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端午、中秋纳入法定节假日后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假日,伴随“带薪年休假”制度推行,未来将有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5个长周末记者近期在皖南黄山市和九华山等地采访,黄山市旅游委员会有关专家和旅游企业负责人就此分析。他们认为,休假制度调整将给旅游业长远发展带来三大“利好因素”。

“短线游”黄金时代来临 游客数量将有较大增长

“五一”黄金周取消,但长周末的增多将带来“短线游”的黄金时代。新休假政策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记者在皖南多家旅行社采访时了解到,现在人们的旅游观念日趋成熟,很多人都选择避峰出游。双休日出行的游客人数正在逐年递增。

据黄山市旅委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2005年黄金周接待游客占全年接待量的8.5%,2006年黄金周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1%,但在全年所占比例却减少为6.3%。2007年黄金周接待的游客数预计占全年接待量的比例将降到5%以下。

安徽中海国旅国内业务部负责人介绍,依据他们近3年针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市场调查分析,目前短线游已是长三角地区70%以上市民的首选。以黄山为例,目前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400万人次,其中约60%是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短线游客。除黄山风景区外,游览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的自驾游、自助游的短线游客数量已经达到每年近600万人次。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继伟认为,法定节假日调整后,虽然取消“五一”黄金周,但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日,实际上形成了若干个三天的“小长假”,游客利用传统节假日进行短途旅游将成为趋势,在出游时间安排上有了更多选择,出游时段的选择将更加理性分散。

黄山市旅委市场开发处预测,未来长三角地区出游将集中在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法定节假日调整后,黄山市中短途游客接待量的增幅将达到20%至30%。

淡旺季界限可能淡化 服务质量有望得到提升

“‘五一’黄金周取消,不但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影响,反而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许继伟告诉记者,从长远和全局来看,法定节假日调整,可以使集中的出游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淡旺季之间的界限,对部分景区、重点时段结构性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客流的空间、时间分布将更加均衡。首先,长假与中短假相结合,人们的假日消费将由“冲动式”集中消费转为“分散式”理性消费,可以更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其次,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等,在针对不同月份、不同节日开发特色产品的拓展空间增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游客舒适度将有大幅提升。

黄山国际大酒店总经理俞黎曙告诉记者,3个传统节日的假期代替一个“五一”黄金周,来皖南旅游的游客人数将不降反升。黄金周期间,由于各酒家人满为患,反而少见一家人出来聚餐的。而现在把假期调整到清明、端午和中秋,市民在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出来吃顿团圆饭应当更有意义。

产品开发将呈特色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旅游休闲支出比重上升,对旅游的需求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成熟的大众旅游阶段已经全面来临。法定节假日调整后,新假期将成为若干个出游的高峰时段,游客会更乐于选择以放松身心的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这对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黄山巅峰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盛学峰分析,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短期内对我国旅游产品开发造成的直接影响,一是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将进入“快车道”。

中国有许多地区还保持着一些长达百年以上的重大节日民俗文化传统。这些地区基本上全面继承着传统节俗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地方特色鲜明,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气氛非常浓烈。旅游行业要结合具体节日,推出一些新的文化主题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旅游更具有文化内涵、民俗特色。

乡村旅游业未来将加速由大众化向特色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逐步克服目前因盲目跟风而导致的良莠不齐、内容单薄、品牌不响、简单雷同等现象。

黄山市旅委市场开发处处长陈勇介绍,目前,黄山市、九华山等地的旅行社正着手针对周边苏、浙、沪等地区和安徽省内客源市场,围绕清明、端午、中秋等新假期,适时开发推出20多条主题鲜明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新的休闲度假需求。

国庆放假安排霸屏热搜,对旅游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大家都非常期待端午节后的小长假,希望国庆能够放7天假。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分布格局是很明确的被调为放假7天上班7天,大部分人的内心都非常的惊喜,认为终于可以回家。要知道周末本就是休假日,不能够变成调休日。网友的意见是希望能够少休两天,因为这样自己便可以享受周六和周日了。国庆放假安排霸屏,上了热搜对旅游业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7天的假期大家肯定会选择出去旅游,人肯定会非常的多。

