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半年消费市场回暖可期,各地出台了哪些提振措施?
各地区出台的政策都是不一样,但总的来说只是归结于两个方面向广大群众发放类似的消费券,以及在热点景区实行免门票的政策。
疫情对消费市场有所影响。
疫情对于我国消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毕竟在疫情隔离期间,人们对各个行业的需求量大大下滑。尤其是在我国内部消费市场上而言,以往的普通商品消费需求也大幅度下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需消费已经比不上外需,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政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当前消费市场上颓废的局势,希望通过用这样的政策来刺激消费市场。
各地区发放类似消费券。
消费券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早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有消费券的出现。不过当时大家对于消费券的热衷程度并不是很高,可是随着疫情结束之后。各地政府发挥的消费券金额要远远超过之前,而且经过疫情长时间的肆虐。许多人在工作上都有所失意,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经济来源。而此时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简直就是救星,政府出钱发放消费券替民众买单。一方面是为了救援部分失去工作的人民众,以此来达到扩大消费市场消费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商家,如果连商家都不能够获取到足够的利润。那么整个消费市场以及金融体系将会乱套。
热门景点实行免门票政策。
除了发放消费券以外,一些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旅游城市在热点景区实现了免门票的政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地各个行业都是依附旅游产业而产生的。如果旅游产业遭到了重大打击,那么势力会辐射至其他行业。因此实行免门票的政策,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刺激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旅游业渐复苏 全球共话加速回暖良策
有望迎来行业复苏
由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WTCF)牵头编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 旅游 业复苏与振兴行动指南》5日在此次服贸会上发布,该报告指出,随着前期各国对 旅游 业紧急救市初显成效,在当前疫情逐步退却的情况下,全球 旅游 业有望迎来阶段性复苏,并且行业未来会因更注重卫生安全、结合数字化而得到重塑。
该报告通过对阿根廷、中国、摩洛哥、西班牙、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和巴塞罗那、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卡萨布兰卡、洛杉矶和撒马尔罕六个城市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各国已逐步放松疫情遏制措施,疫情响应工作重点也逐步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这个阶段的 旅游 业支持重点应放在促进游客流动,恢复 旅游 业运营,以及从业人员重启工作等方面。”
报告特别提醒 旅游 业复苏需要循序渐进,指出各国政府应意识到 旅游 业的复苏是一个分阶段渐进的过程,且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旅游 业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能否确保旅行的卫生与安全。各国政府需要与各种行业协会和组织、企业合作施行一些新的安全、卫生、测试标准和流程,保持社交距离并且实施必要的清洁和卫生标准,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并恢复旅行者的信心。”
报告还呼吁继续通过刺激旅行需求促进行业复苏。“各国政府首先通过逐渐解除国内旅行限制来刺激国内游的恢复。各国还采取其他措施,如 旅游 优惠券、补贴等形式,开发本地市场,刺激国内 旅游 需求。”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报告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提供了一个机遇让各国政府反思如何使 旅游 业发展更加可持续、更加具有弹性。“政府应积极通过政策干预解决 旅游 业的各种结构性问题,防止再次出现 旅游 管理问题(如游客过多等)。各国还应不断开展创新和改革,助力行业重启,如鼓励采取新的业务流程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部门间相互协作、调整 旅游 服务的方式等以响应行业变化。”
全球合作诉求提高
旅游 业涵盖的相关产业是服务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尽快摆脱疫情冲击,全球多国借此次服贸会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加快复苏。
此次参展阵容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各国 旅游 业者参展积极。据了解,此次 旅游 服务专题展厅有来自德国、俄罗斯、波兰、瑞士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 旅游 行业代表性机构、企业及国际买家参展,算上线上参展的代表总计约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家参展商。此次会议期间,国际参展商和买家的占比达到35%。
联合国世界 旅游 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罗利卡什维利为本届大会发表视频讲话时称,此次大会的举办恰逢全球 旅游 业复苏的关键时刻,所有国家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次大会旨在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提振世界 旅游 业发展的信心。
“怀着对疫后重建工作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世界 旅游 组织携手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和其他国际 旅游 组织共同举办本次大会。城市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为 旅游 注入文化、 美食 等元素,还体现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此外, 旅游 还创造了很多机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需要加强合作,强化安全防范,使用创新技术。”
