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市场乱象丛生。对此,2013
D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生活水平在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旅游成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旅游业快速发展,故题肢③正确。旅游市场乱象丛生,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我国首部《旅游法》说明市场存在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故题肢④正确。答案选D。
2021年去哪儿玩?旅游业或迎这些新玩法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 旅游 业逐步复苏。为助力 旅游 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数字化推动 旅游 业升级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 健康 、文化、 旅游 、 体育 等服务消费。关于 旅游 消费,2月22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指出,未来将是消费升级、个性张扬的小康 旅游 ,是数字驱动、场景创造的智慧 旅游 ,是 科技 创新支撑的现代 旅游 。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搭建数字文旅合作服务平台,拓宽智慧文旅全产业链条,深化 科技 企业与文化文物单位、 旅游 景点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企机构数据共享开放,打造一批“沉浸式 旅游 ”范本项目,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出台专项补助等举措刺激消费,把数字文旅打造为疫后新增长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还建议,进一步提高冰雪 体育 旅游 行业在线化率,依托数字技术从供需两端赋能冰雪 体育 旅游 发展。在供给侧,通过“线上预约平台+智能终端设备+数字管理系统”加快景区数字化能力建设;在需求侧,实现冰雪 体育 旅游 景区与在线平台在数据、资源等层面共建共享,利用团购、直播、预售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创新性营销,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信息。
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创建一批 旅游 特色村庄,推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提升乡村 旅游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 旅游 人才队伍;发动 社会 力量,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策划公益活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展乡村 旅游 ,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休闲农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吸引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人力;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使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环境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促进城乡人口、资源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共享时代发展红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裴春亮建议,立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差异化 旅游 线路、 旅游 产品,不断完善、拓展产业体系,加大对城市人才、资金资源的引进,让当地乡村 旅游 更上一个层次。
文旅融合加大资源转化利用
“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推动文旅融合,从提高精神力量的角度推动文化建设,从巩固文化成果的角度升级 旅游 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建议,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与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并重并举,注重新兴技术在“文旅云”底层软硬件层面支撑应用,推出一批文旅“云消费”新交互场景,支持传统文旅资源积极开发IP内容精品、开展“IP化+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郑晓幸建议健全文化 旅游 资源向生产生活多向赋能布局,构建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新业态、新通道、新消费、新空间”,把乡村文旅大空间变成大城市的小场景、大线路转换为小通道、大产品转换为小卖场、大数据转换为小网店,孵化电商消费、小众消费、分众消费、订制消费、飞地消费等新形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指出,非遗中有不少属于手工艺作品,将传统技艺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夯实传统技艺本土传承基础,同时也能解决本土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旅企上市 旅游 资产证券化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认为,随着国内 旅游 业的升级发展,目前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 旅游 业发展的一些实际需求, 旅游 企业普遍难获得持续的融资途径。
朱鼎健建议通过金融创新模式为 旅游 产业赋能:一是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上市条件,提高 旅游 企业上市比例;二是进一步推动 旅游 资产证券化,增强 旅游 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三是创新支持模式,打破 旅游 企业的融资壁垒,拓宽 旅游 企业融资渠道。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 旅游 协会会长、广东省 旅游 控股集团总经理黄细花呼吁,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 旅游 行业的扶持力度,延长 旅游 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期限,对旅行社复工复产在融资、税费、专项补贴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在“后疫情时代”鼓励 旅游 产业转型,适配一系列机制性政策,进一步激活 旅游 市场活力。
《2020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预计2021年国内 旅游 人数41亿人次,国内 旅游 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2021年你想好去哪儿玩了吗?
