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关于节日起源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和习俗。

春节

春节由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二、汉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汉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1、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春节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4、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正阳节、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已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习俗。

扩展资料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