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旅游企业发展状况?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行社数量、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在线旅游交易额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 旅游 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各个相关行业厂商的营收短期内都出现大幅下降,全球 旅游 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新冠疫苗的量产与使用,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国内 旅游 行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期,这也为全球 旅游 行业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概况
文化 旅游 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 旅游 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
分季度看,出游人次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从 旅游 花费来看,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同比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同比下降55.7%。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也呈现出整体平缓复苏的迹象。
国内 旅游 市场的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小长假的带动作用下,第二季度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较一季度大幅上涨,初步出现回暖迹象。
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关于推进 旅游 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相关政策调控,全国各地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量承载量上限也由此前的30%上调至50%,应对随后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再次把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承载量从50%调整为75%。受跨省游恢复、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的带动,国内 旅游 市场迅速复苏。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为 旅游 市场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民航客运量持续恢复性增长,铁路月均发送旅客量逐渐稳定。截止2020年底,在线 旅游 月活用户达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在线 旅游 平台新增用户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疫情中文旅产业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竞争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通过数字化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 旅游 服务。以贵州省为例,省文化厅和 旅游 局推动打造的“一码游贵州”项目,囊括贵州全省涉旅数据,助力贵州开启全域智慧 旅游 新模式,为贵州的全域 旅游 注入活力,也为国内 旅游 业增添动力。
市场竞争模式
疫情给 旅游 业带来沉重打击,但2020年 旅游 行业融资额创新高,高达420亿元,在疫情下的行业低谷期,资本抄底 旅游 资产,使得2020年 旅游 业单笔融资金额近4亿元,资本对头部 旅游 资产的争夺异常激烈。主流的在线 旅游 平台也合纵连横,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在线 旅游 交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50.9%,OTA平台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OTA平台以携程遥遥领先占据主导地位,在线 旅游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携程在国内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占据中国最大在线 旅游 平台地位;美团凭其客户端、PC端等平台入口,低成本的流量方式实现其 旅游 业务的主要入口,是美团在线 旅游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猪背靠阿里,有巨大的流量导入,加之完善的金融服务以及阿里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在疫情防控的统筹、相关政策的调控、市场竞争变化等条件下, 旅游 企业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等巨大的财务压力。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服务,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扮演了行业“稳定器”,在行业复苏期扮演了“加速器”,通过各项举措为市场增添活力,这些良性的改变都对整个 旅游 市场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后疫情下的行业变化趋势
智慧、便捷 旅游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升级。智慧 旅游 的发展,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 旅游 需求和 旅游 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 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发展,加速 旅游 业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适应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乡村 旅游 或成新 时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立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无疑会对未来乡村 旅游 提供强大支撑,乡村 旅游 业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步入全面小康 社会 ,民众更加重视文化、 旅游 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 旅游 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文旅部: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
中新网7月15日电 文化和 旅游 部15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数据情况。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 旅游 人次10.91亿,下降16.6%;农村居民国内 旅游 人次3.64亿,下降35.4%。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
国内 旅游 收入( 旅游 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城镇居民 旅游 消费0.94万亿元,下降26.7%;农村居民 旅游 消费0.23万亿元,下降33.8%。(中新 财经 )
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随着当前国内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首先回答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是旅游管理专业?
