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工业品消费相比,旅游消费有哪些特征?
与一般工业品消费相比,旅游消费的特征有:
一,旅游消费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它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如发展,享乐,生存等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同时旅游消费对各行业有带动作用。
二,旅游消费是主要以服务为主的消费,它可以是有形消费也可以是无形消费,包含着吃喝玩乐多方面。
三,旅游消费和旅游业以及旅游产品一样,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旅游消费必须要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才能产生,它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必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上才能产生。
四,旅游消费具有不了重复性和较大弹性,如果要想享受一样的东西必须重复购买。旅游消费的弹性大表现为各种和旅游有关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旅游消费。
旅游业的特点有哪些?
旅游业的特点有1、主要资源的政府所有。2、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3、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性与旅游项目的区域依赖性。4、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5、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6、异地预先销售与本地现场消费的结构。7、资源的独特性不等于产品的独特性。
8、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且随时代变化。9、自助化趋势与深度服务化趋势同时并存。10、可进入性门槛与可持续性要求都越来越高。
旅游业介绍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
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研究的需要一个学科的研究首先要求对这一个学科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定义的限制下建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实践的需要度量旅游经济活动对地方、国家和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要求有统一的口径。因此建立地区之间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得到这些数据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论述旅游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而旅游也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首选。如何抓住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动机及其特征,对于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这便是本文选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特殊的旅游动机、特征及偏好等,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消费行为;旅游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同学或者朋友外出旅游,12.3%同学在寒假和家人一起旅游。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其特点,进而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消费需求的特点
1指向性
旅游需求的指向性包括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和旅游需求的地域指向性。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是指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旅游需求的地域指向性是指旅游需求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冷热性。
2整体性
旅游需求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具有多面性或系列性,即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3敏感性
旅游需求的敏感性是指人们对出游环境发生变化所做出的敏感反应,这种环境变化既包政治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经济环境。
4多样性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是指人们在旅游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时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旅游消费的作用是什么
(1)
旅游最直接最具特色的是其消费的特征。从供求角度来看,旅游业表现为在供需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偏斜结构,即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对需求的拓展和组织,其根本特征是一个以市场为中介,对旅游需求和供给要素进行再组织的过程。因此对于旅游经济特征的把握不能从一般产业的供需等式中寻找,而要在供需不对称的偏斜结构中去寻找,从市场需求的作用过程来认知旅游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巨大的旅游消费,这从历年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就可得以证明。因此有必要对旅游消费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一、重新认识旅游消费的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发展旅游业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寄予厚望,许多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来培植,而且在有的省市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云南、海南、西安、桂林等地,因此应站在产业的高度来评价旅游消费的作用。
1.旅游消费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和通讯业等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而且作为先导产业,还能间接影响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旅游业是关联度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产业。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工业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可以扩大1.36倍,就业可以扩大0.79倍,投资可以扩大0.25倍。在发展中国家其作用相对更高一些,分别可以扩大3.7倍、2.7倍、0.9倍、0.9倍。1998年我国旅游收入3438.60 亿元,照此测算,其中旅游业对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间接贡献达9312.6亿元和4676.5亿元。
3.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安定。一般说来,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其他行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随着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更多的从业人员将加盟旅游业。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安排就业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经济部门低36.3%,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 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发展旅游消费,大大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社会安定。
4.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旅游活动衍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的流动,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趋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经济增长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旅游消费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推动。这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而经济增长作为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量的增加,就其本身来说,实际上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一般地说,经济增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条件。
1.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的高低与旅游消费具有密切的关系。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人均GNP超过300美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当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时, 就会产生洲内跨国旅游的欲望,当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时,就会产生洲际旅游的欲望。二战后, 一些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GNP迅速增加, 居民手中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同时也不断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就为旅游消费创造了前提条件,我国近几年国内旅游、东南亚、港澳等区域性国际旅游方兴未艾,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良好表征。
2.增加居民的闲暇时间。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公务时间缩短,家务劳动减轻,娱乐、休闲等闲暇时间延长,每周五工作制不仅在许多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现实,带薪休假制度亦在许多国家推行,为家庭旅游消费提供了可能,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青睐。
3.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交通与通讯手段的日益完善,地球空间相对缩小,世界各地间的距离相对缩短。海、陆、空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使旅行成本下降,旅游消费质量提高。近几十年来,通讯技术发展迅速,现在,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可以进行直接的、可视的、便捷的联系,这进一步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中的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呈饱和状态,物质享受基本上得到满足,相应的精神文明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必然逐渐上升。旅游消费作为精神生活和生活享受的组成部分,作为增加知识的源泉,也就随着人们的消费结构的改变而得以迅速发展。
正因为经济增长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旅游消费在近几十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据统计,1960年国际旅游市场仅有69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仅有68.67亿美元,经过36年的发展,到1996 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5.92亿人次,世界旅游收入达到4231亿美元。
三、提高旅游消费质量,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政策探讨
1.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旅游消费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不应相互割裂。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之间应该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具有完善功能和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体系从旅游投资体系的建设、旅游信息传输体系的完善、旅游咨询体系的健全、旅游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样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才能发展和完善,进而才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2.对旅游消费主体而言,决定旅游消费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是有钱,二是有闲”。目前对国内市场来说,耐用消费品已趋于饱和状态,人们的旅游动机和需求日益旺盛,这就要合理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旅游消费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人们进行旅游消费,如大连市出台的旅游信贷,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关于有闲,就要制定相应的休假制度,如作为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旅游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增长员工的见识等。
3.对旅游消费客体而言,即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均是旅游消费的客休所在,这些环节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每个环节的服务总量均受制于旅游客流量,因此对一地旅游消费客体而言,其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间应有一个合理的“量”的比例关系。就每个环节内部系统而言,也存在一个内部档次结构和“量”的比例关系。一地的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上述“量”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发展是否协调至关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就应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方面通过研究当地的优势和不足,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信息的发布和咨询,引导投资的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限制措施,对各环节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控。
旅游消费具有哪些特征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也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