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的前景如何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服务差距很大。

二、为何说中国人旅游人均消费是较低的?

报道称,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有关负责人透露,相对国际旅游消费水平而言,国人旅游人均消费较低,今年以来人均每次消费870元人民币,其中包含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打电话、加油、买保险等。

报道称,国人旅游除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之外,还呈现人均出游半径比较小,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为例,人均出游半径不到200公里,尽管在整体上国人出境游、豪华游人数众多,但是那只不过是人口基数庞大所占的比例而已。

数据显示,更多的普通民众依然属于短途旅游和低端消费旅游一族,打造郊区旅游项目、周末休闲旅游设施的市场依然充裕,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对于半径在两百公里范围之内的旅行有着巨大的需求。

分析人士称,在周末休闲、短途旅游占据市场主流的当今时代,旅游经营者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打造全域旅游,即城市和乡村一体化综合旅游形象,如何留住市民周末休闲和短途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话题。

希望中国人的旅游体验可以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