俄罗斯“世界无国界” 旅游 协会驻北京首席代表福尔科在会上向中国游客推介俄罗斯冬季 旅游 。
参加线上交流的马来西亚入境 旅游 协会署理会长梁伟虹表示,“服贸会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即使在 旅游 服务中,也涉及了文化等诸多领域,展览的内容很充实。”她说。
经过观察,梁伟虹确定了一些接洽的对象。除了打算与一些 旅游 业的同行接触、交流应对疫情影响的经验外,她计划与大数据等一些今后可能影响 旅游 业发展行业的企业联系,了解国内新业态的发展,为未来合作打下基础。
中国起到示范效应
波罗利卡什维利在发言中表示,这次疫情还导致 旅游 业发展停滞,工作岗位大量减少,但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经济正逐步重启,旅行限制的解除也给中国国内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希望。
文化和 旅游 部部长胡和平在会上表示,政府应加强统筹、重点帮扶。 旅游 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各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利用各部门的资源、推出综合性举措,帮助 旅游 企业渡过难关。对旅行社、航空企业、 旅游 饭店等业态,应给予重点帮扶,以维系良好的产业生态。”
他还说,企业应危中求机、蓄力储能。“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注重加强能力建设,谋划发展思路,研发新产品、 探索 新模式。同时,根据疫情的变化,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恢复 旅游 市场。特别是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慧 旅游 ,推进预约、限量、错峰出游,提升 旅游 的发展质量。”
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论坛上表示,要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风险, 旅游 城市应积极建立疫情防控信息的快速收集反馈机制,实施严格的筛查和管控措施,推广便捷高效的个人 健康 安全信息共享系统,推出更多安全便捷的边境检测措施。
三、我国多地旅游业加快复苏回暖,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旅游业复苏呢?
国家可以从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旅行社可承接政府项目,这三方面来帮助旅游业复苏。
一、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在2022年,继续实行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实行80%的暂退率,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增加临时暂退率。同时,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扩大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范围。
二、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
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地方金融重点扶持产业,引导银行合理扩大旅游产业的有效信贷供应,丰富旅游金融支持方式,不断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
鼓励符合条件和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演艺等,加强普惠金融的扶持。要充分利用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的优势,构建旅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银行对创业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主题民宿等个人经营企业进行小额信贷。
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下调新发贷款利率,对因疫情而陷入经营困境的旅行社,要积极争取优惠。鼓励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发行公司信贷债券,扩大旅行社的资金来源。
三、旅行社可承接政府项目
鼓励各机关、事业单位将工会、会展等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交给旅行社,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合理确定预付款比例,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旅行社支付资金。
扶持星级旅游饭店、星级旅游民宿等旅游企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在严格遵守财政拨款限额制度的基础上,保证有关单位有权参加政府采购。
四、旅游业回暖:抓住机会迅速复苏
这一轮疫情,对经济还是有重要的影响。疫情三年,最受打击的行业肯定少不了 旅游 业。从2019的巅峰,到现如今的萧条,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等 旅游 从业者,一直在寻找 旅游 的出路,或者在等待疫情的转机。
疫情并没有挡住人们对 旅游 的向往和期盼,行业自我的改变和政策的支持, 旅游 业正在慢慢迎来转机。
一、市场逐渐回暖
疫情之下,旅行社、景区、酒店、 旅游 企业等失去稳定的客流,面临着经营上的更多不确定性。对于热爱 旅游 的人们来说,没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剩下 旅游 “重启”前的漫长等待。
断断续续的疫情,让人们的刚出国 旅游 基本停滞,国内远途 旅游 也大受影响,但中间几次 旅游 的小爆发,都得益于短途 旅游 。比如前段时间火爆的周边游和营地度假,就给 旅游 业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以来,各地疫情反复, 旅游 市场明显比去年冷清。根据文旅部数据,端午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国内 旅游 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但已经整体比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有所恢复。根据携程发布的《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端午假期总订单量相较清明假期增长超三成,酒店和门票预订量较清明假期增长两位数,国内跨省团队游在跟团游业务中的占比接近80%,比清明假期增长超过20%。 旅游 从业者普遍认为, 旅游 市场已经出现“回暖信号”。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随着暑期的来临,学生毕业游、避暑游、亲子游市场也将迎来一波上涨。途牛 旅游 网发布的《2022暑期出游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假,随着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人们的出游天数、行程距离显著延长,长线游、跟团游等迎来预订热潮。
