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十堰竹溪怎么样?
竹溪整体经济和生活水平还可以的,主要依靠外来经济,没有什么大的工业项目,生态环境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近几年在修高速和环城路,这些方面因该可以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消费水平跟2线城市持平,因为竹溪地处鄂西北,临近陕西和重庆所以四节分明,农作物基本都有,水稻,小麦,玉米,茶叶,苹果,橘子,西瓜等本地都有。
二、〔收藏〕《情迷竹溪——竹溪旅游解说词》之露水集(蒋家堰镇)
蒋家堰镇,居鄂陕之交、楚地边陲,历史悠久、风情别致。清代同治版《竹溪县志》载,“蒋家堰,县西三十五里。”该志以蒋家堰镇为县邑西部诸“市”之首。长期以来,蒋家堰镇也是整个竹溪县的重要集镇之一。
昔日蒋家堰镇的名气,源于闻名遐迩的“露水集”。何为“露水集”?1992年版《竹溪县志》载,“蒋家堰镇集市,位于县西16公里之蒋家堰镇,距陕西平利县界5公里,属低山平坝,素有集市贸易的习俗,称为‘赶集’。清晨上市,十时散市,故又名‘露水集’。”
1982年版《竹溪县地名志》载,“蒋家堰,位于县城西15公里的汉白公路边上……因早年蒋姓人修有一条引水灌田的大堰,故而得名。蒋家堰在历史上即为自然集镇,陕西平利县和本县……群众,素有清早来此赶集的习俗。”
显然,“露水集”具有清代同治版《竹溪县志》所记载的“早市早回,既充一日之用,又不妨一日之工”的特点。这样的“露水集”,是秦楚之交长期经济生活演进的结果,其形成早于明朝中期,于清初走向繁盛,至今逾500年矣。
“露水集”的形成与繁盛,与蒋家堰镇的地理位置有关。蒋家堰镇毗邻川(渝)陕,居秦头楚尾,历史上陕南往荆襄的秦楚故道、鄂西北去川东巫溪的古盐道之一,都以此为必经之地,加上其丛山中平坝的自然条件,使之长期成为远近山民互通有无的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于是,几百年来,蒋家堰镇这个秦巴大山深处的乡村集镇,凭借“朝秦暮楚”的位置优势和独具特色的边界贸易,其“露水集”总是逢露而集、繁盛不衰。
在时间的长河里淘洗、酝酿,“露水集”孕育出独特的生态和风情,既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又散发着湿漉漉的田野诗意。不知从何时开始,秦楚两地远近山民,习惯于在夜气尚在蒸腾的清晨,于鸡叫头遍曙色尚在萌动之际,就肩挑背驮、牵猪挎鸡,走出家门,带着各种期盼,行色匆匆、脚步沙沙,踩着一地露水,伴着一路鸡鸣狗吠,从崎岖山路,从清凉旷野,从四面八方汇向这里。
集上不乏专门的生意人,但赶集者多是农民。带来山货土产换钱,称盐、沽酒、扯布,或买几样农具,诸如锄头薅扒之类。待到日上三竿、露水已干的正午时节,便又匆忙地带着各自的收获或失望四散而去——要赶着回去忙一天的农活。“露水集”应该因此得名。
当年——甚至在不远的过去,“露水集”的热闹、喧嚣,是超乎想象的。集就是街,街就是集,集市上有店铺货栈、茶楼酒肆,更有坐贾行商、匠人挑夫、小贩命仙儿。最多的当然是赶场的山民。各色货物齐备,三教九流汇集,世相百态杂陈。逢初一、十五最盛,年关时节街头巷尾更是人流如织、车马难行。但即名“露水集”,便譬如朝霞,至太阳当顶,人如露水蒸腾,街市复归清寂。
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长居镇上的人,他们的本业还是一亩三分地上的劳作。蒋家堰本因早年有一蒋姓大户在镇东头修有一条引水灌田的大堰而得名,名字便打着农耕经济的烙印。
但有了“露水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常日子,便多了些别样的期盼和躁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理想,遭遇到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冲击,外面的世界、山里的世界,通过“露水集”这个枢纽,发生着不断的链接与沟通,开放与封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在此交接、融合。“露水集”,分明是秦楚边界这一方地域文明蜕变的前沿和窗口。
