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理解旅游消费的性质?
1、旅游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行业它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性
首先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其次,旅游经济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从中盈利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经济列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再次,旅游经济是综合性经营的行业,它可以促使和带动与旅游有关的其它经济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和促使货币的回笼。
2、旅游经济属于第三产业
旅游经济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产业。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这里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的产业。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文教卫)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如国家机关、警察、军队等。)旅游经济属于哪一个产业?
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是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
3、旅游经济具有文化性质
从消费角度看,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文化性消费,即旅游消费在构成上虽然离不开物质资料但主要是文化性、精神性资料。旅游者通过支付一定的金钱和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其动机都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满足其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的消费,其本质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是文化消费行为。旅游经济就是以生产和制造能满足这种旅游消费需要的产品为己任,并通过与旅游消费者的交换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内容的、有特色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帮助旅游者实现其完美的旅游愿望,同时表现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因此,旅游经济既是经济产业,有是文化事业,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旅游经济在出售“服务”产品时,要突出文化性,在旅游整个过程中要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以满足旅游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重赏】问两个旅游问题
一.产品特点。旅游产品一般是由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等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储存性,当地提供的旅游产品只能就地消费,旅馆、机场、娱乐场所等设施,不能在旅游旺季过后转到另一地区, 也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按照游客的需求进行转移或者变动。在这个意义上讲, 旅游产品是一种刚性产品。这种刚性也就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完成的,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就不需要配送的环节。其次,旅游产品含有大量相关的食、住、行、购物、娱乐等产品信息, 其销售实质上是将各类信息传送到有旅游需求的人群,也就是说,旅游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
:(1)、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2)、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 (3)、旅游产品的不可贮存??? (4)、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一 (5)、旅游产品的敏感性
二、 旅游广告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分类广告,旅游广告具有一般商业广告的各种特点,如有偿性、时效性、目的性、指向性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特点。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在生产、销售、推广及消费中的特点,又决定了旅游广告还具有有别于一般商业广告的其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
传播学上的“互动性”是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智能的、复杂的、多向的、动态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动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体互动性的水平分类界定”,提出媒体互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方法:人际互动(Human-human interaction)和人信互动(Human-message interaction)。人际互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就是传播的高互动性。根据人际互动和人信互动这两个纬度,Chang-Hoan Cho等人将广告的互动性归纳为:人们通过与广告信息和广告主互动的形式对广告活动的参与程度。广告互动的本质就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控制程度。Chang-Hoan Cho等通过实验测定,首次提出广告互动性与消费卷入程度的关系,产品购买的卷入程度越高,消费者与广告主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沟通也越顺畅,广告的互动性越强。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较为复杂和花钱多的决策往往凝结着购买者的反复衡量,而且还包含许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旅游产品是高卷入性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还远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的必需品。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和决策,出行前也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游广告主如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能提供高互动性的传播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其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记忆,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享受旅游体验。
2.2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广告信息高度的立体化
旅游产品既包括旅游地有形的各种景点特色和接待设施,更主要的是以接待设施为载体的无形的服务,涉及到旅游组织者和旅游地的接待部门以及方方面面服务的人员。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广告推广中信息量含量极高,要求广告主能够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旅游地的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设施的横向信息,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纵向信息,向旅游者提供诸如旅游常识、景区优势特色、审美鉴赏、历史文化、应变求生等相关知识,丰富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知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达到旅游审美和愉悦的效果。此外,旅游广告以“信息”的面目出现,也起到模糊广告界限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拉近旅游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2.3 旅游产品产销的时空统一性决定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旅游产品本质特征是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也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广告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旅游广告主还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广告,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4 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广告信息鲜明的个性化
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型的消费,由于受到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旅游体验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决定了旅游广告的诉求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旅游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广告受众,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和形式,充分体现旅游产品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旅游广告信息的碎片化(segmentation)、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广告制作与发布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
2.5 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作为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诉求必须结合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一方面利用人们求美求奇的心理,制作能诱发旅游者旅游欲望的情感广告;另一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旅游者提供理性的出游相关信息,帮助旅游者消除出行的疑虑和担忧,应对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丰富的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更有效地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
三、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当然是最便宜玩最好的,不喜欢有硬性消费,隐形消费等等,如果有。请提前说出来,到了目的地再说,很多会反抗。现在旅游业做的多去了,不差你一家。货比三家会选择明码实价的旅行社,即使知道会硬让你去消费
四、怎么理解 旅游消费 和 旅游者消费
旅游消费是指“由旅游单位或游客使用或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