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涨停和跌停是什么意思
股票涨停就是指证券交易所规定了每个交易日的涨幅限制,当股票的上涨幅度达到10%的时候就会出现涨停的情况,而st股票的上涨幅度不能超过5%。
股票跌停就是指证券交易所给股票规定了交易日的跌幅限度,股票跌到最大限度的时候,就被称为股票跌停,一般股票下跌幅度不能超过10%,而st股票的跌幅不能超过5%,达到这个跌幅的时候股票就会无法在这个价格卖出了。
股票的上涨和下跌有个幅度的控制。国内为10%,即单日涨幅和跌幅不得超过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10%。例如A股上日收盘价为10元,如果今日该股票上涨1元,或者下跌1元,则达到涨停或者跌停。涨停或者跌停的股票当日则不再继续进行交易,下个交易日才能继续交易。
涨停跌停历史由来: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上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即规定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超过后停止交易。
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的。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
当然,所说的10%是指10%附近.象G广刚上周五就是停在了9.89%.
后来,证监会规定了把连续两年的亏损的企业加上st的帽子后,为了防止这类股票波动过大,又单独规定了st的涨跌幅在5%之间
二、跌停和涨停什么意思
涨停和跌停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规定了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 即规定当日交易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
中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的,旨在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保持市场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的规范化。
拓展资料: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因此,广义上的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狭义上,也是最活跃的证券市场指的是资本证券市场、货币证券市场和商品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资本供求矛盾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市场。证券市场以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方式实现了筹资与投资的对接,有效地化解了资本的供求矛盾和资本结构调整的难题。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证券市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是价值的直接代表,其本质上只是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虽然证券交易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但由于它们是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所以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价值的直接交换场所。
第二,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作为经济权益凭证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券等有价证券,它们本身仅是一定量财产权利的代表,所以,代表着对一定数额财产的所有权或债权以及相关的收益权。证券市场实际上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交换场所。
第三,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既是一定收益权利的代表,同时也是一定风险的代表。有价证券的交换在转让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把该有价证券所特有的风险转让出去。所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也是风险的直接交换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