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什么旅游骗术和陷阱

在海南,旅行社的欺骗行为多是“强盗式”的明刀明枪,而现在很多消费陷阱则越来越隐蔽,隐性消费已成为新的骗术。

这些业内人士根据目前此间旅游市场的状况,总结出了几招旅游防骗招数——

其一是记清“六大要素”: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选择旅游产品不能只看表面价格,最重要是通过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来了解一个旅游产品的真正价值。

比如,看看线路的行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走回头路、所游览的景点是否必去的经典景点;航班班次、是否要转机、候机,这个问题在出境游长线上尤为突出;还有住宿酒店的档次和与市区的距离、购物点的安排、餐饮标准等,通过这些来了解一条线路为什么贵、为什么便宜,知道得越详细对自身利益的保障就越有利。

其二是用心看广告:打开铺天盖地的旅游广告,各家旅行社都“卖”着类似的旅游产品,密密麻麻的文字大同小异,实际上各家的旅游广告貌似相同却内有乾坤,许多人常常在满是数字游戏的旅游广告中“迷了路”。为了招揽游客,有的旅行社往往在广告中大做文章,如虚增天数、分拆景点,把同属于一个风景区的景点尽可能多地写在日程安排之中,给旅客一种旅游内容丰富、充实之感。

专业人士提醒游客,报名参团,最好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人文风物等情况,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旅行社,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其三是谨防“零团费”、“负团费”:对一些竞争激烈的热门线路,一些不法旅行社会抛出低于正常成本很多的价格,来吸引游客。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导游就会强迫游客购物和增加自费项目,如卖价一千五百元的泰国游,在行程上注明规定游客增加一千元以上的自费项目,其实总价就是二千五百元了。

专业人士提醒,对于一些特别便宜的线路,报名前要三思而后行,要看清楚团费包含了什么项目,什么景点门票,如合同上有注明要增加自费项目的,则要小心“零团费”、“负团费”的价格陷阱。

具体内容:

海南度假网

三亚旅游注意事项123

三亚市是国际旅游滨海度假城市,做为旅游城市不良现象还是避免不了,我想去海南旅游网为您提出以下几条注意事项,让您的行程更加完美:

一、在什么时间来三亚旅游最好?

我想去海南旅游网建议您节假日不要到三亚来度假,因为此时您要承受高昂的住宿费用及其它旅游费用,除非您准备了足够的旅游预算。

二、吃饭应选择哪些地方?要注意什么?

到三亚旅游吃饭主食当然是以海鲜为主,然而三亚本地海鲜大排档,各种档次都有,我想去海南旅游网提示您:有些自秤的海鲜饭店您一定要把好秤,否则经常缺斤少两,除非你不在意这些吃饭的费用。其次海鲜品种众多,但价格可大不一样,在点餐之前要先问好价钱再让店方上菜,否则被人宰了自己还理亏。

三、晚上都有哪些活动?

晚上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在市区“果喜大酒店”有泰国人妖表演及各种娱乐节目,也可参观三亚夜景,但您一定要和本地地接的旅行社联系,紧记不要和您不认识的陌生人去,不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出门在外,安全是首位。

四、游泳应注意:

在您游玩了一天时间后,回到酒店感觉肯定很累,如果您是住在海边的酒店游泳,一定要在酒店设置的安全区域内游泳,每年几乎都有游客被大海无情卷走。

五、用车应注意:

在用车方面,包车的费用一般在150--700元左右,不要坐50--80的车,一小部份游客因廉价的车费而使用这些车,结果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被司机带到一些不正规、不安全的消费场所,造成高额的支出还不敢支声。莫因小而失大。市内搭的士(TAXI)的交通费用一般是5--10元,打表的的士车您千万别坐,要不然高额的车费也是一笔损失。

六、购物方面:

如您来三亚购物一定要去规模大一些的自选超市,那里货种齐全,价格公道。其实来三亚购物买的都是一些海产品,水晶、珍珠、土特产等一些特色产品,年轻的您还可以选上一件三亚市市服,感受一下东方夏威夷的度假气息。

