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号”取消,旅游业复苏在路上,各地都采取了哪些促进措施?
江西庐山:错峰游览,并为消费者发放百万消费券。
吉林:提出暑假游及养老游等多项合理的旅游模式。
进入六月份以来,来自不同省份的游客到达各大风景区,热情高涨,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稳步复苏。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会制定促进旅游业恢复的多项方案,例如发放消费券和提高居民旅游体验等措施。
江西庐山先后发布了十项有利于旅游业恢复的措施,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内部多个景区的良好发展态势。景区严格落实每天人数不超过三万人的方案,尽量确保每位旅客都能欣赏风景。此外,旅客到达庐山景区,既可以享受美景,又可以减少旅游支出。庐山风景秀丽,山川与绿树相统一,还伴随着观景台。同时,身上弥漫着细雨和迷雾,为高昂挺拔又神秘的庐山增加了氛围感。
除了江西庐山之外,长白山已成为许多游客争相到达的景区。一方面是因为长白山保留原始环境和自然状态,当地部门对长白山进行有效保护。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长白山天池代表着纯净和自然,长白山天池能够使游客心情平静。进入五,六月份以后,长白山天池中的上层并已逐步融化,逐步形成水冰相融的美好画面。部分旅客在感受长白山自然景色的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官方推出的多项旅游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多个城市伴随着众多旅游景点,疫情导致部分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和收入急速下降。随着健康码摘星和疫情有效控制,多个城市将有效复苏旅游业提上日程。由于城市内部景色和景点的受众人群不同,成功落实多项优惠后,旅游人数迅速提高。
二、我国多地旅游业加快复苏回暖,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旅游业复苏呢?
国家可以从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旅行社可承接政府项目,这三方面来帮助旅游业复苏。
一、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在2022年,继续实行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实行80%的暂退率,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增加临时暂退率。同时,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扩大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范围。
二、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
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地方金融重点扶持产业,引导银行合理扩大旅游产业的有效信贷供应,丰富旅游金融支持方式,不断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
鼓励符合条件和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演艺等,加强普惠金融的扶持。要充分利用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的优势,构建旅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银行对创业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主题民宿等个人经营企业进行小额信贷。
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下调新发贷款利率,对因疫情而陷入经营困境的旅行社,要积极争取优惠。鼓励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发行公司信贷债券,扩大旅行社的资金来源。
三、旅行社可承接政府项目
鼓励各机关、事业单位将工会、会展等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交给旅行社,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合理确定预付款比例,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旅行社支付资金。
扶持星级旅游饭店、星级旅游民宿等旅游企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在严格遵守财政拨款限额制度的基础上,保证有关单位有权参加政府采购。
三、以拉动消费增长为着力点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一年一度的 旅游 旺季来临,各级政府及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 旅游 行业组织等应在用足、用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用更加积极的市场调控手段,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市场复苏,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要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抓紧把已出台的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连续出台了多项针对小微企业和特困行业市场主体的纾困政策,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旅游 、交通、餐饮、零售等服务于人的流动性消费的行业市场恢复存在许多现实困难,今年的形势比上一年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助企纾困和行业复苏政策必须向更加积极的方向主动调整,从帮扶企业与扩大市场两端发力。
一方面通过减费降税、金融输血、缓缴相关费用等手段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创造新需求、启动新消费、扩大新市场,以激活消费市场的方式拉动市场复苏,促进 旅游 等行业恢复发展。
当前正值春季,也是一年一度的 旅游 旺季,各级政府及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 旅游 行业组织等应在用足、用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用更加积极的市场调控手段,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市场复苏,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旅游 是一种具有弹性特征的生活性消费,正常状态下是按个人闲暇时间和公共假期的分布规律呈现节奏性特征,但受特殊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则会被阶段性压抑或发生被动性转移。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传统 旅游 消费受到压抑、市场主体生产和创新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的政策、组织和智力优势,用政策引导和调控手段,创新消费,激活市场。
近期,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文化和 旅游 惠民消费券启动居民文化、休闲、 旅游 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促进“智慧+”新型消费。一些地方积极开发城市“微 旅游 ”、乡村休闲游等产品和服务,扩大本地化 旅游 消费。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各地正在精心组织各种活动,满足人们休闲 旅游 需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 旅游 行业组织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赏花休闲游、民俗风情游、农耕体验游、乡村特产购物游等产品综合开发,组织好赏花节、赛诗会、摄影赛等文化休闲活动以及其他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活动,规划好自驾游、徒步游线路的走向、路段、节点的服务与保障。