黑龙江:以新媒体“为媒”撬动“微旅游,大经济”
黑龙江:以新媒体“为媒”撬动“微旅游,大经济”
2017东北旅游新媒体峰会于近日在哈尔滨举行,以下为您带来会议的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2017东北旅游新媒体峰会于近日在哈尔滨举行,在全程视频直播的峰会上,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侯伟首次推介今夏黑龙江十大主题旅游产品,并启动黑龙江旅游微博总话题#畅游龙江#,大兴安岭旅游委主任孟利等在会上进行了互联网和新媒体营销案例分享。这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推介+新媒体营销案例培训+互联网整合营销新平台搭建,让黑龙江旅游业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营销理念得以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全省各地旅游部门、景区、旅行社等单位运用互联网营销旅游的能力。
针对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侯伟副主任分析说:“因覆盖面广、用法便捷、内容丰富、效率高、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新媒体已成为旅游行业目前最火热的营销方式。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提升知名度,拓宽旅游产品销路,加深旅游产品在游客心中的影响,从而在大众旅游时代脱颖而出,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探索方向。”
在黑龙江省旅游委双微平台影响力屡攀新高、黑龙江旅游官方网站更新换代、“旅游+直播”新手段引发龙江旅游关注热潮等良好基础上,黑龙江旅游将进一步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以新媒体形式“为媒”,撬动该省“微旅游,大经济”时代到来。
黑龙江旅游“过招”新媒体营销“招招出奇”
如今人人离不开手机,处处游弋着网络,黑龙江已然将新媒体作为旅游行业最火热的营销方式。位于中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拥有原生态旅游资源,然而黑龙江旅游业的新媒体营销思维却并不“原生态”,该省打造了思想前卫、成效卓著的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更用直播、秒拍等最时尚的传播形式宣传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等旅游资源优势,黑龙江旅游“过招”新媒体营销“招招出奇”。
2015年,黑龙江省旅游委开通官方微信平台,与官方微博联合打造龙江旅游对外传播的互联网首发阵地,正式开启黑龙江旅游新媒体营销新阶段。两年时间,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平台在创作优质内容、完善微信功能、紧跟实事热点、配合营销活动等精心的运营手段中华丽演变。截至目前,已累积获得关注23.8万人,平均图文阅读量1.2万+,平均互动点赞300+。据《2017互联网+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在722个地方旅游政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进入最有影响力政务公众号top 10 并跃居第1的好成绩。
操作简介、功能强大、信息量大的微博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不谋而合,是目前黑龙江“微旅游”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2016年,日臻成熟的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博在新媒体营销攻坚战中“大展拳脚”。在2016·黑龙江湿地论坛、“重返青春岁月”活动、“我和动物做朋友”为主题的线上互动等活动中,以高曝光率、互动量雄踞微博榜单前列,成功引爆话题,增加传播声量。同时,省旅游委紧跟市场新趋势,巧用“旅游+直播”新手段展现黑龙江秋冬魅力,在“万人直播五花山”秋季直播、“奇妙的冰雪之冠”系列直播等中活动大胆试水,结合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成功吸引网民关注,增强黑龙江旅游品牌的口碑和热度。
同年,省旅游委结合用户使用习惯,搭建全新改版旅游资讯网站,于10月黑龙江冬季旅游推介会(北京站)上宣布正式改版上线。焕然一新的网站囊括了首页、印象龙江、初识龙江、线路推荐、旅游资讯、精彩游记、专题活动、会员中心等八个板块,均实时更新内容。根据不同板块,收集整理全省景区、酒店、旅行社等重点信息,保证数据准确。自此,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形成双微先行、官网坐镇的新媒体营销矩阵。
黑龙江旅游“举步”微博话题“步步生辉”
在新媒体营销“前战告捷”的良好形势下,黑龙江旅游业“乘势举步”,启动黑龙江旅游微博总话题#畅游龙江#。全省各级旅游部门、景区都可在此话题发布旅游信息,在新媒体端实现黑龙江旅游资源信息整合,便于网友实时搜索相关信息,深入了解龙江旅游。每周由新浪提供信息数据评出最佳10条微博榜单,由省旅游委官方微博和新浪黑龙江官方微博共同公布,新浪将为排名第一的微博提供二次包装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峰会上启动的“东北三省一市旅游宣传共享平台”,为黑龙江与吉林、辽宁、大连搭建了旅游资源共享专题;成立的“东北网红联盟”,为东北三省一市(大连市)旅游意见领袖(网红)搭建互动协作平台。
2017年,省旅游委将与更多的新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互联网+”营销手段,增强微博、微信、直播、秒拍综合使用的传播合力。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平台将推出“为你读龙江”、“航拍黑龙江”等融合语音、视频等全新形式的固定栏目,继续配合今年全省营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传播,加固黑龙江省旅游委互联网传播中的重要阵地功能。
在新媒体营销道路上,黑龙江旅游业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出奇,以双微为主阵地实现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跨越式突破。在新媒体营销思路下,黑龙江将深度推广龙江大旅游概念,让“畅爽龙江”品牌在互联网高速运转中美誉海内外,广招八方客,用大美“微旅游”撬动龙江“大经济”。
【相关新闻】
黑龙江一季度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10%
“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3.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3.78亿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31.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26.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和11.11%。”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黑龙江旅游交出的“春天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振兴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发力方向之一,发挥全省整体生态化和冬季冰雪游“两大优势”,在产品供给和市场营销“两大重点”狠下功夫,创新推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旅游营销模式,推出了全省总体旅游品牌“畅爽龙江”,并成功叫响“冰雪之冠·畅爽龙江”“ 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冬夏子品牌,首度提出“北国之春·畅爽龙江”和“五花山色·畅爽龙江”春秋子品牌,将冬夏为主、春秋为辐四季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到了新高度。