以上事项毕竟虽然只是极少数的不良现象,但中国俗话有云:“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小心注意为好。

海胆蒸蛋没海胆,海南省长回应严查。一个消费纠纷,为何惹得众怒?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欺诈行为,有一些人为了省时间和省事儿,不愿意为自己招惹麻烦,所以大多都会选择得过且过,这种做法,其实反而滋生骗子的嚣张气焰,也有一些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冲击以后,努力为自己维护权益,而大多数消费者纠纷,都发生在旅行或是生活当中,当面对这些纠纷时,最好办法就是寻求法律援助。

海南旅游被威胁

原本旅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来自于浙江的一家人,在去海南旅行的过程当中,不仅毫无美好体验,反而还受到了一些威胁,当点了一道海胆蒸蛋以后,拿到手却发现只有蒸蛋,一点海胆都没有,随后找到店家协商,而店家不仅没有合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反而还在威胁消费者,声称不要再计较这件事情了,不然很难走出这里。

引众怒、省长发声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该店家引起众怒,而且海南省长在看到这件事情以后,在参加会议时主动提起这件事情,并且保证一定会给网友一个合理交代,而且坚决要彻查整件事情,如果真的存在欺骗消费者行为,那么将绝不姑息,但是在调查以后,却发现当地海胆并不是时节,所以大多数都是汁水,这家餐饮机构并不存在欺骗行为。

为何惹众怒

其实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众怒,除了店家涉及欺骗消费者之外,最令人生气的,则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餐饮店店主不仅不去配合,也没有做出合理解释,反而对这一家游客做出威胁,这作为游客来说,不仅非常破坏旅行心情,同样也非常担心自己人身安全。

可能在这件事情处理过程当中,众多网友所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海胆,为什么没有海胆肉,反而是为什么这家餐饮店,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威胁游客?无论是餐饮还是其他机构,其实说白了就是服务机构,完全服务于消费者,如果海胆没有海胆肉,并且并不是时节,那么完全可以取消这道菜,或者是提前告知消费者,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反而发生这种威胁行为,那么未来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将会流失掉很多旅客,也令很多想要看一看海南景色的旅客望而却步。

海南三亚会因为“海胆鸡蛋问题”受到什么影响?

海南三亚会因为“海胆鸡蛋问题”受到的影响是:

1.旅游形象受到影响,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三亚;

2.欺骗和恐吓消费者让更多人感到恐惧;

3.这种行为非常恶劣必须严惩。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好的经济条件,享受物质追求的同时对于精神追求也有了要求,旅游成为了很多人选择的项目,到处走走看看这个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海南三亚会因为“海胆鸡蛋问题”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对海南整个旅游形象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三亚,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欺骗和恐吓消费者这会让大家感到恐惧,这是所有人都不想发生的事情,旅游中遇到这种事,基本上就没有了好心情,这种行为影响非常恶劣,必须严惩。

一、三亚旅游形象受到影响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三亚

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因为“海胆鸡蛋问题”肯定会对很多去三亚的人产生影响,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对旅游者来说这是非常不愿意碰到的事情,发钱还受罪,这对三眼形象影响非常大。

二、欺骗消费者和恐吓消费者让更多人感到恐惧

这起“海胆鸡蛋问题”服务员还对消费者进行恐吓,这是非常吓人的事情,旅游在外遇到这种恶劣的行为这会让整个人都感到恐惧,欺骗消费者和恐吓消费者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这种事情性质非常恶劣,这会让更多人不敢去三亚旅游。

旅游本来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旅途中“被宰”还被威胁,这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事情,这种行为非常恶劣,必须严惩,这样才会让旅游者有安全感。

旅游投诉处理案例

旅游投诉是影响旅游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服务质量问题也较为突出,旅游投诉不断增多。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投诉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旅游投诉案例之购物篇

