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会/出现境内游和出境:游两旺的态势?

1、中国外事接待旅游发展阶段(1950~1977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因为出入境管制以及户籍政策管制非常严,加上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出入境国际旅游和国内游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这时期的旅游特点是以政务寻访为特色的公务接待以及以外交出访和考察为特色的外事接待,有少许商务游,但非常少,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特别是是自己出钱消费的旅游在这个阶段基本不存在。2、中国旅游业起步阶段(1978~198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即采取“积极发展入境游,适度兼顾发展国内游”方针。可以说,这个时期中央的重视力度很大,相应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大,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使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旅游业明确了发展思路,很快步入了正轨。依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形,采取适合本国状况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旅游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了比较强的国际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更加突出。这时期所谓的入境旅游成为外汇创收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选择的过程中,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3、中国旅游业持续高速成长阶段(1990~2000年)步入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为了形成全面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完善发展模式,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本阶段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发生了如下变化:(1)本阶段旅游业经历了从产业地位确立到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进一步强调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本阶段是旅游产业标准化的阶段,中国颁布16项旅游标准,标准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服务标准化工作起到了带动促进作用。(3)本阶段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以往大力发展入境游的方针政策外,提出了积极发展国内游以及出台了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法。在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大力发展入境游、积极发展国内游,适度发展出境游”的总体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旅游市场打破了以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单一格局,出现了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形成了入境游和国内游并进的新格局。由于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相关政策的鼓励扶持,这一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诞生了华侨城主题公园:包括1991年10月1日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1994年6月18日开业的“世界之窗”;1998年9月30日开业的“欢乐谷”据统计,1999年,华侨城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11万人。(注:“锦绣中华”开业时间为1989年11月22日)4、中国旅游业走向成熟、迈向旅游强国阶段(2001至今)步入21世纪,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素质,使中国由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地方政府也不遗余力的推动、支持。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可以说真正迎来的大发展的春天,很多旅游城市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发展速度非常快,涌现出一批特色旅游城市,如三亚、丽江、张家界等等。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如下:(1)旅游业由培育新的增长点到培育增长新亮点过程,不仅突出旅游业产业地位,而且表明了旅游业的增长潜力。(2)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入境旅游为主导、以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模式格局,特别是国内游被放到重要位置,突出了国内游在总体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最近的五年中,无论是国内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都在波动中得到快速稳定的增长和提高。(3)本阶段国家把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不少政策(如2002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西部地区和西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步伐,2009年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支持政策),并且从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旅游基础设施)入手,总体上加强财政性资金和人力投入,从而构筑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合力,呈现出大手笔、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格局。(4)本阶段是中国初步走向旅游强国的阶段,为提高对外影响力,中央政府采取政策、合理引导出境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出境旅游人数在最近五年内稳步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具体统计数据如下: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稳定增长,我国旅游总收入仍然达到了1.26万亿元,增长9.0%,占整个GDP的3.8%。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约为1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2009年1月至11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15亿人次,同比下降3%:外汇收入约为390亿美元,下降4.5%。2009年出境旅游人数约为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

二、我国旅游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请参考下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中国对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2014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已达到3.38亿元。2015年上半年我国旅游业逆势上扬,呈现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再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从国家层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型产业,我国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要素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投资主力。我国旅游业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新业态正在成为引领旅游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

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行业的定义、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接着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环境。然后对我国旅游业市场的运行及投资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旅游产业做了子行业发展分析、细分市场分析、区域及重点城市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分析、投资机遇分析和投资风险预警。最后对旅游行业的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旅游业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三、谈谈旅游业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话,首先就可以促进当地的旅馆,酒店的这些消费。另一个就是当旅客去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肯定是要吃饭的,也就促进那个地方的饮食上的消费

四、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并不能作为当地政府的唯一支柱产业,无论是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