2016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呈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全年共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增长11.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27亿元、增长17.7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4亿人次、旅游收入1572.86亿元,分别增长11.25%和17.64%;入境游客95.7万人次、增长14.65%(经关境入境增长19%)。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旅游业综合拉动效应不断显现,去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上年增长14.3%的基础上增长12.7%,哈尔滨机场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省外手机漫游入省用户在上年增长31.2%的基础上增长14.2%;省外银行卡刷卡交易额在上年增长50.1%的基础上增长39.4%。
为推动冰雪旅游,去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专题会、省政府常务会、冰雪季专题会,高规格、大视角、系统性地研究部署发展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建设冰雪经济强省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大批准从2016年起,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冰雪活动氛围。
在冰雪旅游季来临之前,黑龙江旅游发展委员会还整合全省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了“大美雪乡”、“ 鹤舞雪原”、“ 北极圣诞”、“ 秘境冰湖”、“ 冰雪森林”等5条精品线路,并在国内外掀起营销热潮。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先后在北京、山东、上海、四川、广东等五个客源地省市举办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深度推介黑龙江冬季旅游文化和产品。五省市共有500多家旅游企业代表出席,有近200家媒体参会,获得阅读量超过216万,互动量超过20万,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8.5万,曝光量达1570多万。紧跟市场新趋势,巧用“旅游+直播”开展“奇妙的冰雪之冠”大型直播秀, 7站总计直播15场,累积曝光量达30亿,直播+短视频观看量超2000万。借势2017年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热点持续发力,通过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示冬季冰雪魅力,通过春晚效应实现冰雪旅游的“人财两旺”。强强联合,举办“两会一节”式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世界城市冰雪旅游合作组织筹建大会、第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实现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2,247万+,品牌曝光量达9,800万+的好成绩。春节后黑龙江巧借“春雪”,开展“春天里的冰雪之冠”反季营销,重点推广全省滑雪资源,延长冰雪旅游季。
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促进和繁荣了黑龙江冰雪旅游市场,推动黑龙江冰雪经济迎来了兴旺的春天。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旅游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本省游客以一日游出行为主。省内居民出行频繁,省内游和一日游持续增长。数据测算结果显示,本省一日游游客1455.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4%。二是省外过夜游客持续增长。数据测算结果显示,一季度全省共接待省外游客1063.9万人次,同比增长8.01%。其中,接待省外过夜游客1045.06万人次,同比增长7.44%。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问卷调查显示:被访者对旅游相关服务与设施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其中,住宿满意率最高,达93.7%;餐饮92.4%;景点87.9%;购物83.9%;交通83.2%;娱乐83.6%;旅行社81.6%。四是旅游品牌营销作用凸显。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召开了2017年全省夏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夏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打造观光类产品、体验参与式产品、避暑养生类产品、休闲类产品等四类,森林主题、湿地主题、避暑养生主题、自驾游主题、出境游主题、观光农业主题、体育类主题、音乐主题、建筑主题以及动物主题旅游等十大主题夏季旅游产品。
黑龙江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旅游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抓住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继续着力精化产品供给、细化产品营销、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市场监管,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突出打好生态牌、念好冰雪经,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黑粤旅游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促进旅游与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向度假旅游和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一流目的地、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不断激发释放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
沉浸式旅游等新消费模式涌现,哪些景区备受大众喜爱?
沉浸式旅游等新消费模式涌现,哪些景区备受大众喜爱?什么叫沉侵式,就是通过人们看,摸,和亲身体验的形式能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沉侵式,那沉侵式旅游是什么,那就拿我们自己家乡的大唐不夜城来举个例子,华灯初上十分,就会有很多穿汉服的演艺人员登上大街,他们或演或唱或跳舞,整个一片灯火辉煌的唐朝景象,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一般,这个时候你若换上的也是汉服,那么这样的沉侵式旅游就更加的到位了。
沉侵式旅游现在备受文旅行业的追捧,也是一种新的旅游经济新标杆,从以前的纯粹式观光到现在这种快要深入人心的沉侵方式,让人们仿佛深陷其中一样,不仅仅是古风的表演加持,还有现代的科技加持,让我们走进3D的视野,我们走进这样的场景,能够触摸得到,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四周环绕的都是屏幕里面的景象,那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就更加的真实了。
而这样的网红打卡地也是迅速蹿红到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现在的旅游路线都从远到近了,这也就是“轻旅游,微度假”,以时间短,距离近为出游新方式,我们纵观身边,现在网络科技的发达,我们经常能刷到一些自己附近的网红点,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的动物自然棺或者科技馆之类的,能摸能玩能看的沉侵式亲子旅游地点。
我们西安大大唐不夜城就是一个著名的沉侵式旅游景点,再还有就是九号宇宙航空航天科技馆,孩子能摸到能看到直观的宇宙奥秘,还有我们白鹿原原影视城里面现在也打造成了沉侵式旅游景点,里面只有夜晚的时候才能观赏到超级梦幻感的画面,利用灯光的打造和实际周槽环境的结合,真的如进入仙境般,真的值得去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