案例1

诱导游客高消费,退货换货不配合

事件:游客10月11日参加了深圳某旅行社的新西兰双飞12天游,在10月21日导游带领游客前往一间商店购买了鱼油、蜂胶产品,买鱼油和蜂胶共花了1万多元(2880新西兰币),游客在新西兰的其他地方无意间发现导游介绍购买的同款鱼油只卖100元人民币/瓶,而游客之前购买的平均算价为1200元人民币/瓶。游客觉得自己被骗了并要求退货,导游却告诉游客回国后可以向旅行社要求退货。游客就带了一半鱼油、蜂胶产品回国,留了一半货物在新西兰地陪处。游客多次与旅行社协商,旅行社负责人却告知游客,新西兰不允许蜂胶产品入境,带回国的蜂胶不能退货,只能退留在新西兰的鱼油和蜂胶。游客随后投诉导游没有事先告知游客新西兰不允许蜂胶产品入境,误导游客,并要求将购买的鱼油蜂胶退货。如无法退货,游客要求旅行社出费由权威机构证明该产品能正常食用。

处理:该投诉的核心问题在于:投诉人认为购买的产品价格偏高,并且旅行社或导游没有尽告知的义务。对此,质监所的协调建议是:按买卖自愿原则与商品明码标价原则,如果投诉在自愿的情况下购买了产品,商家没有隐瞒其价格的话,投诉人的要求不予支持;投诉人购买的产品要求退货,需自行举证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假冒伪劣产品,举证成功后,旅行社要尽义务协助投诉人向商家退货,旅行社以产品不能出境为由拒绝投诉人要求行为不合理。

点评:消费有心理落差是常见的,要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最基本的防骗招数还是要懂的。国外购物,了解清楚大概的价位,掌握哪些可出入境等信息,极有必要。导游诱导游客高消费的问题当然要得到相应的处理和规范,但上了当的游客并不能吃哑巴亏。

案例2

导购假货骗钱财,光凭良心不靠谱

事件:2011年10月2日游客参加了某海外旅行社的香港澳门5天游,并与其签订合同。未经游客同意,该旅行社将参团的29名游客转团给深圳某旅行社,在澳门游玩回来经过珠海时,导游将游客带到珠海一家珠宝店,店面打出“国庆折扣优惠”,游客购买了戒指和项链共7000元,经鉴定发现所购买的戒指和项链都是假货,游客要求退货、退款。

处理:已跟投诉人沟通,游客表示不予再追究。

点评:卖假货,除了珠宝店要承担责任之外,带领游客入店的导游是否要负相应责任?旅行社是否要予以相应赔偿?其实导游的“导购”也可以让游客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但还得看导游的良心了。

旅游投诉案例之旅行社篇

案例1

同团不同费,收多退少

事件:游客对广州某旅行社安排的2012年1月25日福建5天4夜游(大人:3599元/人,小孩:1999元/人)行程非常不满,其投诉的内容包括:

1、旅途中得知团费比他人贵100元,旅行社也未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游客所带小孩不足1.2米,所交团费包含了动车费,旅行社表示若小孩不占座,回程后可退还小孩车票费,但回程后旅行社只退还26元,而按票价动车费起码200元。3、旅行社服务质量非常差,行程单写明全部住宿标准为四星级酒店,但实际旅行社给游客安排的是招待所,其中两晚住宿的招待所房间没有窗户。4、行程结束后向游客索要10元的导游小费。

处理:经广州市旅游质监所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旅行社退回全陪导游费50元/人,小孩火车票202元。

点评:同团不同费,已经违反相关管理规定。住宿条件不吻合,违反签约合同,游客有权利进行投诉并得到相应解释,但这方面处理中并未体现。先付团款后出团的模式,无形中让消费者处于议价的劣势一方。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最好的 方法 就是出团前,认清合同上的条款,因为它是事后谈判的依据。

