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中如何避免那些隐形消费?
可以养成一种我消费状况的习惯,可以下载一些相关的软件,或者自己做一个手杖,每天记录自己的消费情况,最终统计自己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需要花费多少钱,我认为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隐形消费
二、旅游价格全线走低,正确防范旅游陷阱有哪些?
节后旅游价格全线走低
“月底出发去泰国,只要3000元不到的价格,比国庆便宜好多。”昨天,在市区北京西路一家旅行社,正在咨询错峰游产品的高女士高兴地说,没有选择国庆出游,而是选择休年假度蜜月,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和国庆期间相比,我们俩节省了近5000元,完全够我们去泰国吃喝玩乐了。”昨天,记者走访市区一些旅行社了解到,随着假期的结束,选择出行的市民逐渐减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机票价格全面下调,出游价格也开始全面回落。
“目前,国内长线游,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产品,平均降幅都在30%左右,出境游价格降幅也有20%左右。”二街一家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线路价格降幅更大,如普吉岛的降幅甚至达到了40%以上。“国内游降幅比较大的目的地主要是桂林、三亚、丽江、成都等地。”随后,在中和路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三亚、九寨沟、云南等热门线路的出行报价都跌到了2000元左右。
银发族和年假族是主力
价格“跳水”,一些有时间的市民出游热情也很高。多家旅行社人员均表示,随着出游价格的大幅度回落,近段时间前来咨询长线游和出境游的市民也多了起来,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很多工薪上班族也是算好时间,利用公休假出游。
“随着出游价格的全线下调,目前出游主力主要还是银发族以及一些年假族。”中和路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人群大多喜爱“上山”“下海”的模式。“三亚、厦门、拉萨都是关注度比较高的国内目的地,新加坡、马尔代夫、日本以及亚洲海岛,仍然是市民选择较多的境外目的地。”该工作人员透露,随着重阳节的临近,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开始约上老友,一起出门登高赏秋;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80、90后而言,考虑到更舒适的出游环境以及更实惠的旅游产品价格,选择利用年假带薪出游的不在少数。此外,周边短途游产品虽然降价幅度较小,但是时间自由、行程灵活,也有不少用户选择。
签单要谨防低价陷阱
错峰游价格优惠,一些小型旅游平台和公众号会推出超低价线路报价,来吸引一些想图实惠的出游者。因此,业内人士提醒市民,一定要留意低价出游产品。因为可能有猫腻。有些旅行社会搞噱头,往往把价格打得非常醒目,给你“价格非常便宜”的错觉,而在不起眼的地方注明“以上报价不含税金、签证及导游服务费”等隐形消费。
还有些旅游产品会在不显眼的地方,写上‘入住酒店可能需要升级’,这笔费用到时候可能会有上千元。”二街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介绍,对于不含税金导游服务费的合同,你也不知道具体要收多少,最后到了目的地,只能掏钱,这笔钱可能数额还非常大。“此外,一些低价产品,虽然声称不强制购物,但是行程中安排了大量的购物店,还有很多自愿参加的自费项目,虽然不强制,但是导游却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市民在出游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
多家旅行社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还有不良商家以“限时打折”、“返现”等形式促销,或者还有旅游预付卡享受福利,其实这些都是“套路”,消费者千万不要被虚假折扣迷惑,还要多观察了解。在选择跟团旅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旅行社,认真签订旅游合同。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约定以及各类风险提示内容,特别注意附加条款、购物条款的内容,尽量把游览项目、交通方式、住宿标准以及违约责任等都写进合同,力求做到合同规范、具体、明确;付款后,要求旅游企业出具正规票据,并妥善保留。
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在出游过程中,要慎重购买景区的土特产、药材、金银玉器等商品,确定购买前要仔细辨别,认真查看商品价格及计量方法。旅游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尽量不要当场激化矛盾,可以通过向消协组织、旅游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