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景区的物价比一般地方的高?

景区的消费者大多都是一次性的,所以这些商家根本不考虑用价格和口味留住这些客户,所以在价格方面他们就会标价很高,并且他们都知道这些景区的人都是从外地过来的,即使很贵也会买单

一、景区大多比较偏远,不得不在景区里面吃,商家就会涨价。

我们平时出去旅游的时候都知道,这些旅游景区大多都比较偏远,因为旅游景区的面积比较大,所以都会远离市中心。大家去旅游景区玩的时候大多都会在那里呆上半天或者一天,在自己饿了的时候也必须在旅游景点里面吃。大部分人不会带很多的食物去旅游景点玩,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很有负担,所以他们会选择在旅游景区吃饭,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能出去吃饭,所以这些商家才会共同涨价,让这些游客们不得不吃。

二、景区里面的租金过高,商家只能提高售价。

景区里面的租金要远远高过于外面的商店租金,所以这些商家为了赚钱,也会把自己的价格提高。这些旅游景点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人数是非常多的,所以这些商家觉得在旅游景点里面卖吃的一定赚钱,他们才会纷纷去这些景点租摊位或者租商店。这些旅游景点就会在这个时期提高价格让这些人入驻,所以这些商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点,他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价,这样才能够赚钱。

三、商家往往都有两个价格,对外地人的价格更高。

这些旅游景区的商家往往都有两个价格,他们在面对本地人的时候,价格就是本地人能够接受的,和我们普通的商店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他们发现我们是游客的时候,他们就会拿出一个很高的价格卖给我们,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作为外地人,不懂得当地的物价,所以不管他们说多少钱,我们都会买单。有很多旅游景区都需要门票才能够进入,大家既然花费了那么高的门票价格,也不在意这些吃的价格了,所以这些商家会不停的在景区内涨价。

这些景区的物品大多都是从城市运输过来的,所以在这个期间也产生了运输费用,景区里面的员工工资也会稍高于外界,这些都在老板的考虑范围,老板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点,最终的卖价也要比外界贵很多,对于一些知名的旅游景点,里面的商品可能更贵。

二、为什么景区的东西都那么贵

经常出门玩的朋友肯定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平时只要2块钱的矿泉水,在景区可以卖到5-6块,觉得贵的同时,又想不通为什么会这么贵。那么,为什么景区的东西会比外面的贵出2-3倍呢?

因为旅游景点外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旅游景点内是垄断啊。

在旅游景点外,平时我们居住的地方,那么多商家,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自由竞争,更何况现在已经是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但是在景点内,商家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垄断。

这也与消费对象有关,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去买水,你觉得这家店卖的贵,以后就不会在这里买了,你会选择去别的大超市买,更便宜。那这家店来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自然这家店也会把价格降下来。

可是旅游景点的消费对象是游客,基本上游客来这个景点也就一次吧,那游客当然不熟悉这里的物价,也不知道这里哪家店便宜,哪家店贵,反正在这个景点买水也就一两次的事情,店家当然可以把价格提高,因为大多数游客只会来一次。况且,在旅游景点,对于游客来说,总要喝水吧,不然就自己带水喝,要不然就一定要去买水了。水对于他们来说,算是一种必需品吧,必需品的价格是刚性的,不管价格有多高,它的需求量总是一定的。

更何况,旅游景点的租金多贵啊,不卖贵点,怎么赚回这个租金成本。景区内的店家就会统一把价格提高,即使景区内有家店的价格是低的,但是游客大多数是第一次来,他们怎么知道哪家店价格低呢,当时是看哪家店比较近,就在哪家店买了,这样一来,价格卖得低的店家自然也会把价格提上去了。像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应该是属于商家的租金比较贵吧。一般来说,销售对象都是游客,对于游客来说,旅游景点的东西贵,大家应该都是心知肚明的。

另外一个是因为交通或者说环境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的商品来之不易,且量不多,比如黄山上的矿泉水,怎么能叫他们价格低下来呢,这些都是挑夫辛辛苦苦挑上来的,这些人工费都是算在里面的,在这样的景点,基本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

不仅是中国的旅游景点是这样,国外的一些景点也是这样啊,可能没有国内那么夸张吧,国外的景点是分旺季和淡季的,旺季的时候,吃的住的玩的都会贵一些,淡季价格就会便宜一些。

所以出门在外,不要不查攻略随意消费啊,因为惊吓总是多于惊喜的。

这是之前在维也纳街头买的冰淇淋,其实分量不多,味道是不错的,但是价格也挺贵的,虽然这是维也纳街头,不是什么旅游景点。可能因为来往的游客比较多的原因,大多数来买的都是游客,所以这个冰淇淋的价格也很贵。国外大多数自然风景是不需要门票的,但是它周围卖的一些东西也是比较贵的。

我们出门在外,其实哪些地方的东西贵,心里是大概有一些谱的,比如景区和车站周围的的东西,价格会相对高一些,而且还不保证质量,所以出门在外,多长一个心眼还是必要的。

三、景区的东西凭什么那么贵呢?