“露水集”上不乏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追求一技在身的风气,至今依然。那个远近闻名的剃头匠,还是手段不错的民间医生;那位勤扒苦做的庄稼汉,不知何时悄悄学会了编藤椅、打棕床的上乘手艺,政策一活,他借此发家致富。
更重要的是,“露水集”就是一个天然的经商大课堂,每天在家门口发生的讨价还价的情景,以及隔壁邻人上街买下街卖的发财经历,培养熏陶了一茬茬根深蒂固的生意头脑。镇上的半大小子们,多有提蓝叫卖、蹬车贩货的经验,而又有艰苦生活的磨历,集市上多年摸爬滚打的阅历。因此,集镇上出一些出手不凡、经营有方,乃至纵横捭阖、财大气粗的生意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改革开放以来,蒋家堰镇依托“露水集”,逐渐发展成为湖北省口子镇,成了省市县的门面和窗口。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阕“春天的故事”传来之后,蒋家堰镇的人们,确定了“立足省界边贸优势,整合发展工商农贸”的基调。
首先是占地15亩的大型农贸市场、三个专业市场的建立,辟出了鄂西北边界的最大边贸市场,改写了“露水集”数百年来“以街为集,以路为市”的历史,刷新了招商和投资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露水集的脸面变得开朗,心胸变得大方了。昔日的露水集上,飘荡的是秦腔楚调,游走的是小贩山民,交易的是山货日杂。而今, 24个省市190多个县市的8000多外来商贩和企业,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常年600多个品种、数千万元的成交商品,林林总总,悉为财源。台湾的老板来了,与镇办企业结善缘;香港的商家进驻,拿昔日老乡浆鞋底料、当家常菜吃的魔芋,运作起种植、加工、外销的“一条龙”。
本地财大气粗的“土老板”,也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更有在外地发了财的,比如广东淘金、河北挖煤的,凭多年打工创业的汗水和心血,身上不只是缠了几大捆钞票,还积攒了创业经营的金点子,回乡后,成为一方致富带头人。
这样的露水集,是和谐的、包容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所以现在,露水集虽然早就不再“逢露而集”了,却把名字里那水灵灵的生机、亮锃锃的美丽,变为了丰满的现实。
三、黄山市黟县宏谭乡竹溪村怎样
黄山市黟县宏谭乡竹溪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竹溪位于宏潭乡东部,与黄山区郭村相连,南倚五溪山丛林山脉。该村现辖8个村民组,人口1000余人。
竹溪村自然风光旖旎,村中古时有“竹溪八景”,百余幢古民居多以徽派建筑特色为主,青砖黑瓦马头墙,精致典雅。
一条小溪终年潺潺穿村而过,尤其到了四、五月,更是春光明媚,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竹溪村有2000余米巷道石板路,古井4口、古水渠1200余米、古亭一座,到过竹溪村五溪山的人,都会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
竹溪村五溪山的另一特色是水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山间的大溪小流终年不断。
如何利用这丰富的水资源,早已是村民心中盘算已久的事,在五溪山出口处就有一道古代灌溉农田的引水工程——漏斗坝。
据前来考察的水利专家介绍说,这种引水方法别具匠心,十分科学,在整个皖南山区也是独一无二的。
“古黟世外桃源地,五溪风光数第一”。
竹溪村五溪山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著名景点有“三龙潭”,即青龙潭、黑龙潭和黄龙潭,潭水显得那么纯净,好一处青龙藏身匿迹之所在啊!
