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跪求一篇旅游系毕业论文:论旅游饭店发展战略分析

目 录

CONTENTS

引言………………………………………………Ⅰ

第一部分 定义及投资特性分析

第一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

第一节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3

一、综合性 3

二、关联性 3

三、敏感性 4

四、季节性 4

第三节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

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6

三、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6

第四节 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8

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8

二、旅游行业前景看好 9

三、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10

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 12

第二章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5

第二节 GDP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

第三节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19

第四节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26

一、古人类遗址 26

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26

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27

四、宗教旅游资源 29

五、陵墓旅游资源 34

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36

七、民族习俗资源 36

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

一、多样性 37

二、丰厚性 38

三、古老性 38

四、奇特性 39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章 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40

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现状 40

一、国际旅游业状况 40

二、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规模状况 42

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4

四、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45

第二节 9.11事件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6

第三节 世界主要旅游地区市场分析 47

一、法国 47

二、西班牙 50

三、美国 51

四、英国 52

五、意大利 54

六、德国 54

七、澳大利亚 55

八、澳门 59

九、香港 61

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66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66

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链组成分析 103

一、产业概况 103

二、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111

三、国内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140

四、旅游交通业 154

五、旅游餐饮业 161

六、旅游商贸业 164

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分析 168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68

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176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差别分析 178

一、我国旅行社同外国旅行社相比差距明显 179

二、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80

三、与国际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差距 184

第五章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

第一节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

一、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86

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0

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7

四、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98

第二节 2002年各地旅游接待情况 199

一、华东旅游区 199

二、华北旅游区 201

三、中原旅游区 203

四、中南旅游区 204

五、西南旅游区 205

六、华南旅游区 207

七、东北旅游区 207

八、青藏旅游区 209

九、北疆旅游区 210

十、西北旅游区 210

第三节 各地旅游接待情况比较分析 211

一、各地区旅游业呈不同的发展阶段 211

二、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影响

较明显 211

三、各地区国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和地理

环境、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 212

第六章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14

第一节 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214

一、2001年全国接待总量及历年的增长变化情况 214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

情况 216

三、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8

第二节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20

一、入境旅游客源资源市场情况 220

二、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及构成情况 224

三、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 225

四、入境旅游者来华次数 226

五、入境旅游者流向 227

六、入境过夜旅游者行程 228

七、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住宿的设施选择 229

八、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

九、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231

十、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2

十一、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33

十二、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233

第三节 日本旅华市场及其开发策略 234

一、日本海外旅游市场格局 234

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变化 235

三、日本旅华市场的近期前景及开发策略 235

第四节 韩国旅华市场分析 237

一、韩国旅华市场现状及特点 237

二、旅华市场的促进与制约 238

三、旅华市场趋势与展望 239

第五节 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40

一、台湾客源市场的特征 240

二、台湾客源市场的基本走向和旅游产品开发 242

第六节 入境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246

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6

二、现阶段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7

三、入境旅游市场趋势与展望 249

第七章 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250

第一节 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

一、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

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5

三、出境旅游主要方式 255

四、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256

五、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259

第八章 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260

第一节 假日旅游基本情况 260

一、2002年春节旅游市场 260

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0

三、200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1

第二节 2002年“五一”旅游市场分析 262

一、2002年“五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分析 262

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分析 263

第三节 假日旅游的满意度调查 265

一、过去一年人们大多外出旅游过 265

二、旅游多选在节假日和休假日 265

三、风光、费用、交通等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旅游的

关键因素 266

四、名气、收费和景点安排是消费者旅游选择旅行社

的主要条件 267

五、旅行社报价悬殊使消费者心有不满 267

第四节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268

一、2002年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268

二、假日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71

三、假日旅游发展对策 271

第九章 国内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分析 273

第一节 西南市场(四川、贵州等) 273

第二节 华东市场(江浙水乡、苏杭等) 275

第三节 东北市场 279

第四节 华南市场(珠三角) 281

第五节 华北市场(山东、北京等) 283

第六节 国内典型旅游景点分析 286

一、历史文化类 286

二、杭州未来世界 288

三、海滨旅游区 289

四、深圳微缩景区--锦绣中华 294

五、丰都鬼文化主题乐园 296

六、自然风景游览区 297

第十章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 299

第一节 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299

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299

二、世界主题公园的产生及发展 299

三、世界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303

四、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10

第二节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317

一、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 317

二、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319

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存在问题 321

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前景分析 323

第三节 我国典型主题公园比较 325

一、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325

二、苏州乐园竞争取胜之道 325

三、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330

四、主题公园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333

第四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问题 338

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9

二、主题公园经营成败的要素 339

第五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营销策略 340

一、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340

二、准确的细分市场 341

三、独特的主题创意 341

四、品牌的快速渗透 343

五、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 343

六、灵活定价 344

第六节 旅游项目投资方向建议 344

一、准确的主题选择 344

二、恰当的园址选择 345

三、主题公园选址实例分析 347

第十一章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分析 349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349

