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点城市公示是什么时间
2021年10月27日。
2021年10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共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个城市入选。根据相关规划,到2022年全国将建设10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
试点城市名单:
(共55个,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
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区、蓟州区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运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辽宁省:营口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
江苏省:无锡市、连云港市、淮安市
浙江省:绍兴市、湖州市、衢州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黄山市、池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龙岩市
江西省:抚州市、宜春市、景德镇市
山东省:潍坊市、济宁市、日照市
湖北省:襄阳市、荆州市
湖南省:湘潭市、常德市、张家界市
广东省:江门市、东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玉林市、贵港市
重庆市: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
四川省: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
贵州省:安顺市
云南省: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陕西省:宝鸡市
甘肃省:酒泉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二、如何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扩大文化消费,应当将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增长点,积极推动文化与旅.116 .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实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对一个地域来说, 游客带来了增量消费,游客的消费又对本地居民消费产生示范,催发带动了 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将文化融人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拉 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注入了原动力。目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而大 发展也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国务院先后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分属不同领域的产业联系到 了一起。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对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也都高度重视,文化部 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文化旅游业列人文化产 业的十大发展重点,还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 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发展文化旅游,就是要将文化看作旅游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旅游活动的 主要内容。只有将文化介入到旅游之中,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旅游。当地居民对文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以合作的态度参与文化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地保护当地特色文化,促进当 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物是一个时代文化特征的典型代表,是文化旅游的核 心之一。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主要机构必须积极融入文化旅游开 发之中,与国内外的旅游部门联合,利用文物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通过 发展旅游促进文物保护,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获取广泛的社 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要从旅游的市场需求出发,开发出真正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要与现代新兴旅游市场结合,深化和拓展旅游,通过发展会议、商务会展、 自驾车、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等旅游项目,推动旅游发展,使教育与休闲有机 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消费,不能单纯依靠门票收人,更主要的是要开发其 他相关消费。市场创新与开发,要重点处理好“旅游市场”与“公益教育” 之间的关系。既要控制门票价格,保证公益性质,又要留有余地和空间。除 此之外,更要注重从文化联系的角度诠释文物资源与文化旅游线路中其他文 化资源的关系,提升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旅游中文化的连贯性,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简述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是吸引游客的必要条件。
2、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经济活动等都是由景区展开。
扩展资料:
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
旅游文化与旅游业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
一方面,旅游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一切的旅游景点的开发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奠定,大量的人文资源都是文化积淀而成的,集中体现了不同年代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民族风情、当地特色、文化艺术等方面,开发商要进行旅游景点的规划,就应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从自然风光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大好山河孕育着一方水土,更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许多佛像寺庙都建在山河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孕育了灿烂的宗教文化,因此,许多自然旅游资源本身不需要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本身的自然之美就足以吸引文化渊源在此发展。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很强的行业,同样也承担了传播优良文化的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追求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和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对精神层面的享受。
这就要求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层面的追求,只有这样,旅游业开发出来的产品才能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同样要使旅游文化渗透旅游行业的各个层面,比如在餐馆、住宿、娱乐等方面,要加大对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进旅游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提升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及讲解员文化素养,一举一动都能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四、国家发改委:鼓励住宅小区、旅游景区建设智慧超市等
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
要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推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多场景应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城市建设数据汇聚。完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急需标准制定。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
“车城网”。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建造”。
应新能源汽车和寄递物流配送车辆需求,优化社区、街区、商业网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周边地面及地下空间利用,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加大充电桩(站)建设力度。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引导社会资本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募集资金,或到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及资产支持证券融资,拓展新型消费领域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新型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在支持新型消费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演出市场发展,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制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完善分时预约、在线预订、流量监测、科学分流、无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功能。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优先建设一批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加强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型项目等多种业态集合。