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市场主体有计划、有组织、有设计的积极作为,可以有效引导新需求、启动新消费、扩大新市场,促进 旅游 市场复苏和行业恢复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经出台了较为系统的助企纾困政策和市场复苏措施,关键是要推动这些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监督考核、注重实效。
一要明确各部门、各领域的任务分工和责任,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要在所有相关部门、领域形成实施细则、推进计划和规范的办理流程,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二要建立政策绩效评估机制,通过绩效评估来科学测评各级和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效,以便于及时对各项政策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三要建立政策落实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考核推动各级和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让所有的政策措施都能够出实效。
四、如何加快旅游业复苏 需要怎么做
1、全面开放旅游景区、景点和公园(含室内旅游参观项目)。加快恢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传习所)、体育场馆以及镇街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场所的正常运营秩序。
2、有序开放服务业经营场所。按照分级分类、科学防控、应放尽放的原则,有序开放各类餐馆(含食堂、酒吧、咖啡馆、茶楼、农家乐和已备案的夜市摊点等)、游艺娱乐场所(含游乐园、影剧院、KTV、舞厅、游艺厅、音乐厅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含足浴店、保健按摩店、公共浴室、公共游泳馆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体书店。
3、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类经营主体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掌握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切实加强对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督促进出人员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卡(码)”。鼓励实行预约服务、智慧引导等限流措施,科学分流疏导消费者,如需排队进入时,人员间隔须保持 1 米以上。
五、稳了!政策加持,旅游业强势复苏
寒冬已过,暖春徐来。生机,在广袤田野中涌动;机遇,在审时度势中绽现。 旅游 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回了自己的“春天”。
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 2022年2月份,全国总体迁徙规模指数已逐渐接近2019年,且在2月6日最高值时超过2019年。这充分表明,全国复工复产进程正稳步向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景区、餐饮、酒店、旅行社等休闲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旅游 业也不负春光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数据,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 旅游 业由“阴”转“晴”的发展变化,鼓励着 旅游 人继续砥砺前行。而政策,就如同“东风”的劲吹,将成为 旅游 市场提振的另一个加速器。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 旅游 部等十四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针对 旅游 业打出“10+7+N”的政策组合拳。这彰显出政府纾困的决心,也将提振 旅游 复苏的信心。 这无疑为 旅游 行业送来了“及时雨”,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也提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 旅游 ,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 旅游 ,科学制定并实施入境 旅游 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入境游有望在年内重启。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 旅游 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的实施方案,在控制客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有望良性促进消费者出游意愿释放。
对于 旅游 业来说,2022年是转折性的一年,相关企业应积蓄力量、砥砺前行,在“润物细无声”的时空里孕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量,进而实现华丽转身。
无疑,在这个春天, 旅游 业复苏成为最动人的心声,也成为最嘹亮的号角。 旅游 人将满怀对未来的期许,满足更多民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而伴随着 旅游 行业的复苏, 旅游 客运的春天也将为时不远。
政策发布对于 旅游 业中的中小企业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减轻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存压力,使得 旅游 企业能够有更多精力聚焦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 旅游 业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复苏与发展。因此,2022年在 旅游 复苏的同时也将会引领 旅游 市场向上向好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出现,有备而来的人总能获得更多机会。因此 旅游 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成为了各企业的发力点。作为景区服务的一环,客旅运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舒适、品质、高端,将是 旅游 市场给客旅运输行业提出的新的命题。
作为客旅行业占比超50%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始终紧跟发展形势,发掘行业提升关键点,积极顺应 旅游 消费趋势和 旅游 客运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出更适合市场、引领出游新风向的客旅新产品: ZK6907H、ZK6117H、ZK6128HQ、ZK6137HQ等产品,覆盖了短途团体游、家庭游、商务游、长途报团游等各类 旅游 产品的客运需求。
热销客旅车型推荐
宇通ZK6907H,深度考量 旅游 客车市场需求,灵便车身提升灵活运营,提供更 健康 安全的出游体验, 宽车身、NVH静音技术、 健康 材质,打造更高档智能的出游体验。
宇通ZK6117H,聚焦 旅游 租赁市场研发, 舒适性与经济性俱高, 既兼具大型车的平稳,又具备小型车的灵活性能,适应多数景区路段, 宽敞舒适空间、智能系统运用 ,让旅途体验感不断提升。
宇通ZK6128HQ,作为新一代的12米高档公路客车,迎合 旅游 客运市场需求, 打造更豪华贴心的旅程 , 人体工程学座椅、内藏支腿行李架、大跨距C托悬架等贴心设计 ,让 旅游 舒适无忧、阅遍风景。
宇通ZK6137HQ, 13米中高端客旅旗舰 , 旅游 租赁市场之王, 55+1座性价比王者 ,助力高效大运量,特大高一级座椅间距、1.14米高大行李舱(最大约9.1m³),让运营无忧、出行体验更优!