案例2

低价团费为饵,钓的就是你

事件:游客反映参加了2012年1月29日广东某旅行社的海南4天3夜游(通过华尔达酒店旅游宣传单的电话报名,上门签的合同),人在海南兴隆参团游玩时,地陪坚持要求每人必须参加400元以上的自费项目才能入住酒店,游客让步让其丈夫参加,自己不参加,但地陪仍然不同意,游客遂要求12301客服人员协助解决。客服人员已代游客向地陪和旅行社了解情况,地陪表示游客团费较低,不能维持成本,只能按公司要求做,旅行社表示会解决好。半小时后,游客回电表示旅行社同意其丈夫一人参加自费项目(530元)就可以让他们入住酒店,游客认为基本能接受,表示不投诉。但1月31日早上,游客再次致电继续投诉,她发现同团的其他游客(并不是同一个旅行社的,按游客意思该团应为拼团)并没交自费项目就可以入住酒店,且当晚其丈夫不忍心妻子在外等候,交了两人费用一共800多元,游客要求旅行社退回所交的自费项目费用,并道歉。

处理:当旅游质监方进行协调时,游客已与旅行社方协调处理,旅行社退回相关费用。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不予受理情形规定:旅游投诉机构已经作出处理的,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现无其他投诉理由,因此不受理。

点评:这是很典型的低价团费所造成强迫购物、消费的问题,实际上这类现象在旅游市场中十分普遍。很多时候,游客早已意识到了低价团所带来的各种购物、加点等风险,但仍然会选择此类旅行团出游,而这恰恰助长了这种畸形的营运模式,通过购物加点收费来弥补营运成本甚至榨取利润,大大影响出团质量与旅游服务,侵犯游客权益。要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零负团费问题,不能仅靠事后调解,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等方式,改善整个旅行社市场环境方才现实。

案例3

住宿不达标,以次充好

事件:游客提前10多天报名参加2012年1月22日广州某旅行社的马尔代夫6天4夜游,并一次性全额缴纳团费23000元/人,合同上写明行程中入住水屋和沙滩屋各两天,但到达目的地后入住的是低于合同标准的房间,多次与旅行社协商未果。游客认为是因旅行社疏忽而导致无法正常入住,且被迫接受降低住宿标准。

处理:经调解,该旅行社赔偿游客900美元,免收导游服务费,投诉人不予追究。

点评:标准前后不一致,这在旅行团出游过程中实为普遍。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线路行程、住宿方面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这并非不可抗力因素,旅行社要为更改承诺而付出相应的代价。事后予以惩罚当然有一定的打击作用,但真正的改善应要从事前监督开始做起。

旅游投诉案例之酒店篇

案例1

酒店脏乱差,伤人不道歉

事件:2011年10月2日中午12点,游客入住江门市某酒店的标准间,晚上发现床铺、被单、枕头下面布满了十几条吸血的蜱虫,游客向酒店负责人反映后,工作人员给游客更换了房间,但游客发现更换的房间床铺一样布满了蜱虫,且游客的朋友被蜱虫咬伤。酒店很不情愿地退还了房费,且收回了游客的单据。此间,酒店并无歉意,态度还十分恶劣。游客要求酒店赔偿费用并给予合理解释。(游客已经将床铺的虫子与入住单据拍摄下来。)

处理:游客将床铺的虫子与入住单据拍摄下来,并上传至优酷网将该事件曝光。

点评:既曝光丑恶,又出口怨气,而今不少消费者善用网络手段维护权益。这种方式固然能对企业起到一定的打击作用,但问题并未能得到解决。证据确凿,酒店应予以一定的赔偿。只是目前酒店中发生的类似纠纷在取证方面并不易,消费者往往吃哑巴亏,索性整理一本酒店纠纷取证手册更实际,以上案例便可收录其中。

案例2

旺季不退房,吞你订金没商量

事件:游客于2012年1月初预订了2012年1月25日-27日乳源某温泉酒店的6间房(2个标准间,4个大床房),交付了2000元订金,没有签订协议。游客1月25日在乳源丽宫国际温泉酒店住了一天,打算退房。可是酒店工作人员以 春节 期间不能退房为由不允许游客退房,如果退房的话需要支付3天的住宿费用(每天7000元住宿费,三天房费共21000元),否则就扣担保人的钱。游客多次与酒店工作人员协商,但是迟迟未得到解决。游客对该酒店的强制消费进行投诉,并要求酒店对此给予一个合理的处理结果。

