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旅游收入:从理论上说,就是旅游景区所获得的旅游者异地消费的总和。旅游产业的收入,包括了游客出游以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且形成一个收入链;因此,旅游产业的总体收入,是一个综合收入概念;对于具体到某一个旅游项目,其收入一般只包含了游客出游中的一部分消费。
具体来讲,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一)旅游价格水平
旅游收入等于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产品销售量的乘积。这一公式表明了旅游价格与旅游收入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讲,提高旅游产品价格会增加旅游收入,降低旅游产品价格会减少旅游收入。但是这一结论并非完全正确,这就涉及到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问题。当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时,提高旅游价格会促进旅游产品的生产,其销量也会扩大,从而大大增加旅游收入。当旅游产品供求平衡时,提高旅游价格同样会刺激旅游产品的生产,却导致了旅游需求的萎缩,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有所下降,单位旅游产品价格上涨与旅游产品销售量下降两种因素相互抵消,旅游收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时,提高旅游价格不仅不能刺激旅游产品的生产,而且进一步抑制了旅游需求,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更加困难,旅游收入会进一步减少,若适当降低旅游价格,就会刺激旅游需求,不仅可以抵消降价造成的损失,旅游收入还有可能增加。
(二)汇率 汇率与币值变动对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有重要的影响。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即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外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例如:1美元=8.45元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标价数额的增加趋势是一致的。如果用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的本国货币数额增加了,则称外汇汇率上升,即本币币值相对下降;反之,则称为外汇汇率下降,即本币相对升值。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中国对外公布的外汇牌价采用的也是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例如:1美元=102日元,对美国来说就是间接标价法。如果一定单位本国货币兑换的外国货币比原来少了,则称为外汇汇率上升,本币币值相对下降;反之,则称为外汇汇率下降,本币相对升值。目前世界上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
当旅游目的国的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时,旅游产品的卖价降低,旅游收入有可能减少,但与此同时,较低的旅游价格大大刺激了客源国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会有所增加;当旅游目的国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或本币升值、汇率上升时,虽有可能增加旅游收入,但也会抑制客源国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会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汇率下调对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商店的影响有所不同。汇率下调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增加旅行社的收入,如果旅游社大幅度降低对外报价,互相削价竞争,加上出国推销成本和进口费用的上升,旅行社的实际收入就会减少。汇率下调会大大增加旅游饭店的进口费用和各项外汇开支,如果饭店能够适时争取客源,提高客房出租率, 适当调整人民币卖价,其收入就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反之,旅游饭店的收入就会大 大减少。汇率下调对旅游商店的影响不大,因为旅游商品一般是在境内出售,汇率下调使本 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下降,虽然利润下降,但销售量却会提高,薄利多销,同样会增加旅游收 入。
(三)通货膨胀 旅游活动是一种商品性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购买力,旅游目的国通货膨胀会使旅游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该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反之,客源国通货膨胀会促使居民出境旅游。例如:日本在80年代中期,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日元升值,继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为缓解国内经济局势,鼓励本国居民出境旅游。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长距离旅游收入链长,带动效应大
长距离旅行中,航空是重要的收入点,所以针对长距离旅游,机场的建设是产业要素建设的重点
短距离旅游收入链较短 特别是城郊旅游的收入链最短,对产业要素影响较小 旅游中对饭店收入影响最大,对餐馆有一定影响
针对城郊旅游,正要的是度假休闲设施的设置,饭店和娱乐、游憩设施是收入链中的重点 出游时间长短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要素安排
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旅游点的收入量,特别是对餐饮、住宿方面的影响,同时出游时间也会影响旅游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旅游景区性质对收入链中收入点设置和收入的大小有重要影响
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与游线景点型景区的收入点和收入量也是不同的。综合性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目的地,满足旅游者吃住游娱购的综合需求,门票收入不一定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景区更多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内交通等获得综合性收入。而作为游线中景点型的景区,由于不是目的地,前后都有景点延伸,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门票和一定的娱乐。
旅游目的地型景区收入链最长 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全,收入点多
游线景点型景区门票、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
纯旅游景区 主要收入点:门票收入、游憩娱乐收入和部分餐饮、购物。 旅游者类型对旅游收入链和收入量有主观的影响,
旅游者类型对于景区的收入点设计也有较大影响。下面以商务旅游者、会展旅游者、观光旅游者和度假休闲旅游者为主要类型分析。
针对大部分观光旅游者,门票上的支出会超过其它类型的支出,餐饮和住宿也是较大支出,而其它支出则很少。作为度假、休闲旅游者,住宿和餐饮则是其主要支出,同时配套的游憩设计也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门票和其它收入比例则比较低 旅游经验介绍:
⒈首先要确定本次旅游的出行方式,
也就是报旅游团还是自助游,或其他的出游方式,出国游最好是报旅游团,因为对国外的人文地理环境、语言、旅途住宿等都不甚了解,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的旅游不方便,易出事。如果是国内游,时间充足的话,又想沿路线多游一些地方,不妨采取自助游的方式,
⒉挑选有信誉的旅行社
这一点很重要,旅游出行的好坏跟旅行社的关系很大,所以先要在各种报刊上找多家旅行社询问价格,索取行程表进行比较,因为虽然旅游路线一样,但各旅行社的费用、具体景点和承诺的条件都不一样,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出行人数的多的话,可在费用上跟旅行社谈折扣。
在旅途中有信誉的旅行社是按行程表旅行的,对漏掉的景点应该及时向导游提出来,随时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⒊出行前的准备
出行前要注意所要去的地方的气候温度,决定要带的衣物,如果是在夏季多带些替换的衣服,最好准备每天换一套,因为旅途中要频繁的换旅馆,洗的衣服不易干,,厚一些的衣服脏了只能带回家洗。
出国游还要准备拖鞋、洗漱用具、电器的插头等物品,插头最好是世界通用的,因为个各国家的插座不同,否则会延误你的相机等电器的使用。
出行时还要必备一些常用的药物以防不测,有些旅游景点较远偏辟,万一发生疾病可能买不到药,延误了治疗。
⒋其他旅途中的注意事项
跟团旅游要跟紧导游,遵守旅途中导游在个各景点规定的集合时间,不要被丢掉,尤其在国外。
在游览景点时要注意安全,要遵守导游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免发生意外。
二、确定下列事件涉及的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还是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改变: (1)收入增加导致旅游消费的上升;
需求曲线移动。如果是点的位置改变那应该是旅游成本(或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三、导致城市旅游收入增加的原因
1、旅游的人次增加了,旅游的项目增加了。
2、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人多了。相对于以前,大家忙死忙活的才能吃上饭,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出去玩,现在的人基本能解决吃、住、穿的问题,开始追求其他享受了。
四、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旅游业上述发展变化的原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加,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旅游业迅速发展。
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改变,消费结构改善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享受性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所以旅游业迅速发展。
五、旅游乘数指的是什么?
旅游乘数是指由于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旅游投资或旅游服务进出口害引起旅游经济增长的倍数或就业人数的增加。旅游乘数是借用经济学中的乘娄概念,来定量分析和揭示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定量指标。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去本原理和主要旅游乘数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形成了符合旅游经济实际的方游乘数概念。
旅游乘数的类型
1、旅游收入乘数
旅游收入乘数,是指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旅游总收人与旅游消费之比,即旅游直接收入、旅游间接收入与旅游诱导收入的总和,再除以旅游消费总额的比值,从旅游收入方面说明旅游消费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也可以通过与国民收入进行比较,以反映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2、旅游产出乘数
旅游产出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效应和带动效应,并引起整个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量,它度量的是单个旅游消费对旅游总产出的影响。旅游产出乘数的计算,一般是用边际旅游收入(旅游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除以边际旅游消费来表示,其反映了增加单位旅游消费支出,所引起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增加。
3、旅游投资乘数
旅游投资乘数,是指旅游投资所引起旅游收入增长变动的关系。旅游投资乘数是用一定时期内,新增直接和间接旅游投资之和与新增旅游收入或旅游增加值的比例,其反映了增加单位旅游投资对旅游总产出的带动效应;还可以通过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以反映旅游投资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
六、收入水平对旅游产生哪些影响?
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旅游人数增加的前提,而旅游活动又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旅游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形式之一,穷人常常会羡慕那些有钱的人天天去旅游,度假,想着自己某一天有钱了也要周游世界,可见旅游不仅是个人的爱好,他与人的收入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越来越兴盛,出国旅游人数也在增加。
生活方式
这就须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旅游这一观念。因为现代社会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国外一些学者也有同类的叙述。如英国伊什图里金(Estoril)就指出过旅游的性质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娱乐旅行概念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社会中的富裕的、有闲空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出国旅行,满足于欣赏外国风景、艺术作品。这种概念已完全改变。因为出国旅游者多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对旅游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门,在有限的假期内尽量包揽这一切。
②现代旅游是闲暇追享的“民主化”。如冬季旅游,过去是少数富人强占的运动;骑马、划艇、射击,是非大众化运动。但是嗜好和闲暇的“商业化”已使这种活动能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国外去参加更为令人激动和更富有外国情调的活动,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马车旅行等。
③现代旅游发展为“社会旅游”。如英国度假营,既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并经常就地提供娱乐和其它服务。社会旅游可以把大量旅游者引入偏远和相对不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