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冬奥会的雪哪来的?

北京冬奥会的雪是人造雪。

不同的雪上竞赛项目对雪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有充沛的天然降雪,也需要人工进行再造,所以人工造雪成为创造雪上优质赛道的关键。

而且,人工造雪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上世纪80年代人工造雪技术就开始应用,包括都灵冬奥会、温哥华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以及平昌冬奥会都大量使用人工造雪。

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使用的都是人工造雪。“只是,我们在雪的来源上更加强调‘循环利用’。”北京冬奥会造雪团队中方负责人、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说。

人工造雪后消融的雪水的作用

人工造雪是一个由水变雪的物理过程,雪场的雪消融后,通过蓄水设备将消融雪水积蓄起来,沉积、过滤后可进行再次造雪。而且,由于造雪过程不添加其他添加剂,收集后的消融雪水还可用于景观绿化和农业灌溉,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在雪场用尽量少的水资源造尽量多的优质雪道,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式——储雪,即将冬天的雪储存起来,挨过高温夏天,等到来年冬季再进行使用。

二、冬奥会的雪是人造的吗?

冬奥会的雪是人造的。人造雪在冬奥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公平,公正的保障之一。雪晶体类型单一,性状稳定的人造雪场。便能很好地满足上面的要求。高山滑雪的雪道表面必须保持近似于冰面的结晶状态,这样的雪道硬度大,在运动员高速冲击和转弯的情况下能保证雪道表面相对平整。而且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状态和积雪形状都能保持稳定。

自然雪特征

自然积雪由于孔隙率大,密度低,强度低,无法满足跳台滑雪单板追逐滑雪等项目比赛用雪需求。然而就算用压雪机把雪压实,也不能完全达到理想滑雪竞技标准。这是因为自然积雪底部由于梯温变质,易形成孔隙率高但抗压能力强的凝聚态深霜。这就会在跳台滑雪等高冲击运动中,雪场中出现踏坑和冲击坑,影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