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以及都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来3.2 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 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 快捷、 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 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 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 智能化、 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 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二、旅游业市场分析怎么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指出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
1.目前旅游市场现状(旅游业领导者有哪些?自助游、自驾游、跟团游等现状)
2.旅游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恶意竞争、收回佣、强行购物等)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最后总结
旅游正在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新一项基本消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报告,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达5.5万亿元,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出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也高出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来说,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还有利于我国正在大规模推展的扶贫事业。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而且有利于当地转变发展理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当地的“金山银山”,从而建立起可以永续的生态文明。
旅游业快速增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但就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基本状况来说,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个业态还是一种粗犷式的格局。目前支撑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年游,旅游高峰则集中在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这也意味着我国仍需要推进在职职工的带薪休假改革。所有这些,都需要旅游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协同改革。
另外,旅游企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比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众多,旅行社可以组织专题专线游,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得到丰富的人文营养。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目标,但一些疲于奔命的项目显然对他们并不适合,旅行社可以组织“慢游”专场,引导老年游客随遇而安地旅游,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
三、当前中国旅游业存在什么问题?
当前我国旅游业出现的问题:
(一)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层次较低,产品供给不足与居民旅游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
当前全国很多景区,尤其是各个山区小景点,由于彼此间恶性竞争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经营,相互合作少,游客消费成本高,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着尴尬瓶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引起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要求旅游集团从单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购、娱”横向延伸,从满足单纯的游览需求向专业和多样化需求的纵向延伸,以应对旅游业总量和结构上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报道称,我国旅游产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慢。国内旅游行业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尽管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取得了大部分旅游景区在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细化景观设计、更新旅游理念、扩大延伸旅游层次方面进程缓慢,仍面临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导致对“门票旅游经济”的严重依赖。中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前进,旅游已走进普通家庭,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阶段。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但中国旅游产品数量供给不足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与游客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依然存在,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经营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挂靠现象普遍,加剧了低价恶性竞争;旅游商品购物点、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标价,导游获取回扣问题严重。虚高标价,导游和经营点相互勾结,从而获取回扣在旅游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既严重影响了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质量,也不利于自助式的散客旅游的壮大发展。此外,我国各个旅游城市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现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海鲜大排档等旅游餐饮点短斤缺两,以及黑团黑车甩客现象等都是游客常有的投诉。《光明日报》等报道称,当前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
1、市场定价不规范。买卖双方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部分景点定价随意。
2、服务标准不统一。旅游消费活动链条多,一旦出现合同条款不明晰、各项活动安排服务标准和责任界限模糊。此外,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服务行业的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机制和开发机制相对滞后。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监管机制不健全
当前不少旅游景区存在着重开发、轻规划,先开发、后规划的现象,开发规划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规划意识淡薄。特别是在景区开发初期,建设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明显。有些景区虽然在开发前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或是景区内各投资主体只进行了局部规划,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规划,还有科学、统一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再加上管理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不利,导致旅游开发失控。此外,由于景区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权力过于分散,群龙无首,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因此景区无法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开发建设规划,旅游主管部门对景区的纵向管理职能也受到了进一步削弱,景区内无序开发、恶性竞争在所难免。“中国报告大厅”关于《中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点周围,遍布着各种散发小广告、让游客参加价格低得离谱的旅游团、或者自称是导游可以提供讲解的人。每到多部门联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时,这些人马上销声匿迹;联合执法行动结束,他们又全回来了。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经连续多年报道北京地区的“非法一日游”现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顿市场,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国整顿市场秩序做得比较好的城市,但“野导”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执法,而这种联合执法无法常态化。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监管主体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旅游监管的职能和手段有限。
2、对旅游监管工作重视不够。
3、旅游监管力量薄弱。
4、旅游监管职能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