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我上学的时候就经历非典,到今年经历新冠状病毒。 十多年里,这两次超大规模的疫情和行业的发展也都是历历在目。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的专业老师就说过:旅游行业是朝阳行业。但所有的朝阳行业一样,如同一颗树,如果有充足的眼光和雨露那它会茁长成长,但是如果遇到刮风甚至冰雹,那这棵树虽然不会连根拔起也会羽翼尽失。
可能现在这个时期对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冻得刺骨的寒冬,而且还没准备好过冬的衣物就要忍受下去。我们每天看着天气预报,就等着这次寒潮退去。身家硬实的还得以抗住,身子薄的可能已经到ICU了,或者直接呜呼哀哉……
旅游不是实体行业,它是一个服务行业,一个以现金流为主要运转体系的行业。我们没有订单,没有客户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微信里已经没有客户再问出游的事情了。但是房东,物业,水电,人员工资一个也不能少付。
我们现在需要居危思安,去年年底托马斯库克的破产的风波还没结束,当头一棒的疫情犹如洪水猛兽一样,春节接电话接的不是团组出了问题,而是大批游客要退款。十多年未见此种阵仗。不得让一些老旅游人也唏嘘感叹,哭爹喊娘。
我们能看到ZF对战胜疫情的决心,也紧锣密鼓地制定如旅行社质保金返还,税收减免等政策,以至于社保延期缴纳各种手段。为的是撑过这倒了八辈子霉的疫情。
我觉得经过这场疫情洗礼,对于这个行业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 对于投机心重的投资者,会更为小心或者根本不会再涉及这个行业。
这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那么这个行业的酒店,民宿,景区等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也会让有能力的投资者更为脱颖而出大力的发展某一个领域。
二 旅行社的承包加盟机制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承包人一般是单打独斗靠现金流生存最为迫切的人。如果疫情在持续几个月,这些人的这几年的利润可能都打了水漂,这些人可能会投身到别的行业。
三 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中可能会出现寡头的存在或发展趋势
因为疫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濒临破产和倒闭的公司以及个体应不在少数。这会导致疫情散去之后一些体量本身就较大的公司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格局,还有整个市场重回春天所带来的新的客户,订单。
四 旅游者的意愿可能会有两极分化的情况
有的人已经憋不住了,疫情还没结束已经开始要出去。但是有的人可能到了疫情结束好几个月也不敢再出游。当然了,人的行为可能最难预测。
五 行业中的各个环节可能会对公共卫生更为关注
交通、住宿、餐饮乃至景区这几个重要的环节,在疫情结束后乃至更远的未来,可能都会保持更好的卫生条件和消毒杀菌的习惯。可能对于个体游客的习惯也会往这个发展方向上调整和过度。不夸张地说这至少会让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安全卫生素质迈上三个台阶。
六 旅游的网络发展和游客的需求改变
在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能行业的整体复苏还是不会到达疫前的水平。但是游客的需求可能会调整到网络需求,看看旅游视频,睹物思人一下。这时可能各种新媒体行业就要首当其冲起来,要把以体验性更强的内容进行更好地扩散。半死不活的旅游VR技术可能会给打一剂强行针。
七 2020年整体公共假期和个人假期的洗牌重置
有的员工可能已经没有年假了,因为被隔离霸占了。学校到现在还没有开课,今年还会有暑期的概念么?各个企业 为了挽回疫情的损失,疫情结束后是不是要让员工加班加点,所有请长假的都延后至2021年,当然了,如果你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估计也不好意思请长假旅游了吧,因为公司要是倒闭,你还要再找工作吧。
八 ZF对整个旅游行业是否会有新的举措
疫情过后,我们还能有多少入境游?市场肯定是比出境游更为萎靡的,那怎么能改善?
是否有强行针对这个行业的复苏加把劲的方法?
这里我也真想不到,因为我还没到那个层次。哈哈哈
九 游客 行业内人员 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会大大提高
其实我们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听到和看了无数感动国人乃至世界的故事,不光唏嘘,甚至落泪,这一个个故事无不对我们整个社会人进行这心灵的洗礼。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5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18年同比增长11.06%。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0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中国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中国旅游文化项目的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而在安徽,2009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广泛受到投资者青睐;2010年、2011年湖南省和云南省相继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必须以观念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文化旅游产品。
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文旅产业发展环境趋势如何?未来会怎么样发展?