近日,各地纷纷推出针对暑期的乡村休闲、亲子研学等方面的 旅游 线路,发放景区免门票、降价促销等 旅游 惠民“大礼包”,进一步鼓励 旅游 消费。浙江、云南、山东、湖北等多省市在6月份陆续推出 旅游 消费券,贵州黄果树瀑布、陕西华山、厦门鼓浪屿等知名景区相继宣布对游客免费。
各地旅行社以及 旅游 平台也积极着手布局暑期游产品。携程于6月中旬推出夏日畅游节,推出明星内容“种草”旅行话题、与 游戏 IP跨界联动。飞猪旅行方面表示,在“6·18”期间,推出了乐园、博物馆、房车、邮轮以及露营相关的套餐产品。这些新举措和新产品将进一步释放 旅游 消费潜力。
免费的背后是客流量的困境,通过免费吸引更多游客,争取在二消中把门票赚回来,这也许是众多景区背后的真实想法。而对于 旅游 而言,二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助推 旅游 快速成长,摆脱对门票的依赖,从而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
二、行业调整
经历三年的折腾, 旅游 行业可谓大浪淘沙,改行的导游遍地皆是,而通过直播、新媒体继续在 旅游 行业坚持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步 探索 出路。另一方面, 旅游 行业也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三年疫情, 旅游 专业的学生锐减,专业人才的缺失, 旅游 行业雪上加霜。
互联网的赋能,也给 旅游 行业带来新思路。近期,景区、导游、 旅游 平台纷纷 探索 线上经营,学习直播、制作短视频,开启了“云” 旅游 “种草”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导游们带着游客游览山河湖海、讲解人文知识、欣赏演出,在线上“组团”,帮粉丝订票、订车,为线下 旅游 “引流”。线上线下 旅游 的结合带来了盈利模式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也将成为一场新的考验。
三、政策助力 旅游 企业渡过难关
“前不久,旅行社领取了一笔暂退的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这样‘真金白银’的纾困举措来得很及时,帮助我们重拾信心、渡过难关。”河南悠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鑫说,在去年旅行社收到了暂退的80%比例的质保金后,他们及时发放了员工工资,支付了租金等各项开支。今年,旅行社质保金暂退比例提升至100%,这进一步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也为他们推出暑假 旅游 新产品增添了底气。
今年4月,文化和 旅游 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质保金暂退比例从80%提升至100%。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 旅游 业纾困发展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等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 旅游 业纾困政策单列7条,其中就包括暂退质保金政策,以及缓缴保险费、加强金融支持等。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专门指出,落实好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这些政策为不少文旅企业缓解了当前的困难,助力其有序复工开放,促进了 旅游 业恢复发展。
“这些政策为进一步激发 旅游 消费活动创造了更好条件。”南开大学现代 旅游 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指出,“各地还推出针对文旅企业的精准有力的金融政策,为企业稳定资金链条,强化‘疫中生存’能力,维持基本服务功能,稳住 旅游 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 旅游 就业,保护 旅游 服务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用好政策帮扶工具包的同时,中小 旅游 企业也可以依托平台型 旅游 企业在资源整合、产品打包、标准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链自救拓宽收益和变现的渠道。”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说,近两年,携程平台通过产品创新的方式助力商家纾困减负、提质增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企业自我发力,才是脱困关键
前面更多的是市场的概况,整体来看,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 旅游 市场在逐步复苏。但整体市场的复苏不等于单个景区某个 旅游 公司的复苏,趋于谨慎的内卷,让行业很难迅速恢复。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1
更新项目
疫情期间,众多的展陈形式和项目大放异彩,元宇宙、沉浸式光影体验大为火爆。但我们认为企业不应盲目上这种网红级别的项目,而应该苦炼内功,从自身的IP出发,紧密围绕主题讲好IP故事,更新项目的核心不是更新展陈形式,而是提升灵魂。只有引入新IP或致力于将已有IP与最新的展陈形式融合,打造有灵魂的精彩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
2
发掘人才
缺人将会是行业的重要难题,根据国外 旅游 行业疫后的现状, 旅游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缺口,此前的 旅游 从业人员在别的行业找到了更稳定更合适的工作,他们回归行业的意愿逐渐变淡。国内的疫情基本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各大景区也纷纷重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 旅游 行业也有可能面临缺人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运营方式,发掘 旅游 人才,抓住行业机遇,尽快恢复经营。
3
合理安排 旅游 ,做好防控措施
疫情过后,大家 旅游 的心态可能会有所改变,旅行社应当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适时作出游线更改,合理安排 旅游 景点。疫情之后,游客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风景和沉浸式 旅游 ,当然,狂欢释放型项目也有望爆发。同时,疫情依然有爆发的风险,在组织游客 旅游 参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文章改编自光明日报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 旅游 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