的湿润度。

(5)若要带冰越冬,则需适当加深水位,避免池水完全结冰。

三、一亩田养殖水蛭的成本是多少?回报是多少?

养殖水蛭属于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一般来说,一亩地养殖水蛭大约10-20万条,种苗价格随行就市,一般0.2元/条。4个月的饲料费用大约在7000-14000元,场地使用年限一般10年左右,费用在40万元上下。人工费大约2万元,换水的费用600元,药的花费300-400元之间,清洗场地费用在2000-3000元之。养殖水蛭不确定因素太多,投入大风险高,一个不留神就是血本无归,哪怕技术再好,遇到像2014年这样的天气,依然无可奈何。

水蛭被誉为“软黄金”和“水中人参”,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别看它长得非常丑陋且恶心,但是它可是非常值钱的宝贝,新鲜的水蛭每斤售价70-80元,晾晒干后出售,一斤干水蛭售价可达新鲜水蛭的十倍。现市场上水蛭价格清水吊杆小统货在900元,一般统货在930元,优质货在980元;矾水好统货在650-680元之间。

四、养殖水蛭的利润

养殖水蛭的利润要根据你是怎么养殖养殖多长时间。如果你的幼苗是自己繁殖而且各种设备都有了话,这样的利润就非常可观了,成本只有螺蛳和日常的水电费了。如果你是新手,幼苗自己设备全都要自己引进那么利润相对就会低很多。

养殖水蛭的环境特点

水蛭养殖池建造技术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造池,或在房前屋后建池。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使水流动和对流。饲养水蛭的饲料是畜禽的血,易污染水质,因此,水必须是活水。池底下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池内放人水草,可遮阴或食用。最重要的是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

水蛭土沟养殖技术这属大面积成片养殖法。可挖沟或利用旧沟、塘等,筑埂成连沟式养殖。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水沟深60厘米,连成片状。两头分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同样,在底部铺设石块或树枝供栖息。再放入水草遮阴,并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共生,作为天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