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均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时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当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时,一个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只能有一个预算线,但由于偏好不同,这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不计其数。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在购买各种商品时分配有限的货币收入,以获得最大效用。假设消费者的总效用函数为U(xi),他在预算约束下寻求效用最大化。
拓展资料:
1、中文名字 消费者均衡
研究对象 个人消费者
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
先决条件 商品的边际效用比等于其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最大化或满足消费者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
3、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某一商品的价格固定时,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获得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评价建立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就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在这个价格下得到的商品的效用。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定数量的商品支付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的商品中获得的效用,这意味着效用很大,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很高。小型公用事业,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在减少,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商品的增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和价格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4、如何实现消费均衡
下面以序数效用理论为基础,用几何方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假设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X1和X2。图中,直线AB是消费者预算线,U1, U2, U3分别代表三条消费者效用曲线,U2代表效用大于U1, U3代表效用大于U2,三条曲线分别在预算线处相交,切线和分离。那么消费者均衡位于U2和预算线的切点E处。这是因为:U3所代表的效用曲线过高,与预算理念既无切线也无交集,即U3的效用超出了当前收入水平下消费者的能力;U1与预算线相交于A点和B点,这意味着效用太低。实际上,只要它沿A点向右或沿B点向左,消费者的效用可以在不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得到提高。效用在E点最大化。
3.在E点,预算线的斜率可以用P1/P2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表示,因此均衡点E为:MRS12=P1/P2。在消费者的平衡点,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来交换他们的耳朵。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交换。
二、消费者均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
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扩展资料:
由于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
因为每一元货币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在购买各种商品时最后多花的每一元钱都应该为自己增加同样的满足程度,否则消费者就会放弃不符合这一条件的购买量组合,而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购买量组合。
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因为满足程度可以比较,所以对于商品的不同购买量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可以进行主观上的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