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了!政策加持,旅游业强势复苏
寒冬已过,暖春徐来。生机,在广袤田野中涌动;机遇,在审时度势中绽现。 旅游 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回了自己的“春天”。
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 2022年2月份,全国总体迁徙规模指数已逐渐接近2019年,且在2月6日最高值时超过2019年。这充分表明,全国复工复产进程正稳步向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景区、餐饮、酒店、旅行社等休闲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旅游 业也不负春光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数据,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 旅游 业由“阴”转“晴”的发展变化,鼓励着 旅游 人继续砥砺前行。而政策,就如同“东风”的劲吹,将成为 旅游 市场提振的另一个加速器。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 旅游 部等十四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针对 旅游 业打出“10+7+N”的政策组合拳。这彰显出政府纾困的决心,也将提振 旅游 复苏的信心。 这无疑为 旅游 行业送来了“及时雨”,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也提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 旅游 ,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 旅游 ,科学制定并实施入境 旅游 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入境游有望在年内重启。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 旅游 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的实施方案,在控制客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有望良性促进消费者出游意愿释放。
对于 旅游 业来说,2022年是转折性的一年,相关企业应积蓄力量、砥砺前行,在“润物细无声”的时空里孕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量,进而实现华丽转身。
无疑,在这个春天, 旅游 业复苏成为最动人的心声,也成为最嘹亮的号角。 旅游 人将满怀对未来的期许,满足更多民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而伴随着 旅游 行业的复苏, 旅游 客运的春天也将为时不远。
政策发布对于 旅游 业中的中小企业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减轻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存压力,使得 旅游 企业能够有更多精力聚焦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 旅游 业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复苏与发展。因此,2022年在 旅游 复苏的同时也将会引领 旅游 市场向上向好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出现,有备而来的人总能获得更多机会。因此 旅游 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成为了各企业的发力点。作为景区服务的一环,客旅运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舒适、品质、高端,将是 旅游 市场给客旅运输行业提出的新的命题。
作为客旅行业占比超50%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始终紧跟发展形势,发掘行业提升关键点,积极顺应 旅游 消费趋势和 旅游 客运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出更适合市场、引领出游新风向的客旅新产品: ZK6907H、ZK6117H、ZK6128HQ、ZK6137HQ等产品,覆盖了短途团体游、家庭游、商务游、长途报团游等各类 旅游 产品的客运需求。
热销客旅车型推荐
宇通ZK6907H,深度考量 旅游 客车市场需求,灵便车身提升灵活运营,提供更 健康 安全的出游体验, 宽车身、NVH静音技术、 健康 材质,打造更高档智能的出游体验。
宇通ZK6117H,聚焦 旅游 租赁市场研发, 舒适性与经济性俱高, 既兼具大型车的平稳,又具备小型车的灵活性能,适应多数景区路段, 宽敞舒适空间、智能系统运用 ,让旅途体验感不断提升。
宇通ZK6128HQ,作为新一代的12米高档公路客车,迎合 旅游 客运市场需求, 打造更豪华贴心的旅程 , 人体工程学座椅、内藏支腿行李架、大跨距C托悬架等贴心设计 ,让 旅游 舒适无忧、阅遍风景。
宇通ZK6137HQ, 13米中高端客旅旗舰 , 旅游 租赁市场之王, 55+1座性价比王者 ,助力高效大运量,特大高一级座椅间距、1.14米高大行李舱(最大约9.1m³),让运营无忧、出行体验更优!
安全、节能、舒适、智能...... 旅游 业的兴起对 旅游 客运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客车行业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将以更加品质出众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助力 旅游 客运转型升级。
二、在国庆假期,在旅游和消费方面出现了哪些趋势?又有哪些新特点?