这里青山沉黛,风动林海,幽兰吐香,杜鹃漫红。倘佯其间,看山景,观瀑布,赏奇石,听松涛,望俏岩,顿觉自然造化之雄浑博大,历史底蕴之丰厚精深。
目前,竹溪村正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民风民俗为亮点,积极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将为游客休闲旅游观光提供更大便利。
更多关于黄山市黟县宏谭乡竹溪村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成都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飞机上可以带防晒霜,但是有相应的要求。你应该提前检查要携带的防晒喷雾。你可以带着它。防晒喷雾的要求如下:1.喷雾瓶应无易燃易爆标志(小火焰等标志);2.喷雾瓶应无压缩气体痕迹;飞机喷雾降温喷雾干燥花艺培训VR展厅喷雾除尘设备3.如果是国外品牌喷雾,瓶身应该没有LPG/DEM标识;4.累计喷洒量不得超过100毫升。如果发现防晒喷雾不符合要求,那就要看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了。如果是易燃易爆,那就没办法了。用飞机带走;如果是压缩气体或者容量大于100ml,可以选择坐飞机托运。
五、湖北省十堰市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一名武汉某本科大学生 地地道道十堰人 对于十堰的发展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发展县域经济 ;其实就十堰市区来讲在湖北省内是不差的,不管是经济还是市区管理规划以及人文教育等等,市区在湖北省绝对可以排前几,但是每个县就很难,特别是南三县至今没有铁路规划,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路通了才能招商引资。
2:做经济转型,大力吸引人才,大家都知道,十堰是东风的老家,如今东风搬走了,这个老家也没有之前那么兴旺了,十堰的支柱产业到现在还是 汽车 ,是否能引进互联网 , 科技 制造等一系列 科技 公司呢,政府要敞开胸膛,海纳各方神圣,招商引资, 汽车 工业不能放,同时要引进新型产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十堰本地的人才,不像是现在的十堰很多工作本质上还是销售。
3:努力打好 旅游 城市这张名片,十堰 旅游 的地方确实很多,著名的就是武当山和丹江口,能否利用网络推介媒体把这些名片推出去呢,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十堰游玩,来了解十堰。
4:要大力推广十堰的特色 美食 ,我十堰人但是我并不知道十堰的招牌 美食 ,是什么好像是三和汤,记住一个城首先记住一个城市的味道,这是能否吸引回头客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大力推广特色 美食 ,就像螺蛳粉一样!
十堰要想真正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湖北省重要增长级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大力发展以十堰西城工业园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多引进象东风小康乘用车30万辆大项目、东风易捷特新能源 汽车 顼目,2:大力发展 旅游 康养项目,特别是象武当山太极小镇、竹溪龙王垭,五龙康养度假项目。3随着汉十高铁、十西高铁的建设,多发展高铁小镇的康养度假项目,高标准建设 旅游 度假项目,真正建成东方康养之都,国际 旅游 胜地,民族文化中心。大力发展太极湖国家极度假区,让外地1百万、几百万人来到十堰就不想离开十堰、长住十堰 健康 养生 。这三项能做到,十堰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如果我要是说实话,支持我的人估计不少,喷我的人也毫无疑问,喷我的人无非就是那些思想封闭,听不惯实话,觉得自己丢了面子的这些人。他们也经常在这里面涂脂抹粉,甚至认为涂脂抹粉的人说话好听。当地人尚且如此。说的不客气点,你觉得不承认就好了?还是喷我就好了?面子值几个钱?
该说的还是要说,十堰的发展前景有,发展动力不足。十堰如果不开山,真的是一座废城。忘了当年东风是怎么走的了吗?当年东风在的时候没有想办法扩大规模,现在东风搬出去以后,人家早就知道十堰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了。国企尚且如此,小企业还用说吗?但是十堰建这个工业园建的太晚了。我敢说东风总部搬走的那几年,十堰已经不行了。也没什么资金再去做这些事情。其实东风在十堰还是这么点产业,只不过是通过搬迁合并的方式大部分往工业园里面安置而已。商用车还是商用车,没有质的变化。