统筹做好放假安排,肯定会让时间分布的更为合理一些。如此的安排模式,必定会进一步的优化悠闲旅游环境,培养一个休闲的观念。只要能够激发发展内在的生动力,那么必定会提高群众旅游的获得感。局势已经变得日益紧迫了,民众对此现象会更加期待一些。只有把好事办到实处,才能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浅的功能。

黄金周的安排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非常幸福的,终于可以从外面务工回到家里面过节。黄金周是跟家人团聚的好机会,趁此时机可以在家里面好好休息几天。网友认为应该要多放几天假,要知道赚钱还是很重要的。假如家里面没有了生活开支,那么一定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多放一些假,但不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如约。只要能够回家短暂的休息一番,那便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人越来越多之后,景区肯定是没法看的。路上肯定会出现走不动的现象,大家肯定会变得十分拥挤。可以通过实名制的方式进行一个预约来提供一个好的契机。旅游者应该要快速的接受旅游出行的方式,把所有的人流量调节好。假如放错假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高峰期。

国内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的影响

正如Steven Weinberg(美国物理学家,1979年荣获诺贝尔奖)告诫即将进入科研领域的年轻学者:向混乱进军,因为那里才大有可为(Go for the messes - that's where the action is)!本文为带薪休假这个混沌问题带来了秩序的曙光。带薪休假制度确立至今已10年之久,但带薪休假到底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还是一个仅进行消费时空转移的“消费陷阱”,这仍是一个深陷“混乱”中的谜题。对此问题的深入回答,不仅对我国假日政策制定和旅游行业管理有重要启示,还回应了国家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议题。本文为我们如何通过学术研究响应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一个范例。

1

作者简介

魏翔(1972—),男,湖北襄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休闲经济、服务经济、时间配置与新人力资本,

E-mail: weixiang@cass.org.cn

吴新芳(1993—),女,江西赣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与休闲经济等,Email:907022654@qq.com

华钢(1983—),男,浙江杭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都市旅游、城市休闲,Email:huag215@163.com

2

选题由来

对带薪休假的关注,源于近年来,带薪休假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在2008年便确立了带薪休假的制度,10年过去,该制度却始终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扩大,黄金周和固定的公休日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假日旅游需求,并由于假日机制不灵活,集中休假导致的交通拥堵、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负面问题一直广受诟病,人们对于黄金周等制度的旅游消费拉动作用进行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国家加快推进带薪休假的落实,学界也更为关注带薪休假的落实和假日制度的改革问题,但我们发现,从假日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仍缺乏对带薪休假的旅游消费效应实证研究,对带薪休假是否能有效拉动旅游需求,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是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重要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将为该制度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对企业应对产业机会、政府推进假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带薪休假的旅游消费效应,提出了“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的疑问,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我们的研究

图1 带薪休假与旅游消费

3

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带薪休假制度的发展,对带薪休假的社会经济作用与旅游消费作用的研究成果,更加认识到目前对带薪休假和旅游消费的实证研究仍较为匮乏,很少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验证。

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假日-消费”模型,在旅游效用函数中引入假日时间,通过一步步的推导,提出了本文的假设,即如果人们的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费倾向同时增加,或是出游意愿足够强,带薪休假将能显著促进个体的旅游消费。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原国家旅游局2016年“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CTLS)的多省市调查数据。CTLS调查了人们在不同假日的休假时间、国内旅游消费数据,为本文分析假日的旅游消费效应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本文构建了以带薪休假为核心自变量,其他假日时间变量与人口统计变量为控制变量,国内旅游消费为因变量的计量模型,综合采用WLS回归、稳健回归等方法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

4

研究结论

通过计量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带薪休假对个体的国内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相比其他假日类型(如“十一”黄金周、公共假日、周休)影响效应相对更加显著且更强,并对国内旅游6大子消费(交通、住宿、餐饮、门票、购物、娱乐)均具有积极影响。