公园或者是说那些古城了,因为大家都是比较欣赏那里的生态环境的。
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
在国庆期间,太多人外出旅游,你来我的城市旅游,我来你的城市旅游,在这八天的假期里,很多人都安排得满满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节日,众所周知,除了春节,只有国庆节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但春节是回家的日子,所以只有国庆日才是旅行的最佳时间,所以中国国庆期间的消费水平确实很高。2022年,国庆节旅游人数已达到4.22亿,国庆节假日期间可旅游的地方更多。
经济复苏更上一个发展台阶
其中,红色旅游、夜文化活动、住宿酒店等新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的欢迎。从市场反馈数据来看,这些新的黑马项目确实带来了大量收入。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不同方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的新时尚,也将在疫情下对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让旅游从业人员看到春天。此外,全国黄金周期间的机票价格也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内航线的旅客人数超过320万。
微旅游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的旅客人数比上一个中秋节假期增加了约15%。乘客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也是由于机票价格下跌。随着机票价格的下降,乘客们继续探索新的度假需求,短途旅行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期间,短途旅行,特别是露营,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消费趋势上,国庆节给懒人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提振。国庆节是消费时间。根据京东的数据,整个黄金周的家庭消费份额已经从详细的场景分割转变为改进的趋势整合。
三、三天收入近三百亿!端午国内旅游市场复苏
(王潇雨摄影)
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结束,民众的 旅游 出行热情与行业预期一样将这个过去一年里备受打击的行业逐渐带离“低谷”,不仅仅是从旅客数量上,更是从 旅游 收入和行业结构性变化等更深层次的方面。
根据文化和 旅游 部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综合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端午节假期三天(6月12-14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旅游 业“造血机能”恢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人口流动限制逐渐放开, 旅游 出行活动从此前的大幅度缩减逐渐开始回暖,并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数轮增长高峰。但这背后一方面是行业企业在巨亏之下通过诸多大幅度让渡利润乃至“亏本赚吆喝”的方式希望重新“激活”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民众在长时间的出行限制“松绑”之后的“报复性反弹”。与疫情前相比,虽然诸多数据一片大好,但实际上给 旅游 出行相关企业真正带来的的实际利益并不多。但随着 社会 生产生活秩序逐渐常态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几个公众假期才真正开始为行业和企业重新恢复“造血机能”产生作用。
从相关企业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国际 旅游 尚未重启的情况下,国内 旅游 出行市场良好的恢复趋势已经开始恢复或者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酒店住客的消费模式也悄然在发生变化,与酒店开始“向上走”类似,中高品质民宿成为首选,旅悦集团的高端民宿在总销量占比超3成。
在线 旅游 平台的数据统计更能体现出行业整体的走势,根据同程 旅游 和同程旅行在6月14日发布的端午假期出行报告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同程旅行平台大交通、酒店、景点门票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大交通订单量同比去年端午假期上涨52%,酒店订单量同比上涨69%,景区门票订单同比上涨38%。
而国内最大的在线 旅游 服务商携程发布的发布《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中也显示,今年端午平台整体订单同比去年增幅达到83%,其中门票、租车、主题游等业务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7%、153%、171%。周边休闲、自驾出行、主题玩法已经愈加获得游客认可。
多元化趋势
与以往的国内游较为单调的模式相比,近年来国内 旅游 项目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实际上也是在迎合旅行者的需求变化。
携程“报告”显示,相较五一黄金周长线出行,端午小长假中,周边游成为超半数以上的游客选择。80后、90后、00后依然是 旅游 出行主力,高铁周边游成热门选择。此外,网红城市、网红酒店、网红玩法引发的打卡热,带动 旅游 体验朝着个性化、主题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按照在线 旅游 平台去哪儿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小众旅行目的地因其“不扎堆儿”的优势成为端午假期最“潮”目的地,其平台端午与清明假期出游预定数据基本持平,但甘肃兰州、新疆伊犁、福建泉州、海南万宁和青海海西几个小众旅行目的地的预订量超2019年1倍以上。进入6月,西北地区开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伊犁的薰衣草就进入到最美的时候,喀纳斯的金莲花也进入盛开期,伊犁和阿勒泰端午期间去哪儿平台的预订量与2019年相比增长达到2.5倍。除了新疆,青海海西看茶卡盐湖的人增长也超过了2倍。
而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等文化类景区的文创产品日益丰富,故宫的御猫、河南省博的考古盲盒、三星堆纵目萌萌杯等“潮玩”成为吸引年轻人前去打卡的理由。去哪儿平台上,端午期间,带有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券的门票套餐最受欢迎。端午期间购买故宫文创产品的用户中,6成在平台上购买了北京出发的机票。
由于国内带薪假制度尚未普及,为数不多的公众假期就成为人们集中出游的时段,在那些有明确需求和兴趣点的旅行者之外,如何了解和决策出游目的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工作此前一直是通过一些 旅游 垂直社区、消费指南类网站、APP等渠道,但随着在线 旅游 头部企业开始更加重视 旅游 出行的内容营销,这部分内容也开始呈现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根据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端午前一个月,用户在其内容频道总浏览时长环比上月增长34.9%。端午前一周,携程浏览内容频道的用户比例环比上一周增长15.8%。
旅游 企业也开始通过更立体的营销和展示方式来向潜在客户推广诸多目的地、酒店、 旅游 线路乃至旅行方式。儿童节前夕,携程将小动物们请上直播频道,动物园专辑也成为直播间固定化栏目,每日与网友见面。不仅仅是动物园专辑,携程直播间中约70%的订单为用户浏览内容后30分钟之内下单。可见随着假日的愈加临近,寻求周边出游的人群更加活跃、精挑细选的同时也果断下单,锁定优惠。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晓青认为,小长假消费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背后体现游客对于旅行中文化内涵、个性体验、出游品质等不断提升的需求。端午期间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为 旅游 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年轻人逐步成为拉动假日消费的主力,也将从需求侧带动 旅游 消费新业态加速扩张。
红色 旅游 迎来高峰
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都市休闲、乡村 旅游 、毕业旅行和亲子研学成为端午假日 旅游 市场主流。其中选择城市周边游最高,占29.1%,选择城市和郊区公园的游客合计占34.4%,88.6%的游客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都市休闲、亲子游乐和城郊度假是主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为居民重要休闲空间,公园、主题乐园、海洋馆、水上世界等亲子活动场所客流较大。
