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三大旅游市场包含哪些游客,有何特点?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大众旅游,促进旅游消费。我国旅游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快速变化,质量持续提升。
2016年,在稳定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保障下,国民旅游需求不断释放,旅游消费持续升温,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在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战略、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工作的推进下,各地旅游消费环境日趋完善,旅游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旅游消费市场秩序不断优化。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推动下,自由行、品质游、度假休闲旅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旅游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选项。据分析,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5.5万亿元。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与日常生活融合加快,大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国内旅游年人均花费增长到880元,旅游销售加入到以采购电器、服装、生活用品为主题的“双十一”促销战中,成为人们日常采购的主要对象,家庭旅游占比达60%,好友组织的出行占比在20%左右。自由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自驾游、乡村游持续升温,带动全域旅游示范工作顺利开展。当前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自助游客比例分别为93%、82%、61%。国内自驾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成为出游常态。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乡村游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在5.93亿总旅游接待人次中占比21.7%,成为长假出行的主要消费选择。旅游消费市场在增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提档升级,邮轮、海岛游、冰雪游等为代表的度假旅游消费增幅巨大。2016年我国在线邮轮市场收入规模有望突破18亿元。中国游客总数位居全球邮轮游客数量的第8位。
从途牛旅游网监测的国庆长假各地方接待情况来看,北京、天津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增幅稳定,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游客接待量达15%的增长率,内蒙古、甘肃等西部则以20%以上的增速呈井喷式发展。2016年,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宁夏等西部地区是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其它增长较快的目的地还包括辽宁、广东、海南等。
一、2016年中国旅游消费主要特征
(一)旅游消费与日常生活融合加快,大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根据这一总体发展方向,全年国家、地方连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升级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
2016年,旅游加入到以采购电器、服装、生活用品为主题的“双十一”促销战中,成为人们日常采购的主要对象。为备战“双十一”市场,途牛在10周年三天大促中,销售额同比增长294%,活动参与人数突破960万。途牛旅游网2016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80%的在线旅游产品订单是通过移动端完成。
这些数据表明,国民旅游消费正趋向常态化,日常生活化,居民旅游消费变得更加频繁,购买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决策过程越来越简化,逐渐趋同于生活用品的购买。
其中,以亲子游、爸妈游为代表的家庭旅游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主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显示,家庭旅游占比达60%,其次为好友组织的出行,占比在20%左右。根据途牛旅游网数据监测,2016年最受欢迎的亲子游线路集中在主题公园、嘉年华、房车营地等旅游产品。桂林、三亚、丽江是最受欢迎的爸妈游线路。
(二)自由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自驾游、乡村游持续升温,带动全域旅游示范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当前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自助游客比例分别为93%、82%、61%。国内自驾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成为出游常态。�0�2
自驾成为旅游出行的主要交通选择。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联合进行的乡村旅游调研显示,近7成的游客选择自驾的方式到乡村旅游。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11月期间,排名前五的国内自驾游线路中,4条线路以主题公园为主要出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是长假旅游消费的重要选项。经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联合测算,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乡村游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在5.93亿总旅游接待人次中占比21.7%,成为长假出行的主要消费选择。国庆期间乡村游中,跨省市出行比重达53.75%,过夜人次占比58.19%。受访的46.42%游客表示每月到乡村旅游一次。重庆、北京、广州、成都是乡村游的主要客源地。
(三)旅游消费市场在增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提档升级,邮轮、海岛游、冰雪游等为代表的度假旅游消费增幅巨大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游客调查显示,2016年度假休闲动机的游客比例已超过七成。邮轮、海岛旅游,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等度假旅游消费增势显著。其中,邮轮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途牛发布的《中国在线邮轮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邮轮市场收入规模有望突破18亿元。中国游客总数位居全球邮轮游客数量的第8位,但中国邮轮市场的渗透率只有0.05%,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途牛、同程、携程是在线邮轮交易规模排名前三的在线旅游运营商。报告还显示,伴随着国内邮轮母版图的扩大,邮轮游客源地范围正逐渐向内地延伸,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成为未来最具成长潜力的邮轮客源市场。
其次,品质团、定制游成为旅游消费升级新标志。历年《旅游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逐年增加,人均旅游消费增长至2016年的880元。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求品质团、定制游等高品质旅游产品。途牛旅游网经营的以品质团为特色的牛人专线业务,2016年收客量同比增长77%,其定制旅游业务同样增长显著,2016年7-9月和10-11月途牛定制游收客量分别同比增长67%、 66%。
二、什么是国民旅游?
1,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结合起来则称为国民旅游
2,主题为一国的国民,最终的本质是以“放羊”的形式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并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
三、旅游消费是什么消费
1、旅游消费包括以下消费: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和纪念性旅游消费。
2、旅游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
3、旅游消费同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结构密切相关,也同旅游产品结构与产品质量密不可分,其次与景区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有关,还与季节有关。
更多关于旅游消费是什么消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