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机构如何解释?

■国家机构

state organ

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关通常惯称政权机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时也把国家机构形象地称为国家机器。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家机构的规模和国家机关的名称、组织形式、职权以及活动方法各不相同。现代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系统、主要职权和活动原则等,一般都规定在宪法中,成为一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机构必定同国家的本质相适应。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机构,都是剥削阶级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巩固剥削阶级专政的工具。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机构是以国王或其他形式的奴隶主和封建主为首的一套官僚机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机构繁杂,一般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把立法权交由议会行使,行政权交由政府行使,司法权交由法院行使,并相互制衡,以实现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职能。但实际上,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垄断资本集团手中,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政府)来行使。列宁指出,“最能表现这个国家机器特征的有两种机构,即官吏和常备军”(《列宁选集》第3卷,第195页)。特别是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军事官僚机构不断扩大和加强,资产阶级政府的权力也大大加强了。

从奴隶制国家到封建制国家,直至资产阶级国家,都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以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并不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可以沿用旧的国家机器,并不断加强它,使它更加完备,以便为新的剥削阶级国家服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2页)。

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机构,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领导劳动人民镇压剥削阶级反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由国家权力机关(在中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领导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它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这些机关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依靠人民群众,接受人民的监督。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中虽然也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制机关,但同剥削阶级类型国家的这些机关有本质的区别。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任务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国家,因而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构,建立完全新的国家机构。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2页)。列宁解释马克思这一论述时说:“工人阶级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而不只是简单地夺取这个机器”(《列宁选集》第3卷,第202页)。这里所说的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主要是指它的军事官僚机构,是就剥削阶级国家机构压迫劳动人民的实质而言。对于国家机构中的某些经济部门,例如银行和邮局,以及某些形式,例如一些国家机关的名称等,是不需要打碎或废除而可加以利用的,但必须对它们进行改造,割断它们同资产阶级的联系,使它们服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需要。

二、关于国家机构的名词解释提问

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十八大三中全会中确立的)等。国家机构实际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中国的国家机构以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为标准,可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两种,中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等组成。

三、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

按照宪法第三章的规定,中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组成。

从行使职权的性质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国家权力统一原则下的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从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扩展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一系列重要论述。

1、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实际需要,自觉进行机构调整和改革,以利于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整个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统筹进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统筹推进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地方机构、群团组织等的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和系统改革。

5、优化协同高效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着力点我们进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关键是要实现机构职能的优化、协同、高效并存。

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这个目标达到了,该精简的就精简,该加强的就加强,不要为了精简而精简。

6、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机构

四、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

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具体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

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

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

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居民

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3.群众路线的原则

4.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5.责任制原则

五、什么是国家机构?什么是政府机构?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国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而所谓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和官僚机关。狭义的政府机构仅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官僚机关。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机构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国防科工委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安全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铁道部 交通部 信息产业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部 人口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六、谁能简述一下国家机关,国家机构,国家职能,国家政权?

国家机构 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承担着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国家管理的繁重任务。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些主要国家机关构成的统一整体国家机构。

国家职能:国家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国家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关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