为了进一步分析带薪休假促进国内旅游消费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目前相关的假日经济数据说明,人们对带薪休假超强的出游意愿是重要的驱动要素。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应坚持推进和完善休假制度和配套措施以保障带薪休假切实落地,优化假日结构以更大程度激发旅游消费效应,做好旅游供需配套服务以确保带薪休假品质等建议。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数据的限制,无法将有些影响旅游消费的变量全部加以控制,对旅游消费的分析可进一步细化。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假日与旅游消费的新发展新动态,不断延伸探讨,完善研究,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给与批评与指导。

引用本文

魏翔, 吴新芳, 华钢. 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调查”的检验[J]. 旅游学刊, 2019, 34(6): 14-27.

短途游将成为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主体,对旅游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短途游将成为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主体,对旅游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我感觉影响有,但不大。从时间上可分:一日游,可选取100公里左右或以内的景点,因为时间短,可考虑单一的人文景点或适合当季的自然景点(有茶花,樱花,挑花节等为主题的),当天往返,景点集中,节奏上不会太疲劳。两日游,可选取300公里以内的景点,前后两个半天作为行车机动时间,中间两个半天可合理安排目的地的2-4个景点,第一天晚间可安排当地比较繁华热闹的地区,如市中心,步行街等,可顺便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

3-5日的假期,可考虑800-1000公里的跨省旅游。预定好两点间的高铁往返车票,做好攻略。当地可考虑租3-4天的小车自驾(请带好驾驶证和身份证),旅游可辐射到目的地车站的周边地区的较广范围,首尾两天的酒店预定在目的地车站的城市,以便高铁的往返。中间小范围的周边游,可依次预定在不同的城市或景区,此计划需要事前做攻略,计划好行车路线,参观景点,计算好行车及参观时间,并留有相应的机动时间以处理"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意外。这样,使本来"点对点"的旅游计划辐射到"点对面"。

如果时间确实比较赶,短途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有时候自己都数不清去了多少次,但有的时候一个地方的景点和风土人情,去一次就会有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收获,只要心情好,去哪里哪里的风景就独好……既然说“要”出去旅游,说明旅游意愿非常强烈,只是时间方面受限。那么,短途出行完全可行,比如利用周末。甚至可以不局限于周边游,现在交通很发达,航程4-5小时以内,港澳东南亚都可以走两天。

中国旅游日来了,各地推出了哪些旅游政策?

中国旅游日来临以后,个体都推出了以下几项旅游政策:

通过网络平台预定会更加的优惠。很多景区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开启了景区网络直播,并在直播间加入自己的门票购买链接。这些价格相较于其他旅游软件和在景区当地购买旅游门票价格都会有所便宜,例如原本200元的门票在直播间可能只有150元左右。买完之后在三个月之内的任何一天前去旅游都是可以的,这也给很多受到疫情没有办法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旅行措施。

各大景区会实施免门票或半票的价格。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刺激游客前往景区旅游,连云港日照等各个地区都实施了免门票的政策,例如连云港的船山飞瀑景区和连云港的老街展馆,全部都是免费参观。河南省焦作市的云台山门票价格是120元,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之下实施,这三天之内的公共交通是不限次数的,但每个景区只能去一次。

景区对较好的旅行社实施奖励。一些旅游社通过包车和包机的方式前往景区旅游,只要符合景区的最低标准,每次来景区的游客达到50人以上,都会对该旅社实施1000元到2000元之间不等的奖励游客,人数越高奖励金额也就越大。此外在景区的各类游乐设施和一些餐饮行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体验感和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各景区都推出了组合的旅游票价。除了卖门票是最重要的获利方式,景区内的各项收费措施也是一项利润空间。把门票和景区内的各种娱乐项目绑定在一起,并设置一些打折优惠的力度来吸引游客前去旅游,不仅可以解决门票的销售数量也可以解决景区内的一些娱乐设施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