由此可以拓展出来很多问题: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内容、就业、前途发展等,之后会讨论。
答:按我现在的理解,旅游管理应该是“旅游产业的管理”。放到国内这个范围来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就是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当中的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制度、流程、人力、物力等现象、规律的研究和管理。是一门产业学问。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地位、比重的不断增强而产生发展到被各位熟知的专业。
所以,对于部门、制度、流程、人力、物力的管理就是这门专业设置分科内容的主要依据。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抬升。2010年我入学时,旅游管理还是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下的二级学科,而2012起是与工商管理类平行,下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3个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而“旅游管理与服务 教育 ”属于旅游管理类下的特设专业,就像文学类里的秘书学、农学里的烟草学等。
我国旅游产业管理的最高部门是国家旅游局,属于归国务院领导的副部级,下设到县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法律制度有最近刚颁布的《旅游法》,导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等具体法规。除了行政上的部门和制度,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的机构和商业主体属于旅游管理的范畴,在国内都有不同的协会组织但统一归旅游局领导,当然也在工商局,税务局, 文化 部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比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由此就瞥见旅游管理的大范围关联性和操作的复杂性。这也是为什么旅游管理会成为一门一级学科的学问的原因。
放几个数据:到2012年末,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4944家,星级饭店11367家,五星级饭店640家,四星级饭店2186家,三星级饭店5379家,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97所,在校生57.6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在校学生49.72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236所,在校学生为107.34万人。由此可见,国内旅游需求我国的旅游业处于改革创新、趋于稳定的大需求、大发展阶段,正是需要注入人才进行深化改革和系统管理的时候,政府多次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意见,并提出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
(以此来反驳“读旅游管理无用论”和“旅游管理浅薄论”)
为什么学旅游管理?去哪里学旅游管理?怎样学、怎样学好旅游管理?向谁学?学多久?等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进入大学之前主动了解一个专业,到进入大学之后接受一个专业再到 毕业 之后的就业都会对某个专业产生不同阶段的认识。(谈到这,很多人可能会抱怨制度,例如报考时每个专业都不了解,大学上了半年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专业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现在能够改变的,对于制度体制的抱怨只能等到你发展到体制之上才有可能去改变它,这是废话。)
在不同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坚持的原则都是兴趣。兴趣使然、一切都会很自然。比如楼主,中学阶段就经常组织同学乘自家的公交去郊游、爬山,自己也 总结 了几条出游的路线和旅行中节目的安排等等。到大一时我发现当年现代旅游业之父库克大叔的旅游霸业当年不也是靠简单的包车旅行发展起来的么,由此兴趣让我选择并最终决定投身于旅游管理专业。(这是为什么学的解释,简单总结:自己喜欢感兴趣)
其次,择校,甚至涉及 出国 与否的问题。对于出国我了解的不多就干脆忽略不讲不误导大家,但不代表出国学旅游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一个问题就已经提到,我国现在有这么多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该怎么选择呢?我们模仿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来回答这个问题(学过高等数学的泰勒公式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公式是多么的有现实意义,很多事物的影响因素都可以理解为有无数多个,按照决定性大小依次排列,取前几个的值就能接近于最终的值)。对于高三毕业生,A可以理解为一个满意的适合你的学校,这个X就是高考分数,决定你这次能上什么级别的学校,Y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的牛逼程度,Z可以理解为这个学校所处的城市等环境因素,也可以理解为在什么城市。好了,公式列好了。
满意的学校=高分数+好专业+好城市。