之前东风需要这块地十堰就是拿不出来,现在东风走了,连高素质的人和有机会的人都带走了,而且走了再没人愿意回来。十堰到底还有什么?现在就是求着东风回来,把自己的山开了,荒芜着,环境也破坏了。结果东风也只是投资了最低端的项目,你觉得有什么用?东风现在需要的是一座有远见的城市,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而不是农民思维严重,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封闭城市,而且在自己的地方随心所欲的地方。说实话,我在工业新区转了个遍,那里确实是东风的新厂,确实是东风的大本营。但是有什么用?那些厂以前也见过。只不过是被整合重组搬迁入园而已。当然,整个园区也有新投资的产业,多半也是改了个名而已,要么就是低端产业。不是东风自己走的,而是对这个城市已经不相信,不抱任何期望。重要的产业都迁走了。不信现在去看看,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工业新区哪个地方配套设施完善了?街道都差不多,东城和西城相比较的优势无非就是交通方便一点,成规模的企业多一点。关于街道和配套设施,我觉得都差不多。
十堰依靠东风,不依赖东风。可问题是想依靠东风也没得依靠了,因为现在的十堰不同于襄阳、武汉,襄阳、武汉有其他产业做的也很不错,襄阳经济开发区、襄阳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一样做的很大。十堰即使有东风也只是东风投资的最低端的产业,都是以前的老厂,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十堰这下如愿以偿了。已经没有了拿的出手的经济支柱。
至于 旅游 业,最根本的是宣传和配套,这两项,这两项哪个做到位了?武当山这样有名的景点,恐怕也只有省内人知道吧?外省人也就是周边邻居省份的人才知道吧?呵呵,发展 旅游 业,自己欠把火候自己不知道吗?武当山并不能因此而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不要说十堰人多么多么友好,不排外,大城市的人排外。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不排外当时东风是怎么走的?这个相处了三十多年的关系却留不住了已经,还带走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外来移民,连本地人都离开了,能离开的都不回来了。外地人没有几个愿意进来。搬走的时候说是为了符合自身发展。留了很大的情面。因为十堰当时不肯拿出一亩地去搞建设,没有城市建设的概念,现在还是没有。我记得是不是有人这样说过?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如果是这样,你当时建什么城市?发展什么工业?人口减少。你知道人口是怎么减少的吗?竟然有人说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好像说的理所当然似的,还大言不惭。看看人口流失走的都是哪些人?外来人口和素质修养好一点的人。因为这样的定位导致十堰已经没有什么发展了,现实的情况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五湖四海的移民都离开了,留下的人却始终与当地老乡打交道,当地的 社会 风气很差,没什么文化底蕴,也没有现代 社会 的秩序。看看十堰已经被弄得乱七八糟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车辆乱停乱放、过马路不走人行道。什么问题都出来了。十堰城区现在就是大型农村,都是周边来的人。他们连文明市民都不知道怎么做。 社会 风气一塌糊涂。我敢说,没有走出去的外来移民的后代如果老死以后,到时候十堰真的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不文明的行为已经丢大人了,如果没人看到,不会有人说这种话。
城区西部,红卫转盘那里每天早上和中午多不安全?结果新建的人行天桥都修道主城区,有的在三堰、顾家岗、夏家店,都是比较老的了。结果城区西部一座都没有,这样除了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以外,不能带来方便。怎么现在还有人说花果棚户区改造没进展呢?还有红卫的棚户区改造,现在怎么不提了?当时的人没眼光,结果很多年没变化,现在的人有眼光,但是来不及了,因为东风的房子占了绝大多数,东风不相信十堰,东风房地产公司怕的是什么?因为是他们推掉新建,且不说他们的资金能否到位,就说建了一半各种原因被叫停。不是不可能吧!自己效率低,自己闹别扭,结果穷怕了,又要东风回来了,又是开山,又是盖厂房,结果一片荒芜,又很多都是低端项目。这些项目你可以选择不要,不要就永远都是废城,反正小企业不成气候,而且也没有为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东城区强一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有高端产业。只是东风的大本营不在那里而已。西城区是大本营,主要精力也只是守住这些低端的产业,低端也没办法,不要每年几百万的产值怎么办?整车效益不好,零部件在亏损。小企业好像得不到太多支持,还有当地老乡管理经营不善。其实抛开配套设施不说,茅箭区的营商环境比张湾区要好,对于小企业尚且如此,何况是东风呢?毕竟就是靠东风起家建市的,如果没有东风,也就没有十堰这座城,紧接着就是什么都没有。张湾区当时认为手上有底牌,所以坐吃山空。结果后来没得吃了,穷怕了,两个总部搬迁之后,十堰才开始在那个地方开山,要不十堰什么都没有了,结果等来的是不成气候的产业。开山也是因为资金足够以后才开山,所以等了几年。当时十堰没有给轻卡拿出地建厂,所以东风做大之后必须走。拦也拦不住。其实总的来说,眼光都不高。很多地方的工业园九十年代、零几年就开始建了,现在不敢大搞了,说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这种现象是谁造成的?想过吗?