出游动机方面,家庭休闲占35.3%,亲子研学占16.5%。随着毕业季到来,95后、00后出游占比增加,毕业旅行预订量大涨。主要客源城市 旅游 市场景气高于传统 旅游 目的地,客源城市 旅游 市场更加活跃,上海、无锡、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周边的品质酒店和度假民宿预订价格较平日上涨超过5成。
与五一假期“合家欢”出游不同,今年端午假期正逢考试季,因此家有考生的消费者和大学生群体出游减少。去哪儿数据显示,95后和00后成为端午假期的出游主力,两者占比分别达到25%和18%。
交通数据最能体现游客需求的变化。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其平台火车票订单量同比上涨43%,3至5小时“高铁圈”是端午假期游客的首选。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端午假期,中国游客出行半径明显缩短,短途、高频、深度的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成为假期出行的新潮流。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中国游客也更希望在小长假里就近游玩,既省去了舟车劳顿,也能得到更好的休闲放松。
随着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红色 旅游 开始迎来高峰。文旅部方面也表示,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红色 旅游 人群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全网红色 旅游 景区门票销售同比增长6成。
携程方面也表示,通过其平台预订红色 旅游 产品的订单同比增长60%。其中,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遵义、保定、上海、淮安、韶山、安阳为最热红色 旅游 目的地TOP10,圆明园、中山陵景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湖景区、狼牙山、红旗渠、宝塔山成为红色 旅游 TOP10景区。
同程旅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端午假期,红色 旅游 也成为度假市场的一抹亮色,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端午假期红色 旅游 人次增长200%。
从各大旅行平台发布的消费趋势来看,深度游、精品游以及小团游越来越受欢迎,再加上 旅游 出行过程中对高端酒店、自驾以及购物等多方面需求的推升,也是 旅游 收入恢复增长的诸多关键因素之一。
四、“五一”消费成绩单来了!出游人数超疫前 哪些新趋势需关注?
转眼间,“五一”小长假已过,作为就地过年后首个长达5天的假期,“五一”小长假在促消费方面被寄予厚望。
从文旅部及各地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消费明显复苏。
5月5日晚,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同时,“五一”假期共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此外,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
“五一”全国景区交易额同比涨200% 游客更看重品质出行
不少“五一”期间出行的小伙伴已经在“抢票”以及各 旅游 景区的人流量上感受到了民众的出行热情。
消费数据也表现不错。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
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也呈现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数据表明,“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三四五线出游消费人次占比6成。并且,这一届“小镇青年”花钱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相较2020年同期,三四线人群对博物馆、剧本杀、线下演出、密室等搜索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演出搜索量上涨超22倍、博物馆搜索量上涨近18倍。
文旅部也表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
全国 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也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为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分城市来看,“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北京市监测的西单商场、燕莎奥莱、贵友大厦和菜百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9%、86%、81.8%和80.5%。
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72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36.8%。
杭州市商务局据全市40793家样本企业监测统计,“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增长17.4%。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4.85亿元,购物人次达6.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299%。
票房方面,猫眼电影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对比来看,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票房分别为10.06亿元和15.27亿元。
旅游 收入仍在恢复中 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加速融合
可以发现,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监测的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已经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迎来“黄金”期,日均免税销售额也较疫情前大幅上涨;电影市场延续春节档的强劲表现,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备受冲击的 旅游 业目前还处于恢复期,出游人数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 财经 记者表示,“五一”假期的 旅游 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出行人数已经比疫情前要高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也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而清明假期时, 旅游 收入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对比来看,备受疫情冲击的 旅游 市场已经在回暖。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另外,官方虽然并未公布消费数据,但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景区一票难求,酒店预订、高铁、航班的数据都非常不错。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比如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田园游、乡村游、民俗游,以及马术、水上桨板等新 时尚 运动;基于数字基础的VR主题乐园、云 旅游 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旅游 消费业态不断“破圈”,人们的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升级。与之对应的是,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 旅游 消费升级诉求,也在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 资源、特色文旅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我国的文旅消费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