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体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
开发体育旅游的目的:
体育旅游通过休闲活动与不同成长背景但年龄相仿的朋友交流互动、彼此学习,以期在多元、异质的文化中促进各自的自我认识与成长、拓展国际视野与文化关怀,从而获得提高。
开发体育旅游的意义:
1、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比较传统旅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其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
2、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再交流。
更多关于开发体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二、怎样理解体育旅游经济?
体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为体育的进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与促进关系。随着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动化、电脑化生产方式的运用,从而减少了劳动时间与强度,使人们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多。因此,余暇体育、户外运动、娱乐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
首先,可以推动运动器材、服装、饮料、药物等行业的发展,
第二,在新的经济时期,健康的体育作为人类生存的机会进入市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使健康已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促使人们投入到体育的市场之中。
第三,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大、中型国际、国内比赛的增加,需要建设大中小型不同标准的体育设施;带动交通、邮电、旅游、商业、饮食娱乐服务业的发展;电视转播权、门票、体育彩票、邮票、纪念币、印刷宣传器以及广告等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从而开辟了广阔的体育市场。
伴随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表现出鲜明的商业化倾向,奥运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84年洛杉矶奥运会,增加2.5万个就业机会,增加收入32.9亿美元,获得盈利2.25亿美元;88年汉城奥运会,增加3.4万个就业机会,盈利3亿美元;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增加收入51亿美元,盈利1000万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总收入17.56亿美元;预计北京因2008年奥运会每年GDP将增加0.3%,奥运会8年累计贡献1.38万亿人民币。
三、体育旅游的需求特点有什么??
1、体育旅游市场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型复合市场,它把消费者的旅游观光和体育健身,娱乐等多个层次的休闲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旅游者在同一时间内享受多重的服务内容.
体育旅游市场的客体包括体育旅游的项目及其内容
体育旅游市场的主体包括旅行社,旅游景点经营公司以及旅游者2、二、体育旅游的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观光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之间关系的总和。
类型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是人们关于某些对象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使每一类相对于其他类都具有确定的地位。也可以这样说,就是指在准确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属性的同时,找出哪些事物是具有共同的、显著的特征,哪些事物不具有共同的、显著的特征,然后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按照上面的分析,体育旅游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即观光型体育旅游、竞赛型体育旅游、度假型体育旅游、健身娱乐型体育旅游和拓展型体育旅游。
四、体育和旅游的关系
体育产业是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旅游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总体来看,休闲是时间的视角,即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旅游是空间的视角,即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异地,陶冶身心的一种行为;体育是活动方式的视角,即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这其中,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需大力发展的五大幸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通过产业融合所形成的体育旅游业态,成为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
从产业角度来看,“旅游+体育”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寻找开发体育旅游的切入点,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可以概括为旅游者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探险、体育购物、体育观赏、体育考古、体育会议、体育保健及康复等内容。“体育+旅游”模式是指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提高组织规格,吸引更多的观摩者,以提高举办地的对外影响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要加强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
根据体育旅游相关组织公布的信息,全球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印发的 《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旅游需求的旺盛,既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进步的表现,也是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越来越多百姓参与健身体验型旅游,必将促进体育和旅游的深入融合,带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是居民将一部分闲暇时间用于前往异地从事身体运动;从旅游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产品;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大体与时下热门的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体育业界和旅游业界的关注。
体育与旅游关系密切,体育与旅游的共荣共兴并非生拉硬扯,而是现实的需要。
其一,体育、旅游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过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多是国家号召的话,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体育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生活内容中的重要选项。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体育和旅游对应的主要是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需要。这也就意味着,经济社会越发展,体育和旅游发展潜力越大。