安全、节能、舒适、智能...... 旅游 业的兴起对 旅游 客运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客车行业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将以更加品质出众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助力 旅游 客运转型升级。
六、行程卡“摘星”提振旅游行业复苏信心
作者:特约评论员 王红彦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6月29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这一重磅消息一经发出,迅速登上热搜榜首,持续引发 旅游 业界热议。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的标志,将对 旅游 市场复苏振兴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全国行程卡“摘星”的前一天,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两者从政策和措施层面同向而行、有效统合。“摘星”绝非是摘下一个小标记,而是算了一笔综合账。通信行程卡“摘星”是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疫情综合研判作出的有效策略,既贯彻了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又体现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坚强能力,也标志着疫情精准防控、科学防控按照“全国一盘”的思路进入新阶段。
当前恰逢暑期 旅游 旺季,“摘星”之举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出游之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向好,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恢复跨省团队游省份进一步增多,人民群众出游需求与日俱增,“摘星”让人民群众的出游意愿更加高涨。“摘星”消息发布后,相关网站平台数据显示, 旅游 产品搜索量暴增。携程平台上多个热门旅行目的地搜索量增长超300%;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
翻番式激增的搜索量,预示着今年暑期出游高峰或将到来,压抑许久的大众出游需求有望得到有效释放。“摘星”虽然对人们出行出游的限制性要求进行“松绑”,但并不等于完全自由流动。近日,江苏、安徽、浙江等多地发生本土疫情,我国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很大,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不能太过乐观。
“摘星”不是目的,实现更科学更精准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 旅游 业复苏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面对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的明确要求、人民群众出行出游的旺盛需求、 旅游 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暑期 旅游 旺季,全行业既不能过度防控猛踩刹车,也不能放松防控猛踩油门,而是要着力找到统筹推进科学精准防控和 旅游 行业复苏振兴的平衡点。
首先,要实现全国一个规则。“摘星”对 旅游 业的利好不言而喻,必将极大提振行业信心和市场信心。其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否得到积极发挥,关键还取决于各地防控政策调整、相关配套措施出台及具体执行情况。既然“摘星”是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定动作”,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各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指导和检查督导力度,防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决叫停自行标记、跟踪、限制等翻新手段、变种模式或替代方案,大力整改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真正实现全国一个规则、一把尺子。
其次,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是落实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 旅游 市场复苏振兴的重要前提。疫情一旦出现反复, 旅游 市场恢复就会受到影响。全行业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人们出游新需求和暑期 旅游 市场新特点,进一步压实压紧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最后,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 旅游 需求方式、出行模式和 旅游 体验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全行业要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抓住“摘星”时机和暑期 旅游 消费旺季,推动 旅游 业加快复苏。要积极发展本地游、周边游、生态游、休闲游,特别是近期火爆的自驾游、露营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针对高考、中考毕业生和中小学生的精品小团、户外 旅游 、研学旅性和亲子游。充分整合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 旅游 要素资源,加大 旅游 惠民力度,推动释放市场需求和 旅游 消费回暖。
总之,取消行程卡“星号”标记不仅是摘掉通信行程卡上的星,还要摘掉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上的“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出行、出游提供保障,为 旅游 业加快复苏振兴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