十堰有发展前景,但是到现在没看到发展动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发展眼光、管理水平、 社会 理念就很容易看出来。
发展定位错误,十堰未来实际应该往东,但贪图一个所谓的大,非要划郧阳区往北走,不就是个死吗?往东六里坪武当山不用说,丁家营浪河老军工基地,丹江口市往南发展,十堰直接融城丹江口市,。而目前丹江口市主城区已经融入襄阳,如果十堰融城丹江口市,还担心丹江口市离心吗?
按照十堰的想法,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就不应该存在!鄂西北 汽车 工业走廊目前断层就在丹江口至十堰段!随州——枣阳——襄阳——老河口——丹江口——————十堰
眼看十堰没戏
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有仙山(武当山)秀水(汉江丹江) 汽车 城(东风车)三个响当当的名片。
郧西作为十堰下辖县,位于西北角,距十堰市一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市四小时车程,居秦楚要塞之位。
要说郧西的发展前景,山区传统农业基本遗弃,工业经济也是不值一提了,规划的工业园如今一片萧条,服装产业、电子产业都不成气候也就两个老汽配厂在硬撑着园区产值。
然而,近些年郧西的七夕文化逐渐繁荣,七夕元素遍布全县,加上上津古城、五龙河景区的开发、城区河道景观美化、天河水乡绿道的建设、福银高速开通以及西武高铁的设站规划、通用机场建设,郧西的 旅游 优势已经明朗,大有可为!
不得不提的是涧池乡下营村,湖北省第一个淘宝村,绿松石年交易额数千万,由此带动的电商热潮大大推动了当地优质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外销!
还有就是河夹镇的来家河大型光伏电站,这在郧西可以说是很大的项目了,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哦!
不得不说十堰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跟不上一主两副的节奏了,数据来源2020年的湖北及十堰统计年鉴:
人口方面:
十堰市总人口346.07万人,比宜昌少近100万人,比襄阳少近200万人,比孝感、荆州、黄冈、恩施也少,湖北中游水平。到2020年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人口向部分城市聚集,这是很可怕的信号,十堰的人口自2014年以来就在一点一点的减少。
国民核算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十堰市生产总值2012亿元,武汉市16223亿元,宜昌4460亿元,襄阳4812亿元,和荆门、孝感、黄冈等地差不多,中游水平,说明十堰的底子还在那里,自2014年以来逐年100亿元的增长。然而,坐吃山空这个道理都懂的。十堰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两年没有更想数据了,从2014年到2017年,投资总额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国有和集体单位投资,这说明什么?说明缺少企业到十堰投资,没有投资就不能拉动就业,自然也留不住人。
就业和工资方面:
十堰的就业人员自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20万人左右,等这部分劳动力老去,十堰就要空城了,这是恶性循环。工资水平每年都在上涨,2019年人均年薪5.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3.3万元、农村1.1万元,这相对于十堰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如何大家自己体会。
整体上来说,十堰最近数年的发展不是很理想,没有商业环境、没有人才流入、靠老底子维持,这是当年举家搬迁十万人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十堰人民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留下更多的谈资是十堰的没落与当年的传奇。
那么十堰未来的出路或者说发展方向在哪里?
先看一下十堰在湖北整体的地位:
1.一特五大已经过时,1+8城市圈靠不住,长江生态经济带看不懂,区域中心城市?