处理:经调解,酒店收取了客人1000元违约金,客人于当天退房,双方表示满意。

点评:在未签订协议的前提下,在退还订金方面,可视实际情况而定,酒店以旺季不予退房为由,无异于霸王条款。

旅游投诉案例之导游篇

案例1

导游行为缺规范,迟到拖延是常事

事件:游客致电反映:2012年1月14日在网上报名参加广州某国际旅行社惠东顺寮湾旅游,旅行社要求游客早上8:00集合出发,但导游无端迟到15分钟,使整团人等导游到达才能出发,拖延了行程。中午休息时,导游告知游客有1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并约好13:30集合,等游客全部集合完毕后导游却迟迟不现身,让游客站在寒风中等了40分钟。

处理:经调解,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某旅行社给予下次报团优惠,投诉人表示接受。

点评:迟到、拖延行程等,因导游个人行为对行程造成影响的,应该有相应的条例予以惩罚。尽管处理结果偏向维护游客利益,但在规范导游行为方面未有作为,我们期待相应的管理条例及办法的出台约束并规范导游带团中的行为。

旅游投诉案例之景区篇

案例1

动物意外伤害游客,赔款了事

事件:游客2011年8月21日自行带小孩到广州某动物园游玩,并参加了与小白虎合照的景点项目,拍照时小孩不慎被与其合照的小白虎抓伤。游客当即要求景点人员马上带小朋友到附近的医院打狂犬病针,并要求景区作出赔偿。景点人员表示同意赔偿这次意外的全部费用(包括医药费,车费等),但要求游客签订不再追究责任 协议书 ,游客认为这是无理的要求。

处理:经调解,景区赔偿投诉人医疗费4600元。

点评:国内外动物园发生的动物伤害游客的案例并不少见。事实上,在人和动物共处的世界,除了保护人的安全,动物的身心健康也同样重要。让他们在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中保有稳定的情绪,或许才能对双方的安全起到更好的防护。

案例2

景区收费不规范,免收门票藏猫腻

事件:游客于2011年10月25日到佛山市某景区游玩,据该游客了解,景点平时是免收门票的,但这天却被告知门票10元/人,但游客看到有些游客进出免门票,随后游客咨询为何不统一收取门票。该景点负责人解释道,免门票的进出者是清洁工等工作人员之类的。但游客觉得是该景点胡乱收费,要求景点负责人给予合理解释。

处理:经调查,该景区24:00-8:00间免门票,其余时间收取门票10元/人,向游客作出解释后,游客对此表示接受。

点评:景区门票是否收费,收多少,这些本应该让消费者知道的信息却不明确,令人产生误解。无论数额大小,景区收费制度都应得到规范。

看过"旅游投诉案例"的人还喜欢看:

1. 旅游投诉案例

2. 旅游纠纷经典案例

3. 酒店客房投诉案例

4. “互联网+旅游”第一例经典案例

5. 旅游投诉道歉信

退伍军人在三亚吃海鲜被“宰客”,现场的服务员是什么态度?

从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李先生发现自己点的“海胆蒸蛋”仅有蛋没有胆之后,就想找店家解释,不料对方态度很强硬,并称“海胆炖蛋,没有胆只有蛋”,好似很理直气壮,这道菜就应该这样做一样。

并且李先生还表示,有工作人员提醒他“不要闹事,不然走不掉”,不禁让人隐约觉得害怕!这是提醒还是威胁?

去三亚吃海鲜,却遭到不公待遇

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和家人去三亚一家饭店就餐,点了6个“海胆蒸蛋”和澳洲龙虾,但在上菜之后,李先生发现,这家店的“海胆蒸蛋”只有蛋,而且海胆壳似乎也不新鲜,很明显这道菜是打着海胆的旗号,做着蒸蛋的买卖。

结果李先生觉得自己上当了,便叫来饭店经理理论,还有澳洲龙虾也觉得调包了,但是没想到,对方态度也很强势。据李先生说,在听了服务员的提醒之后,自己觉得很害怕,然后就报了警。

警察到达现场之后,李先生一家被送回了酒店,后经协商,李先生支付了饭费2400多元,其中扣除了海胆餐费200多元,也算是有个结果。

虽然海胆事件结束,但旅游景区哄抬价格,欺骗消费者的事情远没有结束。经过当事人和媒体的报道,想必三亚当地的饭店,也会引起重视吧,不然谁还愿意去三亚旅游呢?