其二,体育、旅游都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扩内需、促消费的任务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之后如何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是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体育和旅游对应着新兴消费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体育和旅游都不同程度存在经济不景气时销量上升的“口红效应”。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二者的分量自然会不断加重。
其三,体育、旅游都是体验经济和幸福产业。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充裕,体育和旅游都是丰富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将在体验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未来随着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的加快,旅游和体育也无疑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样,面向未来,促进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共同产业特征
在现有食、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基本消费要素基础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也充分体现出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产业新需求的消费特征。
“商”是指以高尔夫、网球、海钓等中高端运动俱乐部为依托的体育商务旅游;“养”是指以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等为依托的体育养生旅游;
“学”是指以高尔夫、潜水、马术、滑雪等运动项目的培训、户外拓展训练为依托的体育研学旅游;
“闲”是指以水类、球类、骑行类、冰雪类、走跑类等运动休闲为依托的体育度假旅游,是体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体;
“情”是指球迷们以对某个体育明星或著名职业运动俱乐部的深厚感情,从而前往赛事举办地现场观赛,是一种“粉丝情感”充分宣泄的体育赛事旅游;
五、体育和旅游怎么相互影响
随着大众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出游的需求、生活的方式及休闲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快速升级的趋势,发展以“体育+旅游”产品为亮点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和体育两大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对接发展模式。
来自网络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首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体育旅游。总体来看,休闲是时间的视角,即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旅游是空间的视角,即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异地,陶冶身心的一种行为;体育是活动方式的视角,即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因此,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是居民将一部分闲暇时间用于前往异地从事身体运动;从旅游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产品;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大体与时下热门的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可以说,不论从哪个视角看,体育旅游都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
休闲运动成潮流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身运动逐渐成为潮流,良好的形体塑造令许多年轻人羡慕并积极进行运动。一方面加强自身免疫,另一方面愉悦身心。
来源网络
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参与休闲运动的人数将达到4.5亿人次,巨大的健身人群为体育休闲、运动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需求,丰富多样的休闲运动活动将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趋势。体旅融合,将撬开体育休闲运动的另一番市场,带来多样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行身心的放松以及心境上的修养。
体育旅游市场分类细化,机遇与市场同在
近年,我国一些地方开辟出具有体会特色的项目,如漂流、攀岩、滑草、温泉浴以及自驾游等内容。同时,以体育为名的一些地方旅行社也开始成立并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且各级部门也把发展体育旅游,作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活重点。一般说来,体育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赛事类旅游体育,以到异地观赏各种大型旅游比赛为主。譬如奥运会、世界杯小到民间体育交流性质的体育比赛等。相对其旅游市场面广,消费心理易普及化。相对其旅游市场面广,消费心理易普及化。
来自网络
强化城市赛事特色,打造品牌。
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大众体育时代的形势,把体育旅游作为增强全面健康的重要形式,这是保持体育旅游群众参与性的必然要求。如今,“亚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更加渴望健康,体育旅游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有能力为增强人民体质和实现“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如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开展健身运动、体育赛事等。目前我国有近百个城市上开展了城市马拉松的活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发、无序、重复性、重规模、轻质量等问题。我国还缺少像伦敦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以及四大网球公开赛等知名品牌的体育旅游节事,这需要国家统一规划、重点突破,着力在特定类型培育一到几个精品,通过持续加大宣传和市场培育,打造我国的体育旅游精品品牌,逐步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挖掘:与节庆相结合
很多民族地区通过挖掘和推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将其打造成为产业化项目,培育成为助推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新亮点,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民族地区提供产业支撑。
来源网络
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特色浓郁、内涵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是值得挖掘的资源宝库。有些民族体育活动或传统节庆经过多年的旅游宣传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西双版纳傣族赛龙舟、香格里拉市藏族赛马会、石林县彝族摔跤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名片,如哈尼族的秋千、怒族的射弩。
旅游如何落地发展
“激活全产业链,打造生态系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基础设施,有普通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有户外和文化类的基础设施。同时,在基础设施上要落地产品去承接流量。也就是说,文化、体育、旅游三者必须要往一起发力。文化带来的主题,最后要能够用旅游的产品方式去进行体验,用体育去传播也一定是为了让用户来了之后能够去消费产品。只有这样,这个系统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