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 349

二、生活方式变动拉动旅游消费 351

三、国家城市化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潜量的形成和释放 354

第二节 申奥成功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7

第三节 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9

一、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9

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365

第三部分 中国旅游市场的行业格局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67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68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 373

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分析 376

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376

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机遇和挑战 377

第十三章 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80

第一节 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 380

第二节 部分重点旅游地区(城市)竞争策略分析 381

一、深圳150亿打造旅游名城 381

二、上海打造三个旅游圈 383

三、北京市国内旅游的市场战略 384

第三节 旅游类上市公司分析 388

一、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388

二、国内外典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94

第十四章 WTO对我国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 401

第一节 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旅游市场的承诺 401

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新动向 404

一、由国内的局部竞争向全方位、国际化方面转移 403

二、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为集团化的企业

团体竞争 403

三、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品牌的竞争 404

四、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竞争 405

五、旅游市场竞争将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的

高层竞争 406

六、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

一定冲击 406

第四部分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十五章 旅游产业大趋势 408

第一节 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408

一、欧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08

二、在线旅游市场调查 410

三、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 412

四、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 414

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 415

六、建设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415

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17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机遇 419

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419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422

第三节 国内旅游市场暗涌并购风潮 426

一、美国小旅行社卷入兼并风潮 426

二、旅行社业内并购不断升级 427

三、酒店业境外资本群雄逐鹿 428

四、景区资源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430

第四节 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432

第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34

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434

一、中国旅游业缺乏市场细分 434

二、市场细分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5

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也要求市场细分 436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437