饭店宰客事件屡见不鲜,究竟是谁的错?

当然,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饭店宰客”事情,我想也不会是最后一起,那么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是谁的错呢?

饭店虚报价格,误导消费者

还记得青岛大虾事情吗?当时菜单上显示的是大虾38元,据说顾客还特意询问了一下,是一份还是一只,得到的回答是“一份”,然而在结账时,消费者却傻眼了,大虾是按38元一只计算的,所以消费者这一顿就花了大几千。

其实,造成最后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饭店并没有明确说明情况,才误导消费者买了单,这其中不免让人怀疑饭店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也可能是有意为之。

就拿“海胆蒸蛋”这件事来说,如果点餐时,服务员能够说明情况,比如告诉消费者,这道菜是怎么制作而成的,或许消费者就不会点,或点了之后有心理预期。

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查处,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从监管部门角度来说,为了消费者,也为了打造一个良好消费环境,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查处这种恶意欺骗消费者的饭店,同时对饭店价格也要给出合理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写到最后

我们出去旅行游玩,本身是冲着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去的,相信任谁都不想遇到这种事情,而且一旦事情被曝光,对当地旅游业也有不利,所以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打造一个人人都满意的旅游景区,不是吗?

说一说,你在旅途中遇到过饭店宰客的情况吗?欢迎留言告诉我。

“三亚海胆”店家称手握证据将起诉消费者,你觉得事件会反转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有媒体爆料“三亚海胆蒸蛋”商家要起诉消费者登上各大热搜,到底件谁在说谎总说纷纭,几乎全国的网友都在关注此次事件。

不少网友直言,这次的海胆蒸蛋事件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是三亚旅游餐饮业的一项污点。

来龙去脉,海胆蒸蛋没有“胆”

先给不了解事件的朋友介绍下梗概。事情起因有浙江某位游客社交平台爆料去海南旅游,当日一行人在三亚当地旅游景区用餐,不仅爆料龙虾等菜品较贵,后面吃到的“海胆蒸蛋”直言发现根本没有海胆。找到涉事商家评理,商检反映态度另双方不愉快争论不休,期间有服务员更“好心提醒”不要闹事否则走不了,后无奈报警。后经调解全额付款才了结此事,一时引起网络热议。

商家申诉,调查发现“无异常”

此事一经曝光引起海关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官方调查之后最终通过社交平台公布调查结果。称暂时没有发现商家存在欺诈行为,龙虾为当地稀有龙虾,海胆因为当季“胆少汁多”才造成的此次误解。然而消息一经公布,很多网友并不买账。一些网友留言表示去过三亚有过“感同身受”的故事。而当事人对官方的解释说明也并不认可,随机发文再次反驳更将此次事件推向高潮。

商家起诉消费者,当事人“道歉”

正当双方在舆论战场僵持不下,涉事商家近期宣布,声称手里监控录音等相关证据,是游客提出打对折未果大闹餐厅,将%95的概率起诉消费者,并已经把相关资料提交给有关部门,另%5要看消费者道歉的程度决定。而近日当事人在社交平台突然发布“道歉视频”之后秒删,这波操作一时间更让整个时间迷雾重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各方都应反思

在我看来,商家解释的稀有龙虾,解释过得去,而海胆的问题有待商榷,到底有没有偷梁换柱只有有关方面公布视频才能知晓。而当事游客是否在现场叫嚣或者大放厥词威胁商家只有游客心里自己知道,否则不会发布视频道歉又矛盾秒删。双方当事人大概率都有过错。只希望这次的曝光能有个公正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顾客不是傻子,人心倒了,你连扶起来的机会都没有。某些人也不用拿网友当枪使,结果真反转了,你以后也将总目睽睽毫无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