分数的原因就不解释了,专业的好坏往往和学校的牛逼程度不成正比,选择一个学校一般但是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牛逼或者是有特色的学校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分数一般,能选的学校一般专业一般怎们办?选一个好城市,第一点也提到了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好坏都可以从很多侧面反映出来。那怎么选呢?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下这个城市国民三个产业百分比,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或增长速度越快往往旅游业发展越好,对于学习旅游管理选择一个什么样具体的学校就不多解释了。
学好旅游管理的 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旅游管理这个学科都学什么。首先旅游经济学,这个看不懂时会说是鸡肋,看懂了就仿佛懂了旅游的一切的一个学科。其次是旅游资源学(旅游的客体,旅游开发需要研究的主体)、心理学(研究旅游者的工具)、 市场营销 (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主要部门管理学(了解以后工作单位的基础课)等。此外,数学、英语、其他外语、统计学、策划、营销、导游、饭店、交通、会展等都是工具课和业务课。我想在国内学旅游管理学的差不多都是这些吧。不管是4年还是3年,要想学好都需要经过一个由不知到知,有知到懂,由懂到用的过程,也就是把所学上升为理论再下放到实践的过程。
再解释怎么学好之前我还想谈一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为什么要学这些课程?就是WHY?(以此来反驳那些“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无用论或鸡肋论”)
首先我们来看主干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市场学,营销学,管理学等都是让你了解旅游业的主体的,这就好比你看一部电视剧,再看之后的剧情之前,你得梳理好主要人物的关系吧,这就是学习主干课程的基本原因之一。旅游业中,每年数十亿的旅游者,制造万亿元的经济增长等宏观现象以及旅行社内部的人员设置等微观的现象都需要你去了解,之后才能在具体的业务学科中融会贯通。
其次,业务课很重要也很实际,为什么要学无需解释了吧。
最后是数学、外语这样的课。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工具课也可以理解为技能课,作为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以后的工作和研究都很有帮助。提一点,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需要考数学和英语,所以如果想要 考研 的话打好基础也有必要。
要想真的学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武装自己的大脑,我们也用第2点中用过的公式来解释:A为好的旅游 管理知识 体系;X为好的 学习方法 ;Y为大量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的时间;Z就是多去做,多实践。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方法,所以在方法中没有最好只有好并且适合。但好的方法都有共同的特点,首先保证的是上课有收获,如果上课期间完全是用作玩手机、睡觉的话,课下再努力也是不好的方法。其次是要与他人有交流,很多想法和 经验 都是靠交流来得到的,和老师和同学和网友都是可以通过交流来学习的。再其次就是要做到课下有用功,无论是预习、复习、还是拓展阅读、做作业、写论文都是要课下努力做好的,所以我们又得出了第3个公式:
好的学习方法=课上有收获+与他人有交流+课下有努力
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即使不当学霸、学神,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学费该上的课也要好好上,不然大学学旅游管理这几年你会发现你连最基本的 旅游知识 都不具备。
学习旅游管理的方法推荐
1、图书馆,学校里最适合安放心灵的地方,多翻翻书,借借书,即使不知道看什么、看不懂,等你借到一百本,去图书馆管理系统里查阅下自己的借阅记录,总结一下自己对什么方面比较感兴趣,对症下药,会很快找到突破点。
2、网易公开课。网站,APP都可以看,上面都是世界各个领域的牛人们做的演讲,看自己感兴趣的往往会激起许多灵感。也是学习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良好工具。ps:各大视频网站都有公开课频道的,网易最佳。
3、百度网盘:相比360网盘,百度网盘的内容纯净,实用的多。里面有用不完的学习资料,海量,真的是海量。
4、可可英语软件,我给很多人推荐过,也许这个英语软件也有很多缺陷,但是有了它免去了下载VOA、BBC、CNN,新概念等其他软件,这个软件其中都融合了前几个的内容,可谓多而全。
5、学习网站,平时有意识的搜集相关的,我在这推荐几个:例如考试8,普特英语网,考研论坛、WIKIMBA智库等。
6、报刊、期刊:CHINADAILY 学校应该能买到的英文报纸,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可以下载论文期刊拓展阅读。
7、论坛、QQ群等。
怎样利用时间、怎样去实践的问题。
大学生活很丰富但有时也很杂乱无章,有时会搞的人很累,所以利用好时间做自己喜欢并对自己有益处的事是相当重要的。关于大学在校期间的实践,也是要保证,有效、有益。
关于时间。首先,控制好睡眠时间,其次选好运动发泄项目保持身体心理健康,其三,多总结,多给自己节点才会有宏观的时间观念。就这几点。
关于实践,可能很多人是为了赚钱,为了独立,但是记住我们是学生,学旅游管理的学生,如果不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就不要为了眼前的那一点利益去当一个兼职学生,适当的体验其他职业可以寻求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也可以寻找自己与社会的差距,但是过了就不好了。
楼主在当过星级酒店的门童、摆过地摊、做过婚庆、传过菜、收过桌、在普通的小火锅店帮过忙、也带过团、背过 导游词 、发过小 广告 、当过有偿萝卜充场面、也骑着电轮送过货。当然感觉还是学习的感觉最好,比种地、下工地这些上大学之前做过的事更不知舒服了多少倍,所以把学习搞好也是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