文化旅游市场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西安旅游(000610),众信旅游(002707), 丽江股份(002033), 黄山旅游(600054), 九华旅游(603199)等。
本文核心数据:文化旅游元素分类,故宫文创的革新之路,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西安短视频与文旅的融合案例, VR线下娱乐规模预测
1、文化元素是文旅结合的关键
文化元素可以是一个器物,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具有标志性,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具有独特的不可以取代的特点都可以作为文化元素的一种。这种元素和旅游的相结合,就赋予了旅游项目生命力。在强化旅游文化输出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类,精神类和象征符号类。
2、文创产品出圈彰显文化特色
以文化创意与景区特色结合的产品为突破口,展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打造自主文化品牌与更具有本土化的产品。同时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将文化产品应用性提高,能够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具有延伸性和实用性。
故宫从传统文化景点变声“超级网红”离不开文创产品的革新。2013年之前,故宫还是中规中矩的传统旅游景区,旅游拍照看建筑,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样式也秉承着遵循馆藏文物原貌,虽然做工精美还原度较高,但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
在2013年,故宫尝试推出了首个APP《胤祺美人图》,上线两周下载量就超过了20万。用户可以通过APP从十二幅画像中了解清朝的宫廷生活。随后故宫推出了朝珠耳机等周边热卖产品,故宫文创产品开始以新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到了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将传统人物形象赋予了表情包化的表现形式,更贴合现在的生活环境,产品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疯抢。。例如奏折样式的笔记本,云鹤文和纸胶带套装,故宫建筑3D便签条等使得文创商品同时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
至今,故宫文创在天猫,京东等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而且在官网上也专门设立了文创的板块,手机游戏,动画,笔记本,雨伞等各式周边都一一推出。
3、创新体验业态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
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已经开始在许多经典被广泛的采用和推广。通过重新构建消费场景,实现多种方式的旅游体验,并且利用科技技术,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感观。园区围绕主题来对元素主题故事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等,融合多元化的消费盈利业态,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消费常在空间。
利用技术的提升来增加体验感是许多景点增加沉浸式体验首选的方式之一。通过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感观营造,角色塑造,实景演绎,虚景再现等体验形式,增加消费者粘性。目前富士山,迪士尼,故宫,华清宫等景点已设有沉浸式体验项目。
另一种沉浸式体验为通过建筑、布景等形成庞大的主题式园区,通过大环境设身处地的让游览者融入体验沉浸享受。例如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
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2019年建成开始运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位列江西旅游前三,主要原因是度假区着力打造沉浸式夜游新体验。景区根据文化历史背景,以葛仙山修行的故事为文化元素,加上融合道家的文化内核和要素,结合古典山水画意境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通过运用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激光等技术,推出逛仙街,汉服提灯游园,沉浸式体验古代节日游园盛会生活景象等。
4、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知名度
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展传播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2020年疫情的影响,短视频平台流量增加快速,通过文化元素的传递带动地区旅游行业。同时也让大众都参与到文旅内容的二次创作中。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在抖音上的点击频率,讨论热度等都曾居高不下,许多网友为了体验前去打卡摔碗酒″、“毛笔酥”、“不倒翁小姐姐”等网红景点。
数据显示,“不倒翁小姐姐”走红之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热度同比上420.77%。同样以抖音网红而出圈的还有西安的“摔碗酒”。
5、未来数字科技时代将强化文旅体验
在数字科技时代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旅客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都在显著提升。据《全球数字旅客调研》显示,44%的各年龄段受访者表示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业来说具备价值。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发布了VR线下市场调查报告《Loca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Industry Report》显示,全球范围内,VR线下娱乐的场馆数量在2019年增加到超过13000个,到2023年增长到超24500个。
未来数字科技发展将重构多样化的旅游场景体验,从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丰富全场景的旅游智慧空间。以数字创意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前沿数字化技术推动业态创新,增强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科技时代的旅游+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