景区内的东西比景区外的贵很多,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所有的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越稀缺,那价格自然就会越高。在景区里,卖东西的商店有限,卖的商品总量自然也很少,因此,如果你想要这个商品,自然需要花费更多的价格才行。

2、越被垄断的商品,价格肯定就越贵,而越有竞争对象的商品,价格就会越便宜。在景区里,商店没有几个竞争对手,因此他们有商品的定价权,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不管怎么定价,还是会有人愿意够买。所以他们在定价的时候,就会选择最高价来设定,没有谁会不愿意赚更多的钱。

3、景区里店铺的租金比较高,因此运营成本会比景区外的高很多,如果不把商品的价格往上提,那根本就无法覆盖这些运营成本,更不用说有什么利润可言了。这也是景区内的东西比较贵的一个原因。

4、有些纪念品本来价格不高,但是被打上了该景点的logo,那价格就会成倍增长,已不能用它的制作成本来衡量了,因为它多了很多的无形资产。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材料的两件衣服,一件没有商标,而另一件打上了知名服装企业的商标后,价格就会天差地别的原因了。

四、为什么旅游景点收费都那么贵?

国庆节长假刚过,大家应该都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中缓过劲来,但是中国人在长假中的消费能力也真是让世界震惊,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3.9%。国庆前四天为出行高峰期,日均出行人次都在1亿以上,人均每日消费在900元以上。假日前四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61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13.6%。

与此同时,根据网易的测算,国内游客在门票上的开支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例高达21.92%,排在交通、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开支的前面,远高于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全球门票支出占旅游消费总支出7%的均值,为什么中国的门票这么贵?门票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一、中国门票这么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数据,在所有5A级景区中,有近一半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有近10%票价在200元以上,仅有12家5A景区免费对公众开放。

早在2005年就有学者做过统计,发现中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门票价格相当于人均GDP的1%,而美国为0.05%,加拿大为0.02%,韩国为0.01%,日本的占比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算下来中国相对门票水平至少是国外的20倍。

看到这一组数据,相信很多朋友的心和钱包都在滴血,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中国的门票价格这么高是怎么形成的?

从世界上来看,风景区特别是自然风景区,作为大自然给人类的遗产,从其所有权来说是归全体国民所共有的,基于这样的理解,大部分国家都将旅游景区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一部分的,所以景区的门票收入基本上也都是用于维持景区内部的自我运作这一目的,所以门票价格也就不会很高,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国际上的门票普遍都不高的原因。

再回归到我们中国,中国景区的门票其实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的景区门票都是象征性的,据可查数据显示,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北京景区门票只有象征性的0.05元-0.1元,1987年的时候即使是故宫的门票也仅仅0.1元一张。但是,九十年代之后旅游景区开始分级管理,国家物价局保留了对国家级景区的门票价格管理,一般景区的门票价格则交给地方自我决定。到了2000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出台了《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不再对商业景区的门票价格进行管理,对非商业景区的门票价格则进行政府指导价,结果引发了中国景区门票的上涨风潮。

这个逻辑就是:原先中国景区都是吃国家饭的,由国家给景区进行拨款,但是现在国家不再管理景区了,自然也会降低对于景区的拨款,景区要自负盈亏了,那么收取门票就成了景区赚钱最好的办法。

二、景区高价门票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前面只是解释了景区现在的门票管理是怎么下放的,但是景区的高价门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风景区资源具有极大的稀缺性。

风景区是属于社会的稀缺资源,自然景区拥有着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特点,这样就导致了景区在对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存在着极强的垄断地位。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人问了,中国地大物博难道景区就是这么的稀缺吗?

这个还真的别不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高举全球第三,但是教科文组织的另外一项统计中,中国的人均遗产地系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遗产地总数和人口的数量比重,中国就排在了倒数第三,也就是比我们的老邻居印度稍微好点而已。这样的极度稀缺性,导致了门票的垄断性定价地位,也就是我们经济学上所说的价格低弹性,由于相对稀缺的旅游资源导致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去旅游的话,我们都找不到可以替代去的地方,所以垄断就可以形成垄断高价,而消费者也只能被迫接受门票的高价。

其次,极度井喷的旅游需求。

随着大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消费品,对于大家的需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假期度假来说。根据美世咨询对于62个国家的带薪休假统计数据,中国人的带薪休假位列全球倒数第四位,带薪休假的极度稀缺导致了中国人本就可怜的假期显得异常拥挤,对于严重缺假的中国人来说,黄金周是自己稀少到极致的资源,大家不是不知道黄金周出游人数多,拥挤而且昂贵,但是除了黄金周我们还有出游的时间吗?所以,这个时候景区就能够祭起涨价的大旗了,美其名曰为了控制景区的人数,对于景区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已经不远千里前来度假旅行了,那么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金钱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在这种沉默成本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会愿意因为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我就不去景区,否则我们过来旅游干嘛?这样的消费心理,也就让景区的经营者在门票价格上有恃无恐,他们相信无论你的消费者如何抱怨,到时候你们还是会乖乖的挤破景区大门。

第三,风景区的逆向选择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多数人消费者到景区游玩都是第一次或者少数几次,这样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消费者对于景区内部有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消费者无法判断景区门票价格是否合理,也不知道在景区旅游会不会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所以对于景区经营者来说,他们有实力进一步掌控对于景区的信息优势,从而引发了风景区的逆向选择问题。一般消费者在付出了高昂的景区门票之后,进门却发现景区里面还有景区套景区的现象,像缆车费、小景点费等各种收费项目层出不穷,往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额外的费用。

风景区的高票价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明显的经济学现象,大家不妨在留言区讨论一下,你国庆出去玩了吗?你花了多少钱买门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