2.襄渝铁路、西十高铁,三横一纵高速,武当山机场,山城对交通的依赖程度不用多说,东风搬走带走了太多。
3.湖北 汽车 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两个大学稍微大众一些,殊不知襄阳、宜昌高校在腾飞。
4.大数人只知道武当山,对,知道武当山在湖北,还有不知道在十堰的,这就很尴尬。丹江水和 汽车 城两个名片开始在淡化。
5.亟待解决的贫困地。十堰市下辖3个区、4个县和1个县级市,但很难想象,其中4个县和1个县级市全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竹溪县2019年全年GDP额84.54亿元,全湖北省倒数第四,和恩施不相上下。
再看一下十堰市的自身定位,最近的“十四五”规划战略:
围绕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打造“ 三区两地一中心 ”,即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两山”理念示范区、国家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引领区、世界 汽车 产业“智造”基地、世界文旅康养休闲胜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早先的规划战略:
以 汽车 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 旅游 、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 一主四大四新 ”现代产业体系。
十堰对自身产业的定位,来来回回最终还是离不开“车城”和“ 旅游 ”。 这是十堰的优势,也是机会。车城自然不用多说,是十堰发展的基石,而十堰还是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国际候鸟 养生 之都、文明城市。
城市的发展,无非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拉动消费来增长经济。看当前的城市发展情况,湖北大量的投资放在了一主两副,除了基建等财政投入,十堰还是得靠自己。我们得思考,为什么别的公司要来十堰投资?除了城市内需消费,如何增长外部消费?
营商发展之路:
当我们向别人推荐或者介绍十堰的时候,喜欢说十堰多么多么好,不来投资你就亏了云云。请问这和卖保险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不是我们拿不到投资和资助,只是我们没有好的规划、没有吸引人的发展战略、没有实实在在的看得到回报的方案,喊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主四大四新”比较明确,知道自己要脚踏实地的干哪块,不像现在的“两区两地一中心”,说的云里雾里,看不出具体名堂。
首先,我们得看清十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抓住机会,扩大优势。 汽车 产业和文化 旅游 肯定是要深耕的产业,这是十堰的优势,起步早、基础好。同时也得注意到周边城市的 旅游 这几年创新很多,十堰得反省一下除了武当山没有其它出名的有特色的 旅游 景点了。值得欣慰的是看到了十堰最新的房车,如果能拉一些乘用车生产业务就更好了。另外对交通依赖相对小的服务外包、新能源及高新技术研发出口等是值得去突破的。其它的工业、金融业等我看机会不多。
消费增长之路:
今年是拉动内需的一年,而十堰是面临一直靠内需的窘境。 旅游 、特产这是直接的对外输出消费,除了武当山,需要制造一些其它的文化 旅游 新名片。我在十堰看到了很多的扶贫项目,有的干的也不错,比如说香菇。十堰依山傍水,这是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的,种植、养殖,烟酒茶水果这些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人口增长、交通配套这是间接的对外输出消费。人口增长这个不容易,这是每个城市都竞争的东西,我觉得十堰可以多拉拢一些高校的分校去,还有争取把湖北交通大学拿下。高铁这一块,东西向和到周边城市的线路搞起来肯定不一样。至于城市内部交通得好好规划,出行这一块很多人吐槽。
房地产:
说实话,房地产确实是经济增速的一个重要推手,但它只是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困境、比如说2020年世界新冠造成的消费疲软,各地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加快买地卖地,发证售房,房价也会有涨幅,但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进行管控。为什么要这样?房价只是起到一个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不能指望这个来带动城市的发展。
十堰现在的房价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高位,要知道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不被看好,尤其以后人才竞争更激烈,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好的经济面及发展潜力,十堰房价上涨只会导致人才外溢,抑制人才流入,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如果十堰市政府有担当,做为十堰外出凣十年的人了,浅显谈一点发展思路供,热爱家乡的人们商议。1- 汽车 产业已走到了拐点,智能制造业应该早规划起好步,。卡车,乘用车,继续做大做强,争做,大品牌,抢战一线制高点方会强大起来!2-大 旅游 武当山,丹江口源头,!应该在北京,河北,天津大力宣传招商引资,。真正让这里的政府,企业来爱自己的生命之源丹江口,及道教文化武当山,!这个金字招牌应该继续呐喊…3生物医药及农林,牧渔业都大有市场,做为八百里武当,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外,中草药也是藏在山中地头的宝藏,大力开发,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区域化,产业化,,这样青山绿水就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金银山…!
