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有哪些影响?

1.对旅游消费者感知的影响

文化背景的不同会使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对象的感觉和知觉出现差异例如,受儒家、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游客在游览自然景观时更容易“寄情于山水”,将自然景观人格化;而西方游客外倾性的性格使得他们在面对自然景观时,更容易用探索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并通过全身心投入刺激、激烈的旅游活动来寻求自然景观的形式美和现实美。

2.对旅游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

文化背景的差异会使旅游消费者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例如,中华民族在消费性格上重积蓄、重计划,在消费上重实际、重耐用;在审美情趣上喜欢比较含蓄、柔和的色调,追求庄重大方,要在朴素中显出典雅;在社交上,习惯于保持低调,和别人保持一致,不愿独处、离群,求同心理较强,旅游消费容易受群体影响,形成从众消费效应。而西方人习惯于推理分析,消费上强调个人权利与价值,乐于保持自己独立的形象,优先考虑自己的意见。

3.对旅游消费者情绪情感的影响

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旅游消费者在面对旅游对象时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情感。例如,西方旅游者对“13”“星期五”这些字眼比较忌讳,如果在旅游活动中出现类似字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又如,中国旅游消费者喜欢数字“6”“8”,暗含“顺利”“发财”之意,在旅游活动中如出现上述数字,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情绪情感。

4.对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态度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的心理倾向。例如,在旅游活动中,旅游消费者对异域饮食文化的认知往往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对异域饮食的不同态度。又如,马来西亚航空MH370事件后,中国游客赴马来西亚旅行意愿大幅下降,体现了旅游者处在基本生命安全必须得到有效保障的社会规范认知中。

二、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如下: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原因,它包括旅游消费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有动机过程、感知过程、学习过程、态度过程和个性因素。

旅游消费者都是社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收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外部环境的刺激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于旅游经营企业的直接营销刺激,这些刺激是商业性的,目的性强、针对性强,是旅游经营者所能控制的,这些刺激往往随旅游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影响。

另一来时来自消费者的参照群体。从微观角度来看的参照群体主要有家庭、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从宏观角度来看的参照群体来自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文化圈。

简介:

消费者行为在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

三、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旅游者的行为包括决策行为、时间—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心理行为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作出决定,这个过程称为旅游决策行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

出游时间的选择是旅游者重要的时间行为规律。一般来讲,旅游者个体出游时只会考虑个人(或者自己家庭)的闲暇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假期

旅游者空间行为个体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选择

旅游者消费行为实际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者)行为,具体而言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购物行为。

欧美旅游者。欧美各国的传统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东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使我国对欧美旅游者具有强大吸引力。欧美旅游者来我国的主要目的是欣赏我国几千年的文化

四、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1)社会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题、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2)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广泛、最深刻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各阶层和家庭,进而通过个人和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考群体等影响消费者行为。 (3)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使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对商品的选择标准。 (4)社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决定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培养消费者的习惯。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消费者购物的内容和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 (5)社会文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思想等,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的表现有哪些?

文化是一个社会在漫长的时间发展过程中,关于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方面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精神。而中西方因为诞生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社会生产方式不同,最终形成了不一样的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又引起了两个国家消费观念的不同。中国崇尚儒学,也将儒学中勤俭持家的观念贯彻到底,而西方国家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蒙,所以生活态度篇自由乐观,因而会提前消费。

一、儒学中的勤俭持家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流传了2000多年,已经成为人类潜移默化认可的思想观念。而儒学中勤俭持家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思想观念反映了人们保守理性的消费行为。根据自己的实际购买力去消费,不要大手大脚随意花钱。因为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如果把钱提前消费了,遇到特殊情况就没有经济来源了。所以中国人购买商品之前总会反复衡量,多方比较才会去买。

二、西方的超前消费

西方社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宗教的严格控制,思想发展压抑。最终导致爆发文艺复兴,所以西方人更喜欢追求自由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享受当下不惧未来。而这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面就是超前消费,他们花钱的时候不会考虑未来日子怎么样,而是考虑当下想不想要,心里开不开心。所以西方人消费比较随意,看心情为主。不会考虑把钱花了未来日子没有钱用该怎么解决,而且他们坚信未来只会更好。

三、文化引发不同

中西方消费行为的不同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文化不同。但是我更倾向于中国保守的消费观,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观念肯定是正确的。就像疫情期间,很多提前消费的人因为没有工作而被迫负债导致信用危机,是非常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