一、观光型旅游者 437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438

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438

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 439

五、宗教型旅游者 439

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 440

七、购物型旅游者 440

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441

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442

第三节 第四代旅游与民族文化 442

一、第四代旅游的产生 442

二、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44

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46

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447

第四节 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 448

一、 旅游地过度利用和拥挤常态,究竟是旅游业走向

成功吉兆,还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开始? 449

二、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

三、确定旅游容量的障碍 452

第五节 典型分析 454

一、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

二、广州特色农庄 457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摘要) 460

附录2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462

附录3 重点旅游景点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

附录4 2001年度全国国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5

附录5 2001年度全国国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8

附录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1

附录7 中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72

附录8 2002年国家AAAA级景区(点) 473

附录9 中国五星级酒店名单 477

附录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

旅游局 478

图表目录

表1-1 1993-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6

图1-1 1993-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趋势图 7

表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逐年增长情况一览表 7

图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逐年总收入一览 8

表3-1 1990-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0

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游者到达的区域和人数一览表 43

表3-3 世界旅游胜地国家旅游者人数前5名一览 44

表3-4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44

图3-1 2020世界各地区旅游人数占潜在旅游总人数比例

预测 45

图3-2 “9.11”后4个月世界各地区出境人数与2000年同期

比较 47

图3-3 1999-2001年法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示意图 50

图3-4 1998年国内外游客在英国境内的花费情况示意图 53

表3-5 1995-2001年英国旅华人数一览表 54

图3-5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结构图 56

图3-6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56

图3-7 2001年韩国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数变化情况 64

表4-1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

收入的世界排名 67

表4-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103

图4-1 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分配结构图 105

表4-3 2000年旅游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与行业收益的

比较 105

图4-2 2000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结构 106

表4-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106

图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况 108

表4-5 2001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

表4-6 1990-200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109

图4-4 1990-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绩趋势图 110

图4-5 2001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 111

图4-6 2001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

图4-7 2000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

表4-7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

数量 114

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个子市场业绩比较 114

表4-9 2001年我国旅行社前十强地区分布 115

图4-8 2001年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效益比较 116

表4-10 2001年我国旅行社双百强地区分布 117

表4-11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座数的增长情况 140

表4-12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床位增长 141

图4-10 不同地区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5

图4-12 不同档次酒店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47

图4-13 不同规模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8

图4-14 1996-2000年中国涉外饭店行业利润走势图 151

表4-13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

全国比重 159

表4-14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159

表4-15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地区分布 160

图4-15 中国饭店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1

图4-16 中国饭店业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2

表4-17 2000年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占有固定资产 174

表5-1 2001年华东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1

表5-2 2001年华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3

表5-3 2001年中原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4

表5-4 2001年中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5

表5-5 2001年西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6

表5-6 2001年华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8

图5-2 2001年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比较 212

图5-3 2001年各旅游区入境人数情况 212

图5-4 2001年各旅游区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213

表6-1 1978-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4

表6-2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

收入世界排名 215

表6-3 2001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16

表6-4 2001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7

表6-5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218

图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游业主要客源国情况 220

表6-6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 221

图6-2 2001年入境旅游者类型 221

图6-3 2001年入境旅游者年龄结构 221

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 222

表6-8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地区分) 222

图6-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洲际客源情况 223

表6-9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国籍分) 223

图6-5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224

图6-6 主要客源市场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天消费 224

图6-7 主要客源市场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 225

图6-8 入境游客在华停留时间 226

图6-9 入境游客游览我国城市数目情况 228

图6-10 入境过夜游客在华住宿设施的选择情况 229

图6-11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

图6-12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3

图6-13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单位(%) 233

图6-14 台湾赴大陆游客占入境总数的比重趋势图 242

表6-10 “五五”~“十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位次 248

表7-1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

表7-2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

表7-3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5

表7-4 1995~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方式统计 256

表7-5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人数 257

表7-6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统计 258

表7-7 1982~1996年中国出境旅游外汇支出 259

图8-1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接待情况 262

图8-2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门票收入 262

表8-1 25个城市、85个景区(点)黄金周接待、收入

情况汇总表 263

表8-2 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 265

图8-3 2001年大众外出旅游频率 265

图8-4 旅游时间选择 265

图8-5 旅游者考虑要素 266

图8-6 旅游者选择旅行社时要考虑要素 267

图8-7 旅游者对旅行社报价的评价 268

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黄金周规模比较 268

表10-1 欧洲、美国、日本主题公园的比较(1990) 305

表10-2 日本环球影城入场券种类与价格 316

表10-3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 319

表10-4 三家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比较 333

表10-5 三家企业股东背景比较 334

表10-6 三家企业异同点比较 338

表10-7 三家企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338

表11-1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影响预测 358

图11-1 奥运会对入境旅游业影响呈现“马鞍形” 358

表14-1 加入WTO旅游业承诺文件要点 402

图15-1 被调查者是否接收过网上旅游 410

图15-2 选择网上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411

图15-3 被调查者未来用于旅游的费用 411

表15-2 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种类 413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旅游业上述发展变化的原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加,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旅游业迅速发展

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改变,消费结构改善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享受性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所以旅游业迅速发展。

三、试谈谈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原因

旅游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属于比较高层次的需求。

它不属于生存需求,而是享受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的融合。

需求层次的提高,直接影响因素是个体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越高,总体消费水平越高,消费需求层次越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原因。

四、如何理解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旅游活动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需要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所以说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到了现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人民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和社会意义与过去就有根本的不同。首先,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其次,旅游是人类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再次,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2)现代旅游的社会属性:

①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相适应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各个时代旅游的规模、内容和方式。

②旅游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旅游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旅游被人们称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往往起到官方外交所起不到的作用。

③旅游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有的国家已经把旅游列为人们在满足食、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要。在我国,旅游已经由少数人的活动发展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五、简单谈谈旅游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旅游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发展的一种。而旅游活动又能大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其实算是一种精神消费,是一种清洁生产。

1、 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投入少、产出高。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 “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 4: 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1: 2: 3,换汇成本低。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而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以上说明旅游业 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创外汇均起了重要作用。

2、 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0元之多。其次,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1990年,旅游业约11800万个就业岗位外,并为全世界提供了57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当年新增就业人员的6.5%; 1990年至1993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50%,刺激了有关联产业的发展。再次,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它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热点, 1990年世界旅游业共投入资金351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6.7%,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3、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系和相互合作。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例如从其他产业中采购原料设备、购入先进技术、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等等,使旅游业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其贡献已超过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从而有助于世界国民经济及其总产值的不断增长。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拓展资料:

1、 旅游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发展的一种。而旅游活动又能大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其实算是一种精神消费,是一种清洁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到小康以后,如果还注重和倚重物质的消费,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速消耗,加重污染,促使人类走向灭亡;必须转寻另外的道路。

2、 人类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人类过得更好更幸福。当物质上吃饱穿暖以后,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满足,更需要服务上的满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的这种需求才会凸显。发展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无疑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