该《通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同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医保局、国家版权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共28个部门共同发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五、聚焦文化旅游 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出“环球主题+”精品文旅线路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客观要求,环球主题公园作为北京市近年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串联整合了大运河、宋庄、台湖、张家湾等周边特色文旅资源,对推动北京市对外开放和‘两区’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区政协委员刘利说,要建设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对标“十四五”规划和群众需求,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发展还面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充分、鼓励引导 社会 力量参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环球项目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等挑战。
刘利建议,要利用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剧院等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同时打造副中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区级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城市副中心要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契机,全方位鼓励引导 社会 力量、 社会 资源、 社会 组织等融入公共文娱服务,积极引导优质文旅资源向副中心转移。
加快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配套产业规划
北京环球度假区位于通州文化 旅游 区内,总用地面积4平方公里,分三期进行建设,总体规划包括3个主题公园、7个配套度假酒店、2个商业餐饮综合体以及停车、后勤等配套设施,计划于2030年整体建成。区人大代表王他一介绍,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开业,地铁、停车、后勤设施、员工公寓等一次性已与一期同步建设完成,二期主题公园以及相应的度假酒店、商业餐饮综合体仍处于前期筹备中。“按照项目总体规划,通州文化 旅游 区将以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为核心,在周边规划落地一批配套产业项目,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有效承接环球影城溢出效应。”
王他一建议,应加快推动配套产业布局规划。“北京环球影城已正式开园,未来还有二期、三期主题公园及度假内容落地,将成为大客流高水准 旅游 目的地。应加快研究周边配套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规划及落地实施,让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副中心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 旅游 目的地。”
此外,他还建议,要充分发挥好北京环球项目带来的价值,着力在拉动、溢出、共享三个方面做好文章。拉动就是环球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相连产业在文化 旅游 区落地,形成文旅领域的高精尖产业集群;溢出是指延伸环球游客在周边的体验和消费;承载则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需求,充分发展周边配套;共享即在副中心、通州区与环球项目互为客源市场的主体、企业融合发展,建立高水平的客源共享系统,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融合发展,包括大运河人文 历史 自然之旅、宋庄创意艺术之旅、台湖文化演出之旅、张家湾设计创意之旅等。通过一系列的开发运作,充分利用北京环球在文旅领域的龙头引领作用,构建副中心文旅发展新高地、世界级 旅游 度假目的地和首都国际消费中心。
建设乡村精品民宿发展夜间经济
金镇锡建议,要把民宿经济发展与村庄规划绑定,同时推进民宿和民俗文化发展,把更多原生态的乡村文化、 历史 元素等融入民宿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将“住民宿赏民俗”作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此外,他建议统一规划,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管理,用综合服务水平来提升整体民宿的品位。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承接环球影城外溢资源,推动周边酒店升级改造和精品酒店建设,加快辖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奥特莱斯和免税店布局建设,培育发展夜经济、首店经济,打造更多高品质商圈和网红打卡地,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区人大代表杜德耕介绍,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发布,城市副中心正在布局夜间经济版图,点亮夜色中的多元消费业态。今年,九棵树街道立足云景东路、通马路(九棵树段)、领展—阳光生活广场商圈、弘祥—东朗文创园区现有浓厚商业基础,梳理编制“两线两片”活力消费街区促进发展三年计划,努力融入新发展格局,系统构建消费服务供给升级和优化机制;策划开展“新创意、新消费”大赛,提升商圈知名度,焕发市场活力,激励和吸引首店落户、创意落地;筹备组建商业联盟自治组织,在市场监管局指导下,落地首个预付式消费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提升消费体验,打造“安心消费”街区。杜德耕建议,作为城市形象和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发挥有为政府的积极引导促进作用,和有效市场形成呼应,稳步建设夜间照明和景观,完善夜间公共服务,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升级深夜食堂街区,点亮夜京城,助力夜经济。
责任编辑 张漫飞
六、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实质是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据亚太旅游组织“游客愿意支付的额外项目”调查结果,有60%的人愿意为“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买单。文化和旅游融合是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其次,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世界旅游组织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发生的旅行。”浓郁的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最符合旅游的本质特征,成为旅游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再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具有强关联性、高渗透性、边界模糊等特点。两个产业互有交叉,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旅游则为文化消费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由文化旅游拉动的占40%,在欧洲超过50%。这说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是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形成新的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展文化市场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
扩展资料:
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第一,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与旅游部门的机构整合,有利于形成协同发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
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规划发展空间布局。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已编制;
规划设置了“两核、三带、三区、多点”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两核引领、三带同进、区域联通、特色鲜明、资源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发挥新疆旅游资源富集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传媒、数字娱乐、动漫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服务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通过虚拟旅游、场景再现等数字化体验服务、互动服务,提升旅游参与感。通过文化创意改造转型升级现有的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营销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