十堰已经走入衰退了,一个现象,我们的技校职高生毕业后走了,我们的专科生毕业了也走了,我们还有几所本科生毕业了也走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留住孩子,让孩子留在十堰工作,创业,让别的地区的孩子也过来才有可能繁荣,
感谢网友的提问!关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未来发展出路在哪里”这一问题,我认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加快招商引资构建全域小康 社会 示范区。郧西县位于湖北省最北角,全县生态化程度非常高,山川之秀丽,水土养人。适合开展 旅游 产业的布局,围绕 旅游 资源做大做强郧西县,发展空间巨大。
郧西县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可根据山川地形推进休闲度假、 旅游 观光、养老避暑等项目。加强保护优质的自然风光、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人文品牌。
依托山城魅力推动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建设工作,结合强大的工业城市十堰作为后盾,围绕 汽车 产业名城休闲 娱乐 基地布局文化 旅游 项目,引导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个人觉得,十堰目前开发 旅游 和生态养殖也许会对经济有一定的帮助,矿产虽有绿松石,但是基本都是原石出售,深加工做的还不够。当然靠矿产来支撑经济,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的。
目前十堰也处于转型阵痛期,希望能从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目标。特别是 旅游 真的还有很大空间。
六、湖北竹溪的旅游景点介绍(要想导游一样介绍!)急需!!
竹溪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物点20余处,遗址12处;古墓、墓群19处,寨堡3处。著名文物有《鲁班经》、东坡砚台、汉代陶制和尚棺等。境内峰奇峡幽、风景秀丽。其主要的风景名胜有:
1、十八里长峡:位于竹溪县南部双桥乡,与重庆的巫溪县交界。 这里,峡虽窄长而不失其雄伟,谷虽深幽而不失其灵秀,长峡两岩群山起伏,峰峦林立,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49座,最高的葱坪主峰海拔2740米,最低的海拔也在860米以上。十八里长峡距长江“小三峡”70公里,因峡长18华里而得“十八里长峡”之名,峡内古木参天,终日云雾缭绕,谷底清流奔泻,山间瀑布飞倾。其温和的气候,适度的降雨,使长峡成为多种植物的理想繁衍场所,是鄂西北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此峡自古迄今的封闭,使长峡成了绝无仅有的原始自然景观胜地。该峡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拥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植物132科591种,各类珍奇动物90余种,物产金钗、石米等几百种名贵药材,是珍稀的动植物基因库。进入长峡风景区,只见千山叠翠,楠木参天,盘石而立。悬崖绝壁高耸入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49座,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860米,终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看绝壁,似倚天长剑、似玉女婷立、似佛神观天,使人心旷神怡,又感神秘莫测。
2、楚长城遗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以后,为争霸北上创造条件,以脊作界,修筑庞大的防御工程,与天然屏障连接一体,作为争霸楚国的前沿阵地。用石灰粉黄泥和原始植物洋桃液粘筑成的城墙,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坚硬如石,经有关考古专家多次考证,认为此法筑城垒壁,可谓世界一大奇迹。1987年6月21日《湖北日报》称:“竹溪境内楚长城遗址的发现,将陕西、河南边境考察的结果连贯起来了,填补了中间一段空白,形成了较完整的楚长城体系”。竹溪境内全长180多公里。现在竹溪境内尚有四处遗迹。第一处在蒋家堰的关垭子,是湖北通往陕西的门户,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处在中峰的柳林垭;第三处在中峰的王家沟;第四处在竹溪、竹山两县交界的铁铜寨。
3、标湖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部9公里标湖林场境内,总面积1884公顷,有偏头山、标湖、孔家包、龙泉洞、三包等五个风景区。公园以寿林风光为主,有仿古式宾馆"巴山客舍",峰奇水秀,涧深谷幽,崖峻壁峭,仅自然景观、景点就有40多处,风景十分优美。人文古迹较多,传说神秘动人,尤以偏头山、祖师庙及隐真洞等最负盛名。山林景色四季秀丽,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交通便利,居住环境好,是观光旅游、度假、避署、疗养、狩猎的理想场所。
4、采皇木摩崖诗刻:明嘉庆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为修故宫,下令湖北光华知县廖希夔采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县历经艰险,终在竹溪鄂坪乡慈孝沟采得。遂在高0.7米、宽0.8米的峭壁上镌诗三首:"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多年来荆棘杂草复掩,碑文字迹虽受风化,仍很清晰。昔日采皇木遗址,如今新生长的楠木枝叶茂盛,生机勃勃。摩崖诗被竹溪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慈孝沟也被列为